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到了危机时刻?
2018/12/13 20:17:56王德培 中国经济学人

来源:本文为福卡智库原创(ID:forecast-thinktank),已获转载授权
导读
内外交困之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考验,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洗牌。

1
贸易冲突“扒出”制造业“底裤”
中美贸易冲突不仅搅得世界经济“鸡飞狗跳”,作为此次贸易战的核心领域,制造业的底牌也被撕开层层外衣,中美双方制造业的真实状况被直接摆在了台面上。
对美国来说,高端制造的比较优势掩饰不了实体经济空心化的尴尬现状。
美国在航空、电气、电子产品等领域是绝对的领头羊,中国技术密集型产品大量依赖美国进口,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成为美国在贸易战中的王牌。
特朗普一边凭借着高端制造的出口优势四处出击,另一边又在指责美国的贸易伙伴“偷走了”美国成千上万的制造业工作岗位,而事实上,制造业空心化才是美国贸易赤字的罪魁祸首。
据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1953年鼎盛时期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8.3%,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制造业逐渐向海外转移,201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滑落至历史低点11.6%,制造业严重萎缩。
再看中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阶段,高端制造处处受制于人的困境在贸易战下浮出水面,世界最大工业制造国在某种程度上是“浪得虚名”。
从产值和产量来看,中国制造是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目前全世界80%以上的中低端制造都是由中国提供。
然而,中国在接盘“世界工厂”的过程中,高精尖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仍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这从美国相继制裁中兴、遏制华为便可窥一斑。
任凭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再怎么令人惊叹,任凭“新四大发明”再怎么光彩照人,却掩盖不住高端制造已成中国制造“软肋”、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尴尬。

2
世界贸易的底牌
中美之所以如此针锋相对,不仅揭示出制造业在大国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更暴露了世界贸易的底牌。
一是大国难以承受因制造业流失而形成的空心化。
二战后,美国之所以能够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根本原因是其不断发展壮大的制造业。
随着美国陷入空心化漩涡,昔日的工业繁盛地区沦为了如今的“铁锈地带”,失业率两倍于全国平均水平,“铁锈州”失落的工人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主张贸易保护主义的特朗普(其横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未投票给共和党人的“铁锈州”)。
逃离工厂、逃离工业、逃离工科的“逃离文化”盛行,年轻人不愿再去工厂工作,转而投向华尔街、硅谷的怀抱。
根据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工人中有19%年逾54岁,25岁以下的工人数量仅占制造业工人总数的7%,制造业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断层化”困境。
二是贸易冲突可理解为大国难以忍受制造业失去竞争力的国家间的摊牌。
一来,即便美国政府自2008年次贷危机后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企图重振制造业。然而,积重难返,严重“头重脚轻”的内部经济结构短期内难以改观(美国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经济规模的1%、19%、80%)。
特朗普要实现自己重振制造业的诺言只能从外部寻找突破口,以贸易战的方式与其他国家进行摊牌。
二来,此前中美在贸易上之所以相安无事,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双方贸易互补性较强,美国的大消费市场极度依赖中国的中低端制造,中国的高端制造则大量由美国进口。
如今,中国正在试图、甚至已经在原本是美国优势的产业上获得竞争力,美国再也无法坐视不理。
3
中国制造业面临“十大埋伏”
由此来看,中美贸易冲突不仅关乎面上的国家世界第一、第二大国的国力、位次之争,更关乎国家产业调整与科技创新,乃至社会稳定的“里子”,其复杂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一般贸易战本身。
在这场较量中,制造业的“增长奇迹”让不少人头眼昏昏,误以为制造业已是中国的绝对优势,而事实上,在产业转移规律与中国科技创新之殇同在,市场与政府关系调整与产权保护不到位等种种因素的复杂交织之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矛盾与困局比中美贸易冲突更为复杂。
如今的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十大埋伏”。
贸易冲突之下全球市场萎缩,中国制造业的黄金时期随之结束。
高额关税将直接阻碍世界贸易增长势头,彭博新闻社的研究报告显示,假设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贸易战令全球关税水平提高10%,2020年全球贸易额将萎缩3.7%。
中国历来是制造业出口大国,依赖于全球市场需求,近几年,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已接近14%,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当世界市场萎缩,“世界工厂”怎能安好?

中国制造业经过万马狂奔式发展,目前处于全面的去产能阶段。
经济繁荣期堆积的产能过剩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一大硬伤,自2016年起,“去产能”成为改革的重头戏。
高压之下,2016-2017年,全国煤炭行业合计去产能5亿吨左右,钢铁去产能1.2亿吨左右,需要安置分流职工有百万人以上。
除了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外,有色金属、新能源、石墨烯等新兴行业也进入去产能名单。各类制造业都笼罩在去产能的阴云之下,行业洗牌、企业倒闭不断上演。

环保风暴席卷制造业。
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使环境污染成为不争的事实,甚至催生了“环境移民”这一群体。如今,此路再也走不通,自2016年底环保风暴开始后,已有几十万家企业被关停,仅在江苏省的化工整治中,7894家化工企业在2017年已关停1421家,2018年计划关停2077家。
而且环保整治方式也毫不手软,不少企业栽倒在环保“一刀切”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即便侥幸存活下来,光是配置排污、消防等环保设施,费用就高达几百万元,这对在超低运营空间飞行的中小制造业而言又是一场洗牌。
目前,虽然政策有调整之势,但环保始终是一道难以回避的关口。

各类红利消退,各项成本高涨。
过去,依靠人口红利、环境资源在短期内中国制造走到了世界前沿,如今,劳动力、全球化等红利的消退弱化了世界工厂特有的成本优势。
2005-2015年这十年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了五倍;税负也在侵蚀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务比美国高出35%,曹德旺花费10亿美金美国建厂折射的就是中国税负过高的问题。
外资出走,中低端加工制造业被转移至东南亚。
丧失了保持几十年低成本优势的中国制造业,开始面临来自东南亚等国家的挑战。从耐克到阿迪达斯,从飞利浦到希捷,那些曾经深耕中国市场的跨国资本,开始向成本更低的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转移。
长三角、珠三角大批代工厂的倒闭,是跨国大佬重新选择新制造中心留下的尴尬印记。
被国内营商环境束缚。
中国制造业80%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自身便面临“铁门”、“玻璃门”、“弹簧门”的重重限制;国企垄断也在挤压民企空间,一些垄断行业由国企长期把持,改革也往往是形改、名改而实不改,民企的进入空间越来越狭窄。
此外,一些地方还存在对民营企业不公平、不合理对待的现象,很多企业家人身权、产权安全得不到法律保护,如张文中、顾雏军等重大涉产权经济案件时隔十多年后才得以重审、改判。民营企业的发展可谓举步维艰。
虽然对民企“自己人”的定调以及随后各地开始纷纷向民营企业伸出支援之手,将让民企所处的环境有所改善,但“运动式”的做法终究难以化解民营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
被金融资本遏制。
金融市场赚钱快、利润高,实体经济却普遍面临融资难、税负重等问题(理财收益率普遍为4%-5%时,企业融资利率高达10%以上),两者的落差导致部分企业在“转型升级”和“转虚投机”之间更偏向于后者,在制造业经历转型阵痛之时,金融投机却不断膨胀,2017年“中国企业500强”数据显示,6家银行总利润占比36.6%,245家制造业企业总利润占比19.53%,仅为6家银行的一半。
金融投机不仅侵蚀了制造业的发展空间,更助长了“一夜暴富”的浮躁心态,优秀的人才都往金融领域涌入,无怪乎有制造业从业人员自嘲:“辛辛苦苦一辈子,不如在资本市场讲个小故事!”
被房地产暴利挤压诱惑。
在实体经济利润率仅有3%-4%左右之时,房地产行业利润却可以高达其十倍,房地产秒杀实体经济。
面对如此暴利诱惑,“实业误国,炒房兴邦”、“宁炒一座楼、不开一家厂”之风盛行,美的做地产、海尔做地产、苏宁做地产,连五粮液、郎酒都在做地产,“神奇的地产让72行殊途同归!”
原本应投入到制造业的资金被抽走或截流,对制造业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房地产的繁荣和制造业的低迷形成鲜明反差。
被互联网虚拟经济绞杀。
随着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互联网+”大大削减了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速了生产端与需求端的紧密连接,原本的地域屏障也被打破,当用户可以无障碍地做出选择,规模效益、口碑基础等优势使得头部企业更受青睐,在这种强者恒强、赢家通吃的趋势下,面大量广的中小制造企业的生存空间只会进一步被挤压。
被人工智能釜底抽薪。
“物理世界”(以制造业设备为代表)和“数字世界”(由人工智能、传感器等技术代表)正在融合中,由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将使未来的制造业从价值链、生产模式、商业模式、产品设计等多方面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传统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面临着颠覆与重塑,如何调整自身去适应新时代对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在这十个方面的内外交困之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考验,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洗牌。

一个小提醒:
每次“中国经济学人”无法推送文章时,请读者朋友们前往“经济学杂谈”(ID:aboutECO)查收一下。某种情况下是菜单文章和关键字回复都没办法修改的。再次感谢各位对“中国经济学人”持续关注和阅读!
推荐关注
经济深观察 |经济的热度 观点的深度
扫码关注▼

ID:jingjisgc

感谢阅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如觉侵权,请于后台留言,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欢迎加经济学人小助手为好友,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阅读连接。
经济学人小助手▼

丨近期热点丨
世界唯一从发达国家被打回原形的大国
华为的冬天
美国法律如何管到全球八成企业
吴敬琏:中国的两种前途
任正非的艰难时刻
▼名家精彩观点、社会民生热点、深度全面思辨……,中国经济学人带你一起用经济学思维面对时代大局,点击“阅读原文”,与百万中产一起观点阅读!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经济学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