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课 哮喘、激素与新冠疫苗
2021/8/23 20:43:39 杏林小草

     哮喘是一种常见病,通常需要长期治疗。可选的药物有很多,最靓的仔是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以下简称吸入型激素)。

     我用不同颜色的方块表示不同的药物,把最新版美国指南的推荐方案画成示意图。吸入型激素是天蓝色的方块,你看看这霸屏的架势:

    

     所有推荐方案按治疗强度从左到右排列,从1到6依次编上号。最右边的6级方案适用于病情重的患者。随着病情好转,治疗强度可以相应下调。

     代表吸入型激素的天蓝色方块贯穿了第2~6级方案,说明哮喘患者离不开吸入型激素,除非病情很轻很轻。

     吸入型激素是激素大家庭的一员,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这些看家本领一样不差。除此之外,吸入型激素还有两个秘技:

     吸收慢

     进入血液后很快被灭活

     这两个特点把吸入型激素的作用限制在紧挨着药物的表面上,于是,吸入型激素也得了一个表面激素的雅号。

     通过剂量-效应研究,我们能看得更清楚:

    

     刚开始加量的时候,吸入型激素治疗哮喘的效果明显提高,全身副作用却很轻微。所谓的低剂量中剂量就落在这个区间。

     随着剂量继续增加,疗效虽然还在提升,但是增幅明显放缓,全身副作用反而变得明显起来,从这个转折点开始,后面的统统算作高剂量

     如果吸入型激素处在低、中剂量,药物对疫苗的干扰几乎为零。因为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载体疫苗、mRNA疫苗,它们全都在注射部位和附近的引流淋巴结那里激发免疫反应。

     这些地方都不挨着吸入型激素,不在药物的直接作用范围内。如果吸入型激素对接种效果有什么干扰的话,应该是走全身副作用那条路。

     从上面的剂量-效应曲线可知,低剂量、中剂量的吸入型激素只有轻微的全身副作用,可以认为对接种效果没有实质影响。

     从统计数据看,只要坚持长期规范治疗,超过90%的哮喘患者不仅得到满意控制,还能逐步从高强度方案过渡到低强度方案,最终将吸入型激素维持在低~中剂量。少数幸运儿甚至还能完全停药,偶尔发作再临时吸一吸。

     只有不到10%的哮喘患者需要把吸入型激素长期维持在高剂量。这个剂量水平造成的全身副作用类似于每天口服剂量20~40mg泼尼松。

     我们在第230课讲过,如果泼尼松的口服剂量≥20mg/d,有可能影响接种效果。因此,可以合理推测正在接受高剂量吸入型激素治疗的患者,新冠疫苗的效果会打折扣,只是现在还无法确定减损的幅度。假如遇到最差的情况也不要紧,加强针大法应该能弥补。

     已经有移植术后患者通过加强针取得不错的效果,虽然样本量很小,但这个结果依然振奋人心——移植术后需要强力免疫抑制才能避免排斥,加强针对这样的患者都能奏效,高剂量吸入型激素还真算不上什么。

     虽然哮喘患者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并不复杂,不过,本周还是为大家准备了这方面的免费咨询,请留意课堂群内的通知。

     招生启事:欢迎报读精讲班,全家健康有保障,戳这里查看介绍,感兴趣的话回复【Q】获得入群方法。

     报名精讲班:保持长期健康,免受大检查、大处方祸害,回复【Q】了解详情。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杏林小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