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丨求生欲不强的城市,不配在珠江口待着
2018/10/24 中国经济学人

    

     作者:那一座城

     来源:那一座城(thecity2015)

    

     今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大大缩短三座城市的距离。

     从香港开车到珠海澳门,过去要三四个小时,如今只用45分钟。

     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寿命为120年,比国内其他桥梁多出了20年。

     上个月,还扛住了17级的台风“山竹”。

    

     世界最长、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

     全长:55公里 设计寿命:120年

     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 桥墩数量:224个

     然而,这座奇迹之桥,从设想到通车用了35年。

     35年,在建与不建、如何建和谁来建的争论中山穷水尽。

     35年,在桥型、着陆点和融资安排的利益博弈中峰回路转。

     一座桥,看到了珠江口4座城市爆棚的求生欲。

    

    

     先从35年前说起。有个人叫胡应湘,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到中国内地投资的港商。

     他很早就“北上”建厂,投资兴建了虎门大桥、广深高速等大牛项目。

     然后他看中珠江口:这么大的海域,这么不方便,怎么能没个桥?

     1983年,他提出伶仃洋大桥的建设方案。

    

     胡应湘向珠海市政府大力推介伶仃洋大桥的方案,得到时任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的支持。

     珠海一直缺乏基础设施,和珠江口对面的深圳比,珠海发展有点慢。于是珠海很早就意识到:

     要发展,得有座跨境大桥。

     1994年,伶仃洋大桥侧引桥开始施工。

    

     梁广大跑去北京汇报,希望伶仃洋大桥连到香港,只要香港政府同意,不用他们出一分钱。

     香港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

     因为香港临近回归,港英政府才懒得管10年后的事儿。

     珠海自己建了停、停了建,用7年才建完一段引桥,然后伶仃洋大桥还是夭折了。

    

     但它异常重要,它就是港珠澳大桥的前身。

    

     到了1998年……

    

     回归后,香港碰到了金融危机。楼房不火爆,楼顶才火爆。

     放眼全国,危机四伏:

     上海和长三角崛起,撼动着香港的地位;

     广东提出建“珠海中山隧道”,发展区域经济;

     深圳港口的集装箱越来越多,华南物流老大地位难保;

     ……

     香港像是个落魄的中年男人,瑟瑟发抖。

    

     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中,香港想起了之前的大桥策略:建桥,拉人。一改过往冷淡的态度,到处主张建桥。

     2002年,香港内部也起了内讧。

    

     这变成了香港“首富者联盟”和第二、三、四大富豪联盟的PK。

     建,还是不建?除了香港内部,珠江口的几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算盘:

    

     最核心的争议,发生在香港和深圳之间。

     要不要拉一条线连接深圳,这就是著名的“单双Y”之争。

     先来解释一下,啥叫“单Y” 和“双Y”。

     单Y,一桥通三地,连接珠海、香港、澳门。双Y,在前者基础上,加一条线去深圳。

    

     也就是说,深圳想加入,香港不同意。为啥?

     深圳有盐田港和蛇口港,两个港口的物流货运量直逼香港,如果桥连去了深圳,香港的物流老大地位不保。

     李超人拥有盐田集装箱生意的近一半,但如果建桥,桥梁出口会靠近蛇口港,削弱了盐田港的生意, 所以李超人坚决反对。

     连大桥的名字,谁在第一个,各家都有各家的叫法。

    

     最后,中央决定:单Y,深圳出局。

    

     但你以为深圳就放弃了?那太小瞧这个为拼搏而生的城市了。

     深圳还是担心,这大桥搞了,人来的少了怎么办啊,不行!2006年,深圳有了新想法:深(圳)中(山)通道势在必行,越快越好!

    

     35年来,珠海一直是港珠澳大桥的“死忠粉”。为了不被珠三角抛弃,坐稳珠江西岸的龙头城市,这座大桥太重要了。

     澳门也开心,来旅游吧!来旅游吧!来旅游吧!

     尽管香港内部的争议一直没停过,但这不耽误香港大桥高铁一起上。要hold住国际金融和物流中心的地位,香港的征途,是去大屿山填海。

     ……

     1983年,胡应湘提出伶仃洋大桥方案。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终于动工。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江河入海口,自古故事多。

     1座大桥,4座城市,35年风雨。在这个飞速奔跑着的时代,一着落后,着着落后,没有谁能置身事外,城市更是如此。

     大桥的意义不在当下,更在未来。1座大桥,看起来与你我关系不大,但城市长远的发展,却真正关乎城市里生活的每个人。

     珠江口的故事,远没有结束。

    

     本文所有图片均由那一座城原创

     参考资料:

     Yang, C. (2006). The geopolitics of cross-boundary governance in the Greater Peal River Delta, China: A case study of the proposed Hong Kong- Zhuhai - Macao Bridge. Political Geography,25, 817-835.

     官华. (2015). 区域合作中的中央权威与区域协调——港珠澳大桥协调机制变迁案例. 地方财政研究, 8, 44-61.

     孙贤亮. (2015). 港珠澳大桥调查:三城殊途 同归一桥?端传媒.

     曾平标.(2018). 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兴建始末. 中国作家, 2018年第4期.

     央视网.(2013).《超级工程》第一集 港珠澳大桥. 魅力纪录.

     王雅媛.(2018). 港珠澳大桥通车,港资终成历史. 华尔街见闻.

    

     推荐关注

     经济深观察 |经济的热度 观点的深度

     扫码关注▼

    

     ID:jingjisgc

    

     感谢阅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如觉侵权,请于后台留言,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欢迎加经济学人小助手为好友,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阅读连接。

     经济学人小助手▼

    

     丨近期热点丨

     香港楼市的明天在哪里?

     中国30年罕见大变局

     沙特不惜与全世界为敌也要肢解记者

     易纲: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

     美国人翻脸了,中国国运完了?

     ▼名家精彩观点、社会民生热点、深度全面思辨……,中国经济学人带你一起用经济学思维面对时代大局,点击“阅读原文”,与百万中产一起观点阅读!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经济学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