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外部烽火狼烟,中国要做好准备
2018/12/5 19:45:00管清友 中国经济学人

    

     作者:管清友

     采访:孙允广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2018年,对很多人、很多企业家来说,是“千回百转”“衷肠难诉”的一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了,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了,企业负债压力大了……一些人开始絮叨“冬天要来了”。

     漫漫长夜,翘首期盼。

     马上就进入了2019年,经济的春天会来吗?

     对于明年的经济形势,我的判断是:2019年是“烽火狼烟”的一年。

     所谓“烽火狼烟”主要是指外部的大国博弈,国内方面就反应在三个维度:融资困难、失业压力、股市震荡。个人、企业家、投资者,以及政府宏观管理,都要做好预案。

     1

     大国博弈仍将继续

     目前,美国经济虽持续增长,但增长压力非常大。今年以来,美联储不断加息,12月或将再加息一次,其国内就业市场也处在历史上最吃紧时期,可能会触发通胀大幅提高。按照高盛的预测,如果美联储意外加息1.5个百分点,美元将走高4%,股价将下跌9%。

     同期,中国国内经济增长压力也很大,2019年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两方家里日子都不好过,压力也许会激化双边关系。而且2020年是美国大选年,民主党和共和党预计也会借机对中国施压,当做竞选筹码。

     实际上,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对华也有类似行为,但当时那是个案,是战术行为。这一次是系统性的战略行为。

     对中国的“遏制”,从90年代末开始,美国就试图进行。2001年因为911事件放弃了这一计划,中国随即加入WTO成为“世界工厂”,进而成为全球化最大赢家。

     但全球化是会逆转的,这要看对谁有利。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紧迫性渐趋强化。特朗普总统不过是顺势而为,即便是希拉里上台,这个战略也不会改变。对此,我们要有清醒地认识。

     所以综合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双方谈成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美国依然会持续对中国施压。

     美国重点打压的是中国制造。从我们的角度看,我们对中国制造有一个期许的目标,甚至现在还有些粗糙。但美国人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

     第一,你要全面赶超我,这是美国所不可接受的,趋势很明显;

     第二,通过规划大规模实施产业政策,政府干预产业、干预经济,这也是美国不能接受的。

     要理解美国想法,你得换位思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采取了对经济的干预政策,很多国有企业习惯性地听从命令,总体上取得了较好效果。这之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就越来越强……这其中,有一个非常大的分歧点,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在欧洲人和美国人看来,中国一些行为与他们的常规认知相悖。

     所以美国联合了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好多盟友加入进来联合抵制,外部压力烽火狼烟。

     如果中美贸易摩擦迫使我们大幅度缩减贸易顺差,这就意味着中国必须启动内需,改变以往显著依赖出口、依赖外需的经济结构,转向刺激内需。也就是说,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逻辑和路径都会发生变化。

     对国内的影响更会直接体现在金融市场,贸易关税是逐渐加码的,影响相对缓慢,但美国释放的信号能够马上传递到金融市场,引起国内资本震动。

     而且这个结构甚至有可能会导致新一轮冷战。

     首先是现在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一些鹰派人物登场,强权政治不按常理出牌,不能按照一般的政治家模型去理解他们。长期货币宽松造成全球分化,一些国家内部改革很难看到希望,国内蛋糕做不大,必然会到外面抢蛋糕。

     其次是,如果贸易战升级到意识形态战,就会演变为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这次是否会演变上升,尚未可知。如果是,那将不可收拾。

     我们绝不愿意秉持冷战思维,但就目前全球局势对企业和资产价格的影响,在政治、经济、贸易、货币全面趋紧的背景下,国家层面要有充分准备,地区层面要有充分预警,企业层面要有充分预案。

     全球流动性收缩势必对国际、国内市场资产价格造成影响。要知道,十年的资产牛市,其基本动因是宽松政策,现在这一条件发生了逆转,资产价格的变动只是时间问题,不是变不变的问题。所以,无论哪一种类型的企业或是投资机构,对外部环境的分析不应局限在国内,而应该放眼全球,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战略。

     目前的情势,只是初露端倪,很难量化分析。局势的演变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特朗普和美国政府发起的贸易战也只是开始,不是结束。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有一句话很有说服力:“不可能的事情经常发生,你最好有所准备。”

     第一,今年有一批民营企业出现问题,你说他裁不裁员;

     第二,特朗普加码贸易战,实质性的影响2000亿;

     第三,金融收缩导致金融部门去产能,金融行业去产能首先要减员。

     这就导致两类人群失业压力最大:一个是来自于传统行业的企业,尤其是传统出口制造业,出口缩减自然要裁剪工人;二是受金融收缩影响,融不到钱的企业。

     所以,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制造企业,都开始进行人员结构的变化,实际上就是“出的多、进的少”。

     富士康已经开始裁员了,台湾媒体说,因为明年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太多,将裁员,调整高层管理人员的年薪。郭台铭说,减少预算每年都在做,只是今年比较全面、也比较早做。

     《北京青年报》披露,华为也宣布原则上停止普通社会招,不在优秀往届生、关键稀缺人才以及公司专项招聘范围之内的各部门不得发放offer,特殊情况需经轮值董事长审批。还有阿里、腾讯、京东,都有裁员的消息报出……不过这些企业都进行了辟谣。

     根据全天候科技报道的数据,2019届应届毕业生有860万人,为历年之最,但是企业却大规模缩招。有评论说,金融业因证券下跌缩招,券商2018年都不招人;地产2018年更是严冬,万科集团在全国只招88人,整个北京只招10个人;与此同时,国考招录1.45万人,比2017年减少近一半。而互联网行业随着人口和流量红利逐渐消退,也在全面“缩招过冬”。

     相对来说,知识密集型人才失业的可能性不大,稍微降低标准还能找到工作。可替代性强的工作,将会面临一波失业潮。

     过去讨论就业是个宏观问题,但其实应该是一个很微观的问题,这个问题拉回现实就是:我们对企业家的尊重,对企业家精神的敬畏,对企业产权的保护。

     企业家是很光荣的,给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社会包括公司员工,应该慢慢学会感恩,尤其是敬畏那些顶着压力提供工作岗位的公司,因为就业确实很难。更重要的是,社会要有包容的环境,让企业家发挥创造能力,让企业家去解决就业问题,才能够应对失业危机。

     4

     避免当韭菜,要用挑白菜的心态买股票

     如果美国股市出现下跌,中美两国股市共振,对中国国内的市场冲击还是比较大的。

     美国股市跟中国有什么关系?没有直接关系。但是美国市场跟中国市场之间有一个“黑箱”:美国市场低迷表现会导致情绪恐慌,中国投资者对此产生心理预期,透过“黑箱”传导到中国市场。

     很多人对股市持悲观态度,因为现在不亏损就已经跑赢了全国90%多了。“怎么避免当韭菜”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中国股市有自己的特色,因为历史沿革问题,我们的发行制度、交易制度、投资者结构都跟国际有些诧异。但是未来,中国的股票市场肯定是逐渐接轨国际化的。

     除了结构问题,也跟投资者的特点有关:不专业,赌性太强。对大部分人来说,炒股门槛太低,拿钱买就是了。就是这种心态,人人都可以参与,大家乐此不疲。

     这样怎么可能赚到钱?

     就连最专业的投资者,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都要亏死了,一个普通的投资者,你何德何能,光靠运气赚钱?

     避免当韭菜其实很简单,就是回归常识。在中国市场上,你要用买大白菜的心态去买股票。你想想在家里头,父辈们去菜市场买菜是很斤斤计较的,要挑一挑这个大白菜怎么样,货比三家,三毛五的跟四毛五的有什么区别,能不能再便宜点……这其实跟研究公司是一样的,比较完了再买。

     这不就是一个常识性问题嘛!货比三家,研究好基本面再出手。为什么有的人买白菜都斤斤计较,几十万、几百万买股票眼都不眨,一下子就出去了呢?

     很多人说信息缺乏,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市场确实有它自己的问题,但你也得认清楚。就像去菜市场,这个市场是社区挂牌的,还是路边临时摊,还是一个大超市?进股市也一样,进的什么市场?公司审批是怎么来的?核准制还是审批制的?现在为什么要搞注册制?

     还要弄清楚现在处在什么档口。买菜是冬天还是夏天,早上还是晚上?同样,IPO是堰塞湖还是放的很快?这些信息都是公开的,很多人只是不愿意去了解,凭着小道消息就进去了,任人忽悠。

     如何才能做出一个理性的选择?唯一的方法是建立独立专业的投资体系。投资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优秀的投资者不在于获取多少消息,而在于对任何消息、任何事件都可以用专业的投资思维去处理。回头去看过去100年的诸多投资大师,他们身上有着相似的基因:

     第一个基因是控制风险。投资的核心技术不是追求收益,而是如何控制风险,成功的投资者一定是优秀的风险管理者。风险管理的核心就两个:一是在事前留好安全边际,二是在事后及时止损。美国共同基金之父纽伯格为什么能连续68年不亏损?就是因为他在投资中严格执行10%的止损原则,这让他成功避开了历次股灾,包括1929年和1987年的两次世纪大股灾。

     第二个基因是把握机会。查理·芒格说过,如果你从我们的投资决策里剔除掉最好的那15个,我们的表现其实非常一般。翻开大师们的投资历史,并不是他们百发百中,只不过把握住了几个关键机会,一战成名。在生活中也是一样,10%的选择可能会决定你90%的人生,关键时刻要一鼓作气。有时候这种选择是很痛苦的,比如十年前在北京借钱买房的朋友。

     第三个基因是处变不惊。投资过程必然充满诱惑。但经济学告诉我们,高收益一定伴随着高风险,诱惑越大,风险越高。巴菲特的启蒙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牛市是普通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当牛市的时候,很多投资者就禁不住诱惑,盲目追涨,最后被套在山顶上。学会对诱惑说不是投资的第一课。

     第四个基因是坚持耐心。投资免不了波动和风险,因此是最考验耐心和毅力的。巴菲特很早就开始赚钱,但他99%的财富来源于50岁以后,中间也经历过很多像乐购这样失败的投资案例,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直到80多岁了还在不断的学习。

     第五个基因是自我修复。美国对冲基金教父达利奥说我们要做一个“专业的犯错者”,每个人都会犯错,但什么叫专业呢?就是能不断地从错误中反思,保证不犯同样的错误。投资世界是最公平的地方,你如果做对了,可以获得收益,但如果你做错了,一定会受到损失,这其实是一种市场化的纠错机制,可以让你更有效的学会修正自己的错误。

     纽伯格除了68年不亏损之外,还创造了一个奇迹,就是他活到107岁。除了他之外,大部分投资大师都很长寿,比如价值投资理念的首创者菲利普·凯睿活到101岁,巴菲特已经88岁……这并不是偶然现象。

     从表面上看,投资给了他们财富,让他们有机会去享受最好的生活,但更关键的是,投资本质上是一种不断突破自我、提升自我的修行,他们通过数十年的投资把自己历练成了最优秀的人生管理者。

     5

     从“话术”角度看大国博弈和企业焦虑

     福柯说:“话语即权力。”

     知识和语言的背后,隐藏着对权力的建构。按照福柯的解读,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不同的权力所有者,都在试图搭建对自身最有利的知识结构。

     比如说,我们讲“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希望团结起人民的干劲,去创造美好生活。这其中有一个“两步走”的具体规划: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但美国人往往不能够理解,他们很好奇“什么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怎样才算复兴?要复兴到什么程度?是不是想走德国的历史模式?因为不能够理解,加大了对中国的误解。在大国博弈中,很多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这实际也是一种“文明的冲突”。

     早在上世纪50年代,莱斯特皮尔逊就曾警告说:

     “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不同文明必须学会在和平交往中共同生活的时代,相互学习,研究彼此的历史、理想、艺术和文化,丰富彼此的生活。否则,在这个拥挤不堪的窄小世界里,便会出现误解、紧张、冲突和灾难。”

     消除两国的误解,就是需要双方都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去表达,而不是各说各话。

     对内的一些表达,也有很多问题。比如现在还有一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五六十年代的话语,堂而皇之的充斥着各大文件、各大媒体,与现在大家的表达方式完全脱轨。

     互联网发展到这个时候,都现代语言了,如果还用原来的“话术”去讲这些事情,企业家会怀疑,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很多领导也没有别的意思,很多本意也是好的,就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受的教育、接受的语言,不自然的就流露出来。

     但这对企业家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和慌张。

     就像莎士比亚话剧《暴风雨》的一句话,“你教会了我语言,我却用它来诅咒你。”典型地说明了语言能够产生的威力和派生出的权利。所以,学会平等对话企业很重要,不要居高临下,更不要把特定年代的那些话术拿出来吓人。

     推荐关注

     经济深观察 |经济的热度 观点的深度

     扫码关注▼

    

     ID:jingjisgc

    

     感谢阅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如觉侵权,请于后台留言,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欢迎加经济学人小助手为好友,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阅读连接。

     经济学人小助手▼

    

     丨近期热点丨

     香港楼市的明天在哪里?

     沙特不惜与全世界为敌也要肢解记者

     易纲: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

     美国人翻脸了,中国国运完了?

     楼市调控能否打破“三年定律”?

     ▼名家精彩观点、社会民生热点、深度全面思辨……,中国经济学人带你一起用经济学思维面对时代大局,点击“阅读原文”,与百万中产一起观点阅读!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经济学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