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课 薛定谔的传染性
2021/6/7 20:02:33杏林小草 杏林小草

     6月5日,广州的南沙宣布关闭交通,在兄弟城市的支援下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看样子不太妙。可短短一天之后,又宣布恢复交通,这么快的变化难免让吃瓜群众困惑:不是说变异株的传染性更强吗?怎么封一天就开放了?

     其实,开放还是关闭取决于事态能否掌控。

     南沙发现的感染者,活动轨迹遍及多处,有些场所还是当地的流量热点。另外,南沙的地理位置独特,号称“大湾区的几何中心”。陆路能直达的城市有佛山、中山、东莞,算上水路的话还有深圳、珠海、澳门、香港。

     在南沙形势不明朗的时候,关闭所有离境通道可以避免疫情继续向周边大城市扩散。

    

    南沙地理位置

     南沙常住人口不到100万人,为什么封了交通还要大量支援?

     100万人本来不需要外援,但是南沙日常有大量人员来往周边城市,迅速摸清情况才能评估疫情扩散程度。为了以最快速度完成普查,就需要外援了。

     在兄弟城市的紧急支援下,大家用了一天时间完成了核酸普查。南沙能迅速重启对外交通,原因在于普查数据说明风险还在掌控范围之内。

     不是说变异株传染性强吗?不是说感染者曾经到过人流密集场所吗?怎么可能没有后续感染者呢?

     你还别说,“然后就没有然后”这种好事还真有机会发生。因为新冠感染者的传染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少数感染者造成大量传播,而大部分感染者只有少量传播。

     这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做的研究,大家一起感受什么叫个体差异:

    

     这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港大在香港做的研究,虽然样本、环境、防疫策略变了,同样能看到个体差异:

    

     造成传染性出现个体差异的原因很多,比如,人类行为——有些人喜欢社交活动,给病毒大规模扩散创造机会;有些人比较宅,病毒没有机会对外传播。

     除此之外,生物学机制也会造成传染性出现个体差异。我们已经观察到,新冠感染者的呼吸道病毒浓度的个体差异可以横跨千亿倍(1012):

    

     大家熟悉的传染病(比如流感),传染性的个体差异并不突出,每一位感染者的传染性不相上下。

     新冠就不一样了,根据2021年3月《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的一份研究,估计10%的新冠感染者贡献了80%的疾病传播,剩下90%的感染者只有少量传播。

    

     南沙对感染者到过的场所做了环境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看起来南沙应该是遇到了呼吸道病毒浓度小的新冠感染者。就算他们热衷于社交活动,也很难造成传播。

     于是,剧情在短时间内出现反转。

     既然90%的感染者只有少量传播,为什么荔湾就那么倒霉呢?

     荔湾应该是栽在隐匿性这个坑里。新冠的隐匿性体现在潜伏期长、无症状/轻症状比重高,使得社区传播迟迟无法发现。就算只有少量传播,也架不住日积月累滚雪球。荔湾反复出现传染源不明的案例,恰好说明当地已经有不少隐患。

     再加上荔湾的环境氛围偏传统,封闭管理更有利于快速控制疫情。

     政策看似矛盾,背后却有道理,相信这节课能够解答大家心中的疑惑。

     招生启事:欢迎报读精讲班,全家健康有保障,戳这里查看介绍,感兴趣的话回复【Q】获得入群方法。

     报名精讲班:保持长期健康,免受大检查、大处方祸害,回复【Q】了解详情。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杏林小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