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不相信胡锡进
2022/4/15 19:59:02 额滴神

    

    

     西安突然降温了。

     大早上,很多人瑟缩着身体,排队参与本月来的第三轮全民核酸检测。凌晨通知的多个区域中小学、幼儿园停止线下教学,西安市各大中专院校实行封闭管理,让许多网友如坐针毡。

     一份流出的紧急通知显示,这源于14日出现社区筛查确诊病例,其活动轨迹涉及多个城区。由此将引发怎样的管控升级,还是个未知数。

     惶惑、焦虑蔓延在很多人脸上,但我相信,此刻这种情绪,正以百十倍的烈度,在上海人心中灼烧。

     这是上海进入全域“静态管理”的第十天。

     就在昨天,两篇关于上海的文章《上海人的忍耐已到了极限》、《上海逝者》刷屏了。特别是前者,创造了“阅读”“在看”“点赞”三个10万+的奇迹。仅仅是置顶评论都有60万+的点赞。其真实阅读据说达到2000万,在公众号阅读江河日下的今天,这样的爆款传播,更凸显了什么是民心所向。

    

     《上海逝者》只存活几个小时,《上海人的忍耐已到了极限》 坚持到了16时47分左右“消失了”。神奇的是,却在14日晚7点多“死而复生”,只不过限制分享。这种“微调”背后,显现管理方面的态度有所转变。

     与此同步,也有许多正能量文字在羽扇纶巾、摇旗劲舞。其中代表,当属坐拥2000多万粉丝的胡锡进。自4月1日以来,老胡挥汗如雨,已写下12篇关乎疫情的评论。如你我所知的原因,这些文章没有一篇被删除。以老胡的当量,即使轻飘飘只写一句话“今天天气很好”“我们赢了”,也会有10万+的数据。但从点赞和头条评论点赞看,无论老胡怎样使劲卖力,站位如何之高,格局如何宏大,文字如何天花乱坠,12篇大局观文字加起来,阅读和传播也追不上《忍耐》的脚后跟。

     我翻看了《忍耐》原文作者的昔日文章,篇均阅读2万多,粉丝至多二三十万,不过是胡编拥趸的百分之一。《上海逝者》作者尤甚,日常阅读仅2000,粉丝更不及老胡的千分之一。为什么会上演蚂蚁掰倒大象的奇观?

     无他,民心。

    

     上海太难了。

     难,是企业之难。财经评论人凤来仪说朋友圈的金融类、软件类、外贸类老板都面临发不出工资、濒临生死一线。小鹏汽车董事长说,如果上海及周边供应链企业无法找到复工复产方式,5月可能中国所有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更发朋友圈说,如果不能复工复产,所有科技/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

     是吃饭之难。在“九天赚了908.2万”“救援物资被倒卖”的传言背后,是上海物流已然瘫痪,导致万千老百姓吃不上菜,为吃饭问题难过、气愤,叫苦不迭。

     是病痛之难。大量有病在身的上海人,面临看病难的痛苦煎熬,乃至生死考验。3月23日东方医院护士周盛妮哮喘发作,因所在医院急诊部停诊,救治不及病逝;随后是3月30日浦东一位老人;后来是4月4日一位癌症患者因等待核酸去世……在《上海逝者》一文留言区,还有更多没有见诸舆论的未及时诊治的逝者。

     是战疫者之难。在流出录音中,我们不难听出基层防疫者、专业理疗人员的疲惫、无奈。宝山有志愿者连续高强度工作,帮居民配药时中途晕倒;上海徐汇区永康居民区党总书记张臻在接到于老先生看病求救电话后,一句“我无能为力”的痛心让多少人慨叹;4月14日媒体确认上海虹口区卫健委信息中心主任钱文雄自尽……他们的精疲力竭、心理创伤如何纾解?

     在这重重苦难中,有报道说上海还有31万独居老人、50多万残障人士,这些弱势群体,如何熬过这场武汉疫情以来最艰难的大考?

     这个时候,人们最需要的,不是冠冕堂皇的画布,不是叉着手轻描淡写的“加油”,而是是否真切从人心痛点出发,为民生疾苦鼓呼,想民生之所想,急民生之所需。正是这真实可触的民心所向,一根根手指的滑动,将一篇篇原本籍籍无名的平民文字,托上了流量的云端。它们或许文辞粗糙,语言欠考究,甚至不乏冲动,但它们是纯天然的、不假矫饰的民声。

     回看胡编之类伟光正文字,诸如“我们面临新挑战,应对措施需要形成新的针对性”,“我相信这些信息(上海人的焦躁)有关部门看到了,并且它们将形成将抗疫尽量做的更有序的压力”……他们的官话实在太多了,文字太冰凉了,太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了。尽管,胡锡进近期文字“人味”多了,也鼓呼要改善战疫工作,但这些文章,更多像是在民意和“正确”之间调试成分比例,更像一碗充斥味精和地沟油的鸡汤。

     上海媒体很发达,从官媒澎湃新闻、解放日报、东方卫视,到媒体从业者没有几万人,也有大几千,其中不乏精英。但在本轮疫情大考中,带给人印象深刻的,除了东方卫视一台翻车的计划中的抗疫晚会,乏善可陈。他们更多作为,是发发通稿,发《为“沉默的少数”送温暖》的正能量报道。成千上万人的存在感,甚至不如一个胡锡进。

    

     老百姓的味蕾是很敏感的。吃一口他会明白这是不是无污染的绿色食材,是不是化工合成的安慰剂。当劣势食材长期充斥,人们自然掉头走开,一篇篇10万+的灰飞烟灭,也挽救不了民意与某些主流的脱钩。

     试问诸位相关本应“铁笔肩道义”的媒体人,文章报道的初衷,难道不正是弥合舆论撕裂,畅通官民互动?不接地气只求冠冕献花的行文,究竟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还是南辕北辙?当人们面对诸位文字表露不屑甚至吐出口水,那么媒体人的存在,还有什么价值?

     出于专业限制,如果做不到建言献策,不能情绪外溢,至少大大方方,不负良知,面对伤痛的人们,给一个真诚的拥抱。譬如上海某自媒体大号文章《请尊重上海人的“求救”》,其行文理性温和,不搞对立,不拉仇恨,充分传递了上海市民的心声,这篇文章迄今一周过去,阅读破百万并未删除,显示出管理方对其是认可的、包容的。我想,这正是媒体人应该守住的正道。

     当某些媒体人委屈地说“这是领导意见”,“这是为大局计”,甚至有人说“我也字里行间为民众说话了”,不妨反躬自问,你做到了不违本心,尽力而为了吗?

     2021年,国家领导人曾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来阐释“上海精神”。它的内核,其实就是两个字:人性。而以此出发,上海人高度务实、尊重人性的态度,才经百余年建设,铸就了这座“东方明珠”。在奥密克戎肆虐上海的今天,我们同样需要追问的是,那些成就上海的精神底色,如何最大化予以坚守?它恐怕需要更多实事求是,更多的倾听民意,以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为上海人,为万千关注上海的中国人注入夯实价值信仰的强心剂。

     欣喜看到,在《上海人的忍耐已到了极限》复活后,当地对多篇关注上海民生的尖锐文章采取了包容态度。希望,这是个良好的开始。

    

     最后,西安今天(15日)的核酸检测贴纸是“去病”,卡通人物即汉名将霍去病。这是个直抵人心的寄望。去病,不只是去除疫情,也希望我们社会以骠骑将军的威勇与胆魄,一扫头脑中的病毒 、僵化管理的病毒,以文明人心,击溃反智和麻木。

     引用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一段话,“我们的工作不是做给上面看的,群众满意才是唯一的标准。”这样的常识,在今天应该说十万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在此将“去病”的祝福送给上海。上海不独是2500万上海人的上海,也是14亿中国人的上海。它还是所有城市的一面镜子。希望上海尽快战胜疫情,每个胸怀热血的中国人,与你们同在。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额滴神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