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伊朗的四十年制裁
2018/12/8 19:54:04 中国经济学人

    

     作者:王能全

     中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来源:财经十一人(caijingEleven)

     众多公司因伊朗而遭制裁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对中兴公司的制裁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这一事件源起于伊朗核问题,是自1979年以来的近四十年美国对伊朗持续制裁的后果,中兴公司只不过是被美国政府制裁的多家公司和个人之一。

     自1992年布什政府颁布的《伊朗-伊拉克武器防扩散法案》以来,美国通过了一系列对伊制裁法案,其中影响最大的是2010年7月1日奥巴马签署的《2010伊朗综合制裁、问责和撤资法案》,该法案拥有域外效力,适用于所有人(包括实体),包括那些在美国没有业务的人。法案规定,与伊朗的交易只要价值达到100万美元,或在十二个月内合计达到500 万美元,即会引发制裁。美国总统可以对从事可能受制裁行为的人处以三项或三项以上的制裁,包括禁止向被制裁者发放出口许可证等。

     2016年4月,中兴公司承认违反美国出口管制, 2017年3月8日,中兴公司与美国政府达成和解,支付8.92亿美元的刑事和民事罚款,给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3亿美元罚款被暂缓。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因为中兴违背了2017年达成的协议条款,禁止向中兴通讯出售零部件并立即生效,持续7年。

     中兴并不是第一个被美国制裁的中国公司。早在2012年,珠海振戎公司和昆仑银行就因涉伊朗业务而被美国制裁。2017年2月3日,美国宣布制裁宁波新世纪进出口有限公司等2家中国公司和3名中国公民;3月24日,美国宣布对违反禁令向伊朗等出售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设备与技术的11个单位和个人实施制裁,其中包括6家中国公司和3名中国公民。

     2017年1月特朗普上台以来,鉴于其对伊核协议的态度,伊朗核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国际社会都在紧张地关注着伊朗核问题的最新进展。

     伊朗核问题的由来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伊朗开始了其核能发展计划,建立了一个核电站、6个核研究中心和5个铀处理设施。

     1976年,伊朗与德国签署在布什尔建造两个120万千瓦机组核电站的合同,计划八十年代初建成。不过,由于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以及随后爆发的两伊战争,布什尔核电站建设项目被迫中断。1992年,伊朗和俄罗斯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1995年1月,伊朗与俄罗斯签署总价为10亿美元的布什尔轻水反应堆核电站项目合同,俄方负责向伊朗提供核燃料、设备、技术以及人员培训等。1996年2月,布什尔核电站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开始兴建,但后因多方面的原因,工程建设一拖再拖。

     2003年2月,伊朗总统哈塔米宣布伊朗发现铀矿并已成功提炼出铀,将建设铀转换和铀浓缩设施。2003年10月,德黑兰核研究中心进行钚回收试验。国际原子能机构估计,伊朗已经分离出100克的钚,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情报部门认为伊朗已经迈进了核门槛。至此,伊朗核问题正式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并最终演变成国际热点问题。

     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等积极斡旋下,2003年10月,伊朗中止了铀浓缩活动并于同年12月18日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9月,伊朗开始将37吨“铀黄饼”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试验;同年11月,中止了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外围活动。

     由于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等的谈判没有达成一致,2005年8月,伊朗又重新启动作为铀浓缩准备阶段的铀转化活动。2006年1月,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4月,宣布已成功生产出纯度3.5%的低纯度浓缩铀,成为国际“核八强”之一(五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印巴、伊朗)。2011年9月12日,布什尔核电站正式启动。

     2003年6月1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主席发表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总结性声明”,敦促伊朗迅速纠正在执行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有关的保障协定中存在的所有问题,立即和无条件地签署和执行保障协定的附加议定书。2004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多次会议中,要求伊朗终止一切与制造核武器有关的核活动,认定伊朗多次不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义务。

     联合国安理会针对伊朗核问题通过了多项决议,对伊朗实施核计划和弹道导弹项目进行制裁,实行禁运,冻结有关人员和公司的资产,在机场和港口检查伊朗空运公司和伊斯兰航运公司的货物等。

     自2006年5月起,包括中国在内的美法英德俄六国开始就核问题与伊朗谈判。2014年1月,伊朗与六国达成协议,同意冻结其部分核计划换取六国放松部分制裁。2015年4月,伊朗与六国就至少在10年内限制核计划达成框架性协议。

     2015年7月14日,伊朗核问题最后阶段谈判达成历史性的全面协议。同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支持伊朗核问题的六国协议。2016年1月16日,伊朗与六国达成的《联合全面行动计划》进入“执行日”,联合国、欧盟和美国取消或大幅放松了自2010年以来不断加码的对伊制裁。

     美国对伊朗的40年制裁

     历史上,伊朗与美国曾有非常好的双边关系,尤其是在巴列维国王执政的前期,是美国重要的盟友,被称为“波斯湾的宪兵”。

     1978年初,伊朗发生大规模动荡,1979年1月国王流亡海外,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成功。1979年11月4日,伊朗学生占领美国大使馆,将52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扣为人质,由此引发了长达444天的“人质事件”。1979年11月14日,卡特总统签署第12170号行政命令,宣布禁止美国从伊朗进口石油,冻结伊朗在美的约120亿美元资产。自此,美伊关系全面交恶。1980年,美国和伊朗断交。

     1987年,里根总统签署第12613号行政令,禁止从伊朗进口货物或服务。1992年,布什总统签署《伊朗-伊拉克武器防扩散法案》,对参与伊朗武器扩散的外国实体做出制裁。

     1995年3月17日,克林顿总统签署第12957号行政令,禁止美国公司资助开发伊朗境内石油资源。1995年5月6日,克林顿签署第12959号行政令,禁止美与伊朗贸易及美对伊朗投资。1996年,美国通过了《伊朗制裁法案》,将制裁措施的适用对象扩大到美国公司以外的主体,禁止任何人向伊朗的石油工业进行大规模的投资。

     小布什和奥巴马时期,美对伊朗制裁的力度不断加大。如2000年实施的《伊朗、朝鲜、叙利亚防扩散法案》,禁止美国公司与涉及伊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展的公司开展业务;2006年的《支持伊朗自由法案》,规定美不与帮助伊朗发展生化或核武器的实体签署合作协议;2010年7月1日实施的《全面制裁伊朗、问责和撤资法案》,对向伊朗出口敏感技术的第三国实施出口限制,对向伊朗出口石油制品或帮助伊朗石油生产的实体实施制裁;2012财年的《国防授权法》,规定同伊朗央行有石油业务的金融机构,在美资产将被冻结;2013财年的《国防授权法》,制裁伊朗能源、船运、造船和港口部门,全面限制伊朗石油出口。奥巴马签署的第13574、13590、13622号和第13645号行政令,限制美金融机构与帮助伊朗石油发展的实体和个人之间的业务,对进行伊朗里亚尔结算的外国金融机构实施制裁。2016年12月1日,美国参议院一致通过将即将到期的《伊朗制裁法案》有效期延长10年,至2026年年底。

     在长达近40年的美国对伊朗制裁中,核心内容就是制裁伊朗的油气产业。1996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实施的《伊朗制裁法案》、2010年奥巴马政府实施的《全面制裁伊朗、问责和撤资法案》,禁止任何企业向伊朗石油工业投资超过2000万美元;禁止任何人向伊朗提供价值超过一百万美金的石油产品;禁止帮助伊朗发展石油工业;禁止向伊朗提供石油、天然气开发生产的设备;购买伊朗国债;帮助伊朗出口石油;成立与石油开发有关的合资公司;帮助伊朗石油公司融资、保险等等。

     根据2012财年的《国防授权法》,从2012年3月1日起,任何购买伊朗出口石油和其它产品的国家必须终止购买,否则将受到美国的制裁。当时,美国授予了日本等11个国家6个月的制裁豁免权,而我国和印度等国没有立即获得制裁豁免权。

     从1992年布什总统签署的《伊朗-伊拉克武器防扩散法案》开始,美国政府颁布的多项法案中,将制裁措施的适用对象扩大到美国公司和个人以外的主体,这就是美国将制裁手段适用到全世界的“任何人”,也就是一般所称的“二级制裁”,或“长臂管辖”或“域外效力”。

     一个小提醒:

     每次“中国经济学人”无法推送文章时,请读者朋友们前往“经济学杂谈”(ID:aboutECO)查收一下。某种情况下是菜单文章和关键字回复都没办法修改的。再次感谢各位对“中国经济学人”持续关注和阅读!

     推荐关注

     经济深观察 |经济的热度 观点的深度

     扫码关注▼

    

     ID:jingjisgc

    

     感谢阅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如觉侵权,请于后台留言,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欢迎加经济学人小助手为好友,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阅读连接。

     经济学人小助手▼

    

     丨近期热点丨

     香港楼市的明天在哪里?

     沙特不惜与全世界为敌也要肢解记者

     易纲: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

     美国人翻脸了,中国国运完了?

     楼市调控能否打破“三年定律”?

     ▼名家精彩观点、社会民生热点、深度全面思辨……,中国经济学人带你一起用经济学思维面对时代大局,点击“阅读原文”,与百万中产一起观点阅读!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经济学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