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课 肝癌风险就你在身边
2021/3/1 21:31:33杏林小草 杏林小草

     达叔(吴孟达)因肝癌离世,爷青结。前两天很多人这样刷朋友圈,我也有同感。在癌症排行榜中,肝癌一直名列前茅——不论男性、女性,不管农村、城市,按发病率算还是按病死率算,肝癌都是前十。

     哪些因素增加肝癌风险呢?

     1. 乙肝病毒 - HBV和肝癌的关系已经做过很多研究,现有的证据充分证明慢性HBV感染增加肝癌风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已经把它列为1类致癌因素。

    

    IARC分类的含义

     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癌风险水平取决于病情阶段、病毒载量、病毒基因型、家族史、共患病等具体情况。不过,多数感染者的风险增幅可达几十倍到一百多倍,因此,慢性HBV感染者通常需要定期筛查肝癌。

     急性HBV感染者在清除病毒之后,肝癌风险仍然高于正常人,所幸增幅并不算大,一般认为肝癌筛查方面不需要特别加强。

     2. 丙肝病毒 - HCV也是IARC 1类致癌因素,也就是说现有研究已经充分证明慢性HCV感染增加肝癌风险。

     慢性HCV感染者的肝癌风险增幅在十几倍到二十几倍之间,进入肝纤维化阶段,肝癌风险进一步增加。通常认为,出现明显肝纤维化的慢性HCV感染者需要定期筛查肝癌。

     目前的治疗水平已经能根治HCV了,根治成功以后,肝癌风险会缓慢逐步下降。

     3. 丁肝病毒 - 它是已知最小的人类病毒,由于空间过小,容纳不了太多基因,只能挥刀“自宫”?

     由于缺了一块重要基因,它不能独立繁殖,只能向它的好基友乙肝病毒“借种”?换句话说,丁肝病毒只有跟着乙肝病毒才能繁殖。

    

    HBV和HDV

     这两种病毒共存时,致病过程变化多端,有时功力大增(1 + 1 > 2),有时互相掐架(1 + 1 < 1←你没看错,真的是<1)。

     可见,单独衡量丁肝病毒对肝癌的影响并不容易,现在还没有理出什么头绪来,更别提IARC分类了。目前,我们是照着乙肝病毒抄作业(设计肝癌筛查方案)——丁肝病毒离不开乙肝病毒,丁肝病毒感染者必然也是乙肝病毒感染者,这样照搬也还说得过去。

     4. 黄曲霉毒素 - 这是已知的最强致癌物,在导致肝癌方面可能比HBV还猛——曾经有流行病学专家汇总了欠发达地区的肝癌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可归咎于黄曲霉毒素的肝癌患者人数大概是HBV的2~3倍。

     黄曲霉毒素的致癌机制跟HBV能相辅相成,它们俩要是强强联手,致癌效果将非常可怕?

     上面是广为人知的肝癌风险,这些前浪已经得到控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例如,黄曲霉毒素已经是食品安全监测的常规项目,大大降低了人群的黄曲霉毒素摄入量。血制品筛查减少HCV的传播,而乙肝疫苗更是把HBV逼到绝境(也间接让HDV滚蛋):

    

    2018年中国乙肝流调

     不过,肝癌的阴影并没有完全消散,打败前浪之后,脂肪肝又涌了过来——吃出来的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喝出来的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都会增加肝癌风险。虽然增幅并不算大,可是架不住脂肪肝患病率高(未来还会更高)。

     脂肪肝还会干扰超声检查,这个特点特别讨厌!我们知道,肝癌的早期治疗效果非常好,而超声就是早期发现肝癌的重要手段。

     我们常说未来三十年的肝癌防治要迎来新挑战,就是这个道理。

     刚过完春节,估计大家需要点时间重启大脑。今天就先讲到这里,留一道思考题。

     这两种脂肪肝,哪一个的肝癌风险更高:

     A. 非酒精性脂肪肝

     B. 酒精性脂肪肝

     招生启事:欢迎报读精讲班,全家健康有保障,戳这里查看介绍,感兴趣的话回复【Q】获得入群方法。

     报名精讲班:保持长期健康,免受大检查、大处方祸害,回复【Q】了解详情。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杏林小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