第200课 胆囊结石要不要手术?
2020/11/30 22:01:09杏林小草 杏林小草

     上节课留了两道思考题:

     1. 得了胆囊结石,要不要手术?

     2. 如果做手术,能不能保留胆囊、只取结石?

     先来看第一题,得了胆囊结石,要不要手术?

     答案:要不要手术主要看有没有胆绞痛:

     从未出现胆绞痛发作,不需要手术;

     曾有过胆绞痛发作,哪怕只有一次,哪怕并不厉害,也应当手术。

     从统计数字看,80%以上的胆囊结石患者从未有过胆绞痛,因此,上述答案也可以浓缩成一句:通常不需要,除非胆绞痛。

     可能有同学会奇怪:胆绞痛有可能造成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致命并发症,为什么非要等到胆绞痛了才做手术呢?立刻斩草除根就不香吗?

     等待过程中确实存在风险,不过,我们考虑风险不能只看“有没有”,还要看“有多高”,以及是否“可控”。

     从未发生过胆绞痛的胆囊结石患者,未来一年发生胆绞痛的风险只有0.7%~2.5%。首次发生胆绞痛时,很难遇到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概率不足千分之三)。

     可见,风险水平不算高。

     严重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也有一个过程,从胆绞痛发作算起至少需要4小时。胆绞痛相当难受的,可以疼得冒冷汗,还可能触发神经反射引起恶心、呕吐。

     一句话,几乎不可能错过这个告警信号。只要胆绞痛发作之后及时就医,以目前的医疗技术还是可以做到早期发现的。对了,这种在密切监测下发现的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应该算“超早期”(比早期还要早期)。这时候开展积极治疗往往能取得不俗的效果,不光死亡率很低,甚至还不会遗留后遗症。

     这说明风险是可控的。

     以上知识告诉我们:以胆绞痛为信号选择手术时机确实“有”风险,但是风险程度“低”而且“可控”。

     再来看第二题:需要做手术的话,能不能保留胆囊、只取结石?

     答案:不能。胆囊结石是一种结晶现象,患上胆囊结石说明胆汁中的某种成分含量过高。胆囊有浓缩胆汁的功能,保留胆囊就意味着复发难以避免。实证数据表明,采用保留胆囊的治疗方案,5年内的复发率高达60%。

     随着胆囊结石复发,胆绞痛也会卷土重来,别提还有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这些大boss了?

     可能有同学会问:要是铁了心不做手术,能不能吃药消石呢?

     拒绝手术的患者可以尝试熊去氧胆酸,它是一种助溶剂,能够提高胆固醇在胆汁中的溶解度。患者服药1个月左右,胆绞痛发作的风险开始降低;半年后,有一部分患者的结石完全溶解消失。

     哇塞,这么棒的药物为什么不推荐呢?

     因为统计发现只有胆固醇纯度高的小结石才能做到结石完全溶解。这个发现跟熊去氧胆酸的药理机制是吻合的:

     1. 它只能增加胆固醇在胆汁的溶解度,对其它结石成分几乎没有帮助;

     2. 结石越小,越容易溶解。

     在胆囊结石患者中,只有不到10%符合上述特点,这就是手术会成为首选方案的原因之一。

     另外,熊去氧胆酸并不能根本解决胆汁胆固醇含量过高的问题,停药之后容易复发。手术摘除胆囊之后消除了胆汁浓缩和结石沉积的场所,可以避免复发。这是手术成为首选方案的另一个原因。

     发生过胆绞痛,但是铁了心不做手术的胆囊结石患者,口服熊去氧胆酸的主要目的其实是降低胆绞痛再次发作的风险,而不是溶解结石。

     需要注意的是,熊去氧胆酸并不能完全避免胆绞痛再次发作,而且长期效果还缺乏更扎实的证据,因此,拒绝手术的患者还应该特别当心:

     1. 遇到腹痛需要及时就医。这里用的是“腹痛”而不是“胆绞痛”,因为胆绞痛反复发作之后,疼痛症状可能会变得不那么典型。

     2. 定期重新评估身体对严重并发症的耐受能力。随着年龄增长,慢性病增多,人体对严重并发症更加敏感,治疗难度增加,抢救成功率降低。通过定期评估了解客观情况变化,心态说不定也会跟着转变。

     老实说,这节课的知识点在以前的课程就讲过了,今天只是把这些零零散散的知识点重新梳理一遍。

     梳理用的思路是“如何看待风险”,我觉得这才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医疗是一项风险服务,如何看待风险贯穿医疗全过程。

     我约一位患者详谈,往往要聊半小时甚至更久,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就是在分析各种风险——误诊、副作用、并发症等等,以及碰到这些状况之后如何处置。

     思考题:NAFLD患者更容易得胆囊结石,要不要吃点熊去氧胆酸预防一下?请使用这节课学到的看待风险的方法来分析。

     招生启事:欢迎报读精讲班,全家健康有保障,戳这里查看介绍,感兴趣的话回复【Q】获得入群方法。

     报名精讲班:保持长期健康,免受大检查、大处方祸害,回复【Q】了解详情。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杏林小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