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书报亭 | 长安城里残存的文化忧伤
2017/12/11 额滴神

    

     最近被一部《寻梦环游记》刷了屏,口碑爆棚!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在爱的记忆消失前,请记住我。

     有感,提笔而语。

    

     近两年自媒体的发展良莠不齐,满屏充斥着标题党、花边娱乐甚至假新闻,一时间很多人开始怀念即将被遗忘的书报亭,至少那时的信息或多或少是经过筛选的、有一定可信度的。

     书报亭,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意味着什么?

     曾经,随处可见的书报亭堪称是城市里的一道风景线,如今却在不知不觉地从我们的城市和生活中消失。不夸张地说,除了购买香烟和饮料,你可能不会与一座书报亭再有什么交集。

     尽管一度被专家和学者誉为城市的文化符号,但终究逃不过新时代信息浪潮的冲刷,无论你承认与否,书报亭的消失是一种必然。

    

     郑州早在2013年就全部拆除了所有书报亭,也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书报亭的省会城市。

     不止郑州,中国其他城市的书报亭也在濒临消失,西安也不例外,甚至国外城市也面临着这样的境地。

     而一段关于城市文化的记忆,终将划上句点。

     前世书

     书报亭兴起于民国时期,这一时期的书报亭兼具书报售卖和邮亭功能。

     90年代“下岗潮”来临,当时的书报亭是为了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而形成的一种政府主导的业态,经营种类还很单一,只有报刊和杂志,盈利也很少。但是对于当时深受国企改制打击的“下岗职工”而言,书报亭不失为一个养家糊口的好选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2004年书报亭迎来了春天,经营者开始了多种盈利套路,除了传统的报纸、杂志还会兼售一些食品、充值卡和小玩具,在人流密集的地方还会售卖一些地图指南,在还没有人手一部手机的年代,书报亭的公用电话,生意很是火爆。

    

     不过2008年,书报亭开始走向衰落,当时正值北京奥运会召开前期,各地严抓市容市貌整治工作,占道经营、阻碍交通、外形破旧的书报亭首当其冲遭到了大规模“强拆”,全国其他地区的书报亭就是在这一波“严打”浪潮中逐渐没落。

     在2013年,全国政协委员、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提交有关“将报刊亭升级为城市报刊文化亭”的提案,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大力扶持,拓宽书报亭经营范围,将其打造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他认为,报刊亭不该消失,反而应该升级发展。一方面是城市建设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是城市居民对于“文化符号”的不舍和留恋,书报亭的去留被上升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

    

     然而,大势已去,书报亭单一的经营模式决定了自身命运,这一轮呼唤只是引起了短时间注意,并未对书报亭的生存窘境有实质性的改观。

     回忆书

     十几年前,除了电视剧占据荧屏以外,很大一部分的文化汲取都是通过书籍,不像现在的真人秀节目,手机游戏,泛滥得有些离谱。

     书报亭里的杂志永远都是最新一期,《读者》、《知音》、《灌篮》陪我们渡过了一个又一个无聊的午后时光。我们不知道兄弟为什么要奔跑,不知道中国为什么有嘻哈,也不知道有人问你假如能重来,你为什么会选李白,选阿珂或者兰陵王不好吗?(游戏“王者荣耀”里的英雄,请自行补脑)

    

     当书报亭上时尚类杂志不赠送礼品就一本也卖不掉,当摊主无奈地接受购买者对售价仅4元的当期《读者》、4.5元的《知音》讨价还价时,你似乎已无法等到这个行业的复苏。

     书报亭不是没有拼搏过,早在看电影还是一种比较奢侈的娱乐方式的年代,书报亭身先士卒坐上低价“代卖”电影票的头把交易,不过终是不受待见,门前冷落。最终,被后来更受大众欢迎的团购方式一举击破,甚至都没来得及亮剑就已经宣告了失败,真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何其壮哉!

     何去何从书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止到2016年末,我国网民人数达到7.31亿,特别是手机上网人数持续攀升,而报纸的阅读率却在持续走低。

     每每路过街边的书报亭,寥寥无几的驻足者,多是刚刚晨练完的大爷大妈,也只有老一辈保留了阅读报纸的习惯,年轻人也就是临时买个香烟烤肠什么的,书报亭俨然变身为一个小卖部。

     在最辉煌的时候,西安每个书报亭的月收入能达到20000元,那得追溯到十三、四年前。

    

     无利不起早,微薄的利润让大量的书报亭相继关门。几乎每一家报刊亭附近都至少有一个竞争对手退出,更多的经营者都在瞅准时机转行。

     网络时代的崛起,毫无疑问是对书报亭最致命的冲击。目前书报亭比较稳定的消费群体是老年人和中小学生,但他们消费能力有限,薄利却换不来多销,甚至不如书报亭里的其他“商品”受待见。

     西安现存留书报亭大约300个,不过也都是“挂羊头卖狗肉”,仅凭售卖报刊杂志的话,书报亭早就濒临灭绝了。因为书报亭属于特许经营,规定上禁止售卖报纸、期刊以外的物品。不过按照人性化管理,相关部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都是心照不宣的秘密。

     这些报刊亭大都是2000年左右修建的,存活了十几年。西安在发展,这些书报亭却从来没有挪过地方,分布就显得极为不合理,诸如经开区、高新区、长安大学城很少或几乎没有。

     挣扎背后书

     假如某一天,书报亭真的“寿终正寝”,我们的精神生活就无处安放了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书报亭或许会成为一座城市的风景,但人们对于报纸杂志的间断性需求,也不足以盘活书报亭惨淡的经营命运。

    

     而退一万步讲,书报亭消失了,书籍报刊的内容依然会流向其他传播渠道,诸如书店,网络。所以根本不用担心无书可读、无报可看的情况。

     时代的变化,带来了阅读习惯的改变,地铁看报似乎成了过去时。如今,泛滥的资讯与匮乏的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的城市文化需要部分报刊亭的坚守,全民阅读风尚的形成也需要报刊亭这样的文化载体!

     笔者有感书

     但最终,书报亭也只是一个时代文化生活的寄托,是某一阶段的文化符号。符号就是符号,它没有办法替代文化生活本身。既然大众的生活里,书报亭只是一个你偶尔想起的可以买饮料的路边摊,少了它又何妨?

     说得好像不消失的时候,你真的会走过去,买一份正经报刊似的。与其如此,不如多关心那些因书报亭消失而失业的群体,或许更有价值。

    

     只是多年以后,我们依然记得,曾几何时报纸是众多人的精神食粮之一。

     近期推荐阅读>>

     西安摩的 | 穿梭在大时代洪流中的“蝼蚁”

     在西安,烂尾楼到底还要“猖獗”多久?

     加速奔跑的大西安,「贼城」这口锅要不要甩?

     “西成”之恋修成正果,是豪门联姻还是攀龙附凤?

    

     免责声明

    

     1.本文部分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只作为引用,如原作者表明身份要求本公司停止使用该素材的,请及时与本平台联系,24小时内处理。

     2.本文所使用素材仅做传播使用,不做其它商业行为使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额滴神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