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课 新冠变种,更加恶毒,如何预防?
2021/5/31 19:19:52杏林小草 杏林小草

     广州疫情吃紧,这节课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新冠病毒变异株B.1.617的知识。

     Q1:病毒为什么会变异?

     杏林小草:变异并不是病毒才有的本事,一切生命体包括人类自己都会变异。变异不仅覆盖大大小小的生命体,而且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只不过,多数情况下变异要么被机体修复,要么没有实质影响(中性突变),我们感受不到它。

     病毒的修复机制不够完善,再加上繁殖速度快,我们才有机会在较短时间看到变异累积出来的效果。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是最容易变异的病毒,国外又采取佛系抗疫的方法,出现各种变异株完全在意料之中。

     这是5月25日英国政府披露的重点监测变异株数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数一下有多少根:

    

    英国的重点变异株监测数据

     Q2:那么多变异病毒,人类岂不是要完?

     杏林小草:根据变异株对防疫工作的不良影响,可以把它们分为三大类。由于还没有正式的中文译名,在这里我就意译了:

     值得研究的变异株(variant of interest,VOI):突变发生在“关键基因”上,理论上对防疫工作有影响,但是真实效果需要研究。

     需要关注的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VOC):突变发生在“关键基因”上,而且有证据表明变异株的传染性、致病力得到增强,或者确实削弱了检测敏感性、疫苗有效性。只不过这些影响有限,现有的防疫方案微调一下还能用。

     密切关注的变异株(variant of high consequence,VOHC):与VOC相同,程度更加厉害,以致于现有的防疫方案必须大改。

     * 关键基因指的是能够影响传染性、致病力、检测试剂、疫苗效果的基因。

     这个分类方法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控中心、欧洲疾控中心、英国公共卫生署等机构采纳(可能名称或者具体定义上略有差异)。上述机构一致认为,已知最厉害的变异株目前还停留在“需要关注”(VOC)这个中间等级,更高等级的VOHC暂时还没有出现。

     PS,真实发生的变异远比上面那幅图多得多,不过,大部分变异并没有明显改变病毒的传染性、致病力,也没有影响到检测敏感性、疫苗有效性。这些变异株对防疫工作没有不良影响,连进入分类体系的机会都没有,它就变异个寂寞?

     Q3:传入广州的B.1.617变异株属于哪个等级?

     杏林小草:美国疾控中心把它列为低等级(VOI),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疾控中心和英国公共卫生署则把它列为中间等级(VOC)。由于英国对它的研究比较多,我更认同英国的意见。

     根据欧洲疾控中心和英国公共卫生署的报告,初步看来这个变异株的威胁主要是传染性增强。

     致病力方面,由于观察时间还不够长,暂时没有定论。

     核酸检测方面,初步观察没有发现明显的漏诊,试剂敏感度与野生株相似。

     抗体的预防作用已有初步的体外研究数据,普通人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以及野生株感染者产生的抗体,它们中和变异株的效果跟原版病毒相近,这说明现在的疫苗很可能还是有用的。

     Q4:B.1.617还会继续变异吗?

     杏林小草:会的,生命不息,变异不止。B.1.617最早在印度发现,传入英国以后已经变异出B.1.617.1、B.1.617.2、B.1.617.3了?

    

    英国的重点变异株监测数据

     Q5:变异株传染性更强,老百姓应该怎么办?

     杏林小草:虽然B.1.617的传染性增强了,但还在VOC这个中间等级。也就是说现有的防疫方案依然有效,我们要做的是认真执行。值得特别加强的细节,举例:

     1. 非必要,不聚集 - 原版的新冠病毒也好,新的变异株也罢,最擅长的还是近距离传染,不聚集就不存在近距离传染的风险。

     住在广州的朋友,未来一段时间除了上班、就医之外,最好就待在家里;能外卖,不堂食;能网购,不到店;能线上办理,就不去线下......依此类推。

     2. 不得不聚集时,拉开距离、佩戴口罩 - 拉开距离指的是间隔至少1米,越远越好;佩戴口罩指的是全部人都要戴口罩。

     新冠病毒擅长近距离传染,因为它的主要载体是呼吸道喷出的液滴。液滴颗粒越大,承载的病毒越多,传染性越强。越大的液滴当然也会越重,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相应变短。传染性越强的液滴,直接传播的距离越短,这就是拉开距离减少传染的原理。

     刚刚离开嘴巴或鼻子的液滴最容易拦截,棉布口罩甚至自制口罩都有不错的效果,这一点已经被流行病学研究和基础研究证实。全部人都戴口罩,万一当中有感染者也能拦截传染性液滴,减少疾病传播。

     口罩还能部分防止吸入液滴,不过,最新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全民戴口罩的价值主要是“防喷”。因此,大家戴才能大家好。

     请注意,不要聚集、拉开距离、全戴口罩三者的效果是递减的,不聚集最稳当,拉开距离次之,全戴口罩最次。我们要先想如何实现“不聚集”,没辙了再考虑拉开距离、全戴口罩。

     千万不要以为人人戴口罩就可以浪了(我也希望能有这么简单,然而不得不向客观规律低头)。

     3. 接种疫苗,如果约不上,请把1、2做好;只打过第一针,请把1、2做好;打满两针的同志,为了取得更好效果,为了保障家人健康,还得把1、2做好。

     Q6:打完疫苗还不能浪,要它何用?

     杏林小草:疫苗的作用跟“不要聚集、拉开距离、全戴口罩”是互补的,可以使预防效果更上一层楼,都是防疫组合拳的重要招式。

     举例说明一下怎么个互补法:搭地铁上班属于不得不聚集,车厢里人很多拉不开距离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果有人不讲公德中途摘下口罩,你就暴露在风险之中了。接种过疫苗的人就有额外保障,不至于把自己的健康全托付给别人。

     Q7:可是,这批感染者当中不少都接种过疫苗啊!

     杏林小草:是的,现在用的疫苗无法完全避免感染,只能避免重症和死亡,俗称“不能免病,可以免死”。

     接种过疫苗的人士依然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但他们大多表现为无症状感染者,少数有症状的人士也以轻型为主,这就是“不能免病,可以免死”最佳说明。

     正因为新冠疫苗“不能免病”,接种完之后还要遵守防疫要求。

     正因为新冠疫苗“可以免死”,这种独一无二的效果使得接种疫苗成为防疫组合拳的重要招式。

     Q8:我同事打满两针,后来筛查做了抗体,IgM和IgG全是阴性的,一点抗体都没有!

     杏林小草:抗体是体液免疫的表现形式,对新冠病毒来说,抗体能够“免病”(不发生感染)。过去一年半的研究显示,人体对新冠病毒的体液免疫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分享一组发表在柳叶刀杂志微生物子刊上的数据给大家品品:

     12%的人从头到尾没有产生抗体;

     27%的人产生了抗体,不到半年就消失了;

     29%的人产生了抗体,维持超过半年但滴度有下降;

     32%的人产生了抗体,半年以后滴度依然坚挺。

    

    新冠感染者的抗体模式

     这组数据来自新冠病毒感染者,一般来说,自然感染诱发的体液免疫要比疫苗更加强烈。可以想见,接种疫苗的体液免疫要比上述数据差,这或许就是疫苗免病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

     没有产生抗体的接种者,是不是意味着白挨两针呢?不会,没有产生抗体照样获得免死金牌。

     免疫系统就像一个大机构,里头有很多独立部门,大家各司其职又互相合作。人体感染新冠病毒之后,最早做出反应的部门是固有免疫。

     它的特点是简单粗暴,就是管它三七二十一,乱轰一炮再说。这一炮打中了病原体,也伤及了无辜(正常细胞)。

     打响第一炮之后,援军就被吸引过来。前来支援的部门有体液免疫也有细胞免疫,它们提供精准防御——既打击病原体,又不影响正常细胞。在治愈新冠病毒感染方面,细胞免疫的作用尤其重要:

     能顺利启动细胞免疫的患者,表现为轻症,并能自愈;

     无法顺利启动细胞免疫的话,表现为重症,甚至死亡。

    

    免疫应答模式与病情的关系

     新冠疫苗能够诱导产生细胞免疫,有效率几乎100%,接种者感染上新冠病毒,能够顺利而且快速启动细胞免疫,实现自愈。这就是新冠疫苗能免死的根本原因。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属两个独立部门,没有产生抗体的人士依然能产生细胞免疫,程度、维持时间跟产生抗体的人士没有区别。

     我们对新冠疫苗的定位就是免死金牌,所以,接种者不需要测抗体。即使知道自己抗体阴性,也不必担心,因为疫苗同样能给你免死金牌。

     Q9:疫苗对变异株还有效吗?

     杏林小草:目前还没有充足的实证数据,不过,根据过去一年半的免疫学研究,我们相信灭活疫苗的免死金牌对变异株同样管用。

     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要把免疫系统想象成警察,免疫系统追捕病原体的过程就像公安局发布通缉令。通缉令要配照片,照片是坏蛋的局部特征,免疫系统识别病原体,也是看抗原的某个局部特征。如果突变修改了原有的抗原特征,相当于坏蛋整容化妆,有可能躲避免疫系统的追杀。

     这一次人类走运了——已有的VOI、VOC级别突变株,它们只修改了体液免疫识别的抗原特征,并没有修改细胞免疫识别的抗原特征。

     疫苗的免死金牌来自细胞免疫,至少从理论上讲,已知的突变株不会影响疫苗的免死效果。

     PS,VOI、VOC的含义请见Q2。

     PPS,通常情况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识别不同的抗原特征,病原体只改一类识别区的现象并不稀奇。

     Q10:疫苗会不会产生ADE?

     杏林小草:ADE全称叫“抗体依赖的增强效应”(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说白了就是抗体变成带路党,不但没有赶跑病原体,反而增强它的致病力。

     2003年非典之后试制过非典疫苗,因为实验动物出现了ADE不得不停止研究。非典疫苗的挫折给科学界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新冠病毒又是非典病毒的亲戚,试制新冠疫苗的时候全世界都在提心吊胆。

     这一次,人类又走运了——ADE并没有出现。新冠疫苗不仅顺利通过临床试验,上市之后发生的接种者感染事件,大多以无症状感染、自愈结束。

     Q11:不是说最近发现了促进致病力的增强抗体吗?还发表在顶级杂志上?

     杏林小草:确实有这件事情,不过,存在增强抗体并不必然出现ADE。

     体液免疫产生增强抗体是常见现象,就像一个国家必然存在带路党一样。人体的免疫系统是60亿年漫长进化的成果,它也有自己的纪检监察部门补上漏洞,带路党不一定能翻得起波澜。

     Q12:如果有得选,还是首推国产灭活疫苗吗?

     杏林小草:第206课比较过各种新冠疫苗,当时我就明确讲了毫不犹豫选国产灭活疫苗。

     现在,我还是首推国产灭活疫苗,除了技术成熟稳健之外,又多了一个推荐理由:在量产疫苗当中,只有灭活疫苗能提供完整的抗原谱,诱发全覆盖的细胞免疫。换句话说,灭活疫苗提供的免死金牌最稳固,也最有可能覆盖变异株。

     全世界只有中国能量产灭活疫苗,而且中国人自己接种完全免费,不推它还推谁?

     招生启事:欢迎报读精讲班,全家健康有保障,戳这里查看介绍,感兴趣的话回复【Q】获得入群方法。

     报名精讲班:保持长期健康,免受大检查、大处方祸害,回复【Q】了解详情。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杏林小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