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思海:美股大熊,新局破晓
2018/12/23 19:45:00 中国经济学人

    

     作者:雷思海来源:雷思海(ID:leisihai2018)

    

     21日,美股大跌。

     三大股指高位放量双头,意味着熊市的基本确立。8个月前,曾说过,美股未来三年的大顶已经形成,到此算是初见雏形。

     后面也许还有反复,但M头部,巨大的资金被套,三年内,恐怕找不到解放军,去解放这些钱。

     约40万亿美元市值的美股,回天乏力,绝非一般资本市场起伏那么简单。

     它意味着,老美试图主导,这一轮全球债务周期清算方式的路线图,基本落空。

     它同时也意味着新局破晓。

     1

     华尔街推动美股,一度气势如虹,再配合美联储加息缩表,白宫的毛衣战。这一套组合,根本上而言,是试图重演当年里根,主导当时的,那一轮全球债务周期清算模式。

     1980年,里根上台后,以大幅加息,美元强势,配合以星球大战计划,开启了美国清算那一轮全球债务周期的大幕。

     里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拿到了信息产业,这个新周期。

     现在回头看,我们知道,那个新周期的最底层标志,就是数字信号,代替了模拟信号。

     相对于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抗干扰性强,传输优越,性能指数式迭代升级,智能化优势明显,对比一下现代的手机,与当年模拟信号的大哥大,可以感知一下它们之间的差距。

     信息是工业产业的灵魂,信息传输的革命,自然造就产业的革命。

     当美国率先穿越到经济新周期后,以数字信号,引领全球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带来了世界级的巨变,并促发了几件我们都知道的大事:苏联解体,日本泡沫崩溃,西欧整体落后一轮。这三大力量,都是当时模拟信号领域里,美国的有力竞争对手,几年之后,被美国的数字信号优势,降维打击。

     结果是:

     西欧没钱支撑福利, 苏联没钱支撑对外扩张与内部福利,日本没钱支撑高房价与股价。

     所以,80年代到90年代,我们见到西欧失去的5年,苏联的解体,日本资产泡沫的破灭与挣扎。

     而中国则因为,直接搭车了数字经济的浪潮,把数字经济首次在一个进14亿人口级别的市场里,率先应用,这是中国的大发展动力之一。

     2

     白宫新主人有着里根的雄心,但却没有里根的办法,依靠的是“油气+华尔街”这把70年代的屠龙刀,注定了这个旅程,有极大的冒险色彩。

     在世界不知道新周期,谁将执牛耳的时候,资本把信任票,一度投给了美国。

     人性的一切,铺就了这十年的美股金身。希望、贪婪,战略,策略,陷阱,引导。

     表面上,则覆盖着另一套辞令:

     对世界其他区域经济的悲观,对美国经济的必然第一个走出新周期的信奉,华尔街的自信,乌合之众的跟随,一起组合,拉出了过去八年的美股牛市。

     对里根的模仿,是全面的。

     美联储也准备了三条路径,试图以美元强势,来引导全球债务泡沫的破灭方式,从而让华尔街也就是美国的受益最大化,我曾做了个总结:

     上策是美国经济强劲,美元毫不费劲出击,加息缩表,齐头共进,那么美元指数高可超越103的位置,120也不在话下,对美国而言,这是零风险;

     中策是美国经济复苏,停留于资产负债表的修复上,实体经济无法焕发第二春,因此,只有通过拉油气价格,来推升全球通胀,从而让美元以打压通胀之名,在全球引导信用周期,美元指数在103左右做头,对美国而言,此路是中等风险;

     下策是,美国拉油气价格失败,但仍然启动强势美元信用周期,冒险一搏,此为下策。这个政策意味着美股将出现大跌,进入熊市。在美联储的压力测试中,下策的美股跌幅起码50%,房价跌幅30%。

     白宫要求的至少是中策。

     而中策的最本质标志,就是美股能够维持主牛熊分界线之上,保持震荡行情。唯有如此,华尔街依靠金融炼金的魔术,才能真正兑现,也就是保证完成以下三个逻辑链条:

     1、保证美联储加息吸引全球资金,到华尔街去接盘;

     2、保证这些前来接盘的资金,不是抄底,而是被套山顶;

     3,有唯有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华尔街自己的资金,才能从高估的股票中,脱身出来,完成从浮盈到真实利润的兑现,以及全球债务泡沫破灭后,美元资本的全球廉价大收购。

     因此,需要关注美股的后续表现,它将提前预示,这轮全球债务巅峰,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清算的问题。

     3

     在这方面,被美国光彩照人的经济数据,遮住双眼的人,其实并不少。

     这一回的剧本是,旁观者迷。

     其实,美国经济不是看上去那么好。

     这里引一段,12月14日的一周趋势解读中的分析:

     其实,美联储现在也非常为难。

     在往期的一周当中,我们已经多次谈到,美国经济的复苏,本质上而言,是资产价格的上涨,所创造的繁荣假象,其中以股市为代表。但是,这种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繁荣,是需要更多的信用货币扩张来维持的。美联储既然要加息缩表,那么内部的信用扩张,必然会逐渐的萎缩,因为它实体经济无利可图,信用货币的创造,只能依靠钱生钱,也就是信用的单纯金融市场创造。

     内部缺钱,那么,就指望外部资本过来。这有两个部分,一是企业海外利润的回流,这块总体在2.5万亿美元左右。由于此前减税政策的配合,愿意回流的海外企业利润,估计差不多都回来了。因为有减税政策的配合,所以,企业也愿意抬高自己的股价,杀手锏是股份回购。因为企业高管与股东,都希望趁减税的好时机,赶紧分红。而高管的分红很多是与企业的股价挂钩的。

     这是美股能够创新高的驱动因素之一。不过,这种局面也不能持续,因为一旦分红完毕之后,高管们就没有动力再去做这个事情了,而且这种推升股价,本质上是寅吃卯粮,把未来的或过去的利润留存,都做到眼下来,未来迟早是要还的。所以,美股的回购,是越来越少了。

     摩根大通研究了15家现金持有量最高的美国公司,这15家公司在海外存放的现金总持有量在第三季度报告中仅减少了60亿美元,而二季度减少470亿美元,一季度减少800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公司在第三季度汇回本国的现金比一季度和二季度少得多。目前的数据显示,今年美国非金融行业汇回美国的资金累计才达到4300亿美元左右。资金不回来,回购很难再起高潮。

     而欧洲央行刚刚也迈出了终止定量宽松的政策,未来加息缩表,恐怕也将会提上讨论日程。这对那些本想去美国的资金,也进入了观望。如此一来,外水难以流入。美股未来更为堪忧。

     所以,这个时候,白宫要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要慢一点。

     但是,一旦美联储放缓加息步伐,或者停止加息,那么,会带来另外一种预期,那就是美国经济复苏其实不是各种数据给我们看的那样好,这种情况下,美国经济复苏的真相,就有可能突然完全裸露。这样的话,美股恐怕一样会大跌。如果现在继续按照既定计划加息,美股命运也难以把握。因为,外部欧元区争夺资本的情况下,美股未来多一个人分羹,内部再加息提升短期资金成本,那么,美国的大跌恐怕也有很大概率。

     12月20日,美联储再加息一次,同时做出了鸽派的表态,明年顶多加两次。

     用心良苦啊。

     加息,是要对世界表明,美国经济很好,大家不要慌;未来加息放缓,这是表态,货币还不会太紧。白宫的指责,美联储的妥协,所演出的双簧,这次不再有效。

     4

     市场的普罗大众,终于明白,这是撤退的号角。

     其实,更先知先觉的撤退,一年前就撤了,这点,在《2019,破局来临》的"沉睡的金钱"章节中,有些梳理。

     美股入熊,意味着这一轮美元试图引领全球信用周期的路径,只剩下了下签。

     要选择这个下签,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大概率可以赌一个老美不敢。

     因为,如果美股真的腰斩,房价跌掉三成,失业率上升到10%以上。那么,这轮全球债务周期的清算方式,就不是清算别人,放过自己,而是直接清算自己,这个太难。

     那么,美联储的加息路径,可能到2019年中期之后,就要暂时结束。美联储一直没有明确2019年中期之后的货币政策取向,现在看来,继续加是很难,4-5%的正常目标,短期来看,大概率只是个念想了。当年,美联储的人也说过一个意思:现在加息,是为了未来出了问题,才能有降息的空间。也算是一语成谶。

     抛开博弈与角力。

     美股这番高位回头,牛熊更替,带走的是美国经济,率先穿越到新周期的指望。

     老美本以为,自己坐的是另一艘跑在前头的船上,结果发现,怎么我还是在这个老船上。过去两年来,建立在这个指望上的,杀伐决断,呈凶斗狠,自然也决断不了了,狠不起来了,至少是没那么充足的底气了。

     假以时日,我认为,老美会少一点孤立色彩,多一些合作共度时艰的政策走向。

     在今年4月的文字当中,曾谈到一个观点。白宫的毛衣战腾挪的空间,取决于美股,当时道指还在牛熊分界线上,距离熊市还有5000点的距离,这5000点,就是白宫的回旋空间所在。也是这个意思。

     美股的走熊,归根到底,意味着眼下,这轮全球大周期更替中,最激烈的力量,开始封冻。

     一切最终都要回到,一起来度过眼下的这个债务周期,这个全球经济最大的问题上来。

     5

     其实,从更长远的空间来看,经济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与如何度过经济周期的历史,没有技术的进步,这周期就是王朝更替律,比如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时代;有技术进步,这周期就是人的自由与福利,大踏步前行,如近三百年来的现代文明跃进。

     所以,不要谈周期而色变,周期是人性,是天道。人性不灭,周期长存。

     正因为它是人性,所以,经济周期的激烈更替时,往往带来恶的泄露,比如两次世界大战,各种王朝更替的战争。从财富分配角度而言,让周期激烈的任性上演,其结果必然时大规模的贫富分化,与社会系统的宕机重启,代价巨大。

     文明的进步,使各国都不断寻找,更高效,更文明,更少痛苦的周期度过方式。

     老祖宗有句话: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在周期的边缘,政府的干预与对冲,可以让周期中暴烈的一面,尽量柔和;让新生的一面,早点来到。

     大起大落的快意恩仇,灿烂激烈的铁血焰火,万世如昨的长恨冰河,后世的看客,也许会觉得不枉此生,但对当时当地的人们,却极大可能是痛苦的毒药。

     所以,就慢慢地,让这周期的新城起,旧城破。

     也许,这才是最好的吧。

    

     一个小提醒:

     每次“中国经济学人”无法推送文章时,请读者朋友们前往“经济学杂谈”(ID:aboutECO)查收一下。某种情况下是菜单文章和关键字回复都没办法修改的。再次感谢各位对“中国经济学人”持续关注和阅读!

     推荐关注

     经济深观察 |经济的热度 观点的深度

     扫码关注▼

    

     ID:jingjisgc

    

     感谢阅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如觉侵权,请于后台留言,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欢迎加经济学人小助手为好友,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阅读连接。

     经济学人小助手▼

    

     丨近期热点丨

     中美:13比22——大国决战岂止在沙场

     一名前华为员工谈孟晚舟被捕

     一个德国人看孟晚舟被拘留

     二月河谈反腐

     另一个真实的美国

     ▼名家精彩观点、社会民生热点、深度全面思辨……,中国经济学人带你一起用经济学思维面对时代大局,点击“阅读原文”,与百万中产一起观点阅读!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经济学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