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五月天”:品唐村美酒,访柳青故居,看终南风华
2022/4/28 17:16:36 额滴神

    

     1952年5月,《中国青年报》创办者之一的刘蕴华突然离开北京,来到陕西省长安县的王曲安家落户。这位曾经西装革履、用英语讲述莎士比亚的团中央高级干部,在镐河畔神禾塬的古庙里,像个农民一样住下来。

     7年后,一部名为《稻田风波》的小说在《延河》杂志连载。有读者给刘蕴华写信,说你的小说名格局小了。刘蕴华听从了他的建议,次年小说改名后以单行本出版,轰动全国。

     几代人因此记住了这部小说的新名字——《创业史》,以及作者那个更富乡土气息的笔名:

     柳青。

     在这部小说的开篇,柳青以朴实而清新的笔触,勾画了秦岭的山村风光:

     “早春的清晨,汤河上的庄稼人还没睡醒以前,因为终南山里普遍开始解冻,可以听见汤河涨水的呜呜声。在河的两岸,在下堡村、黄堡镇和北原边上的马家堡、葛家堡,在苍苍茫茫的稻地野滩的草棚院里,雄鸡的啼声互相呼应着。在大平原的道路上听起来,河水声和鸡鸣声是那么优雅,更加渲染出这黎明前的宁静……”

     那个时候的柳青不会想到,60年后,在物质日益丰富后的中国,想要寻找一片这样的静谧田园,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2022年,又一个五月之际,刚刚走出疫情封控的人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涌向柳青住过的老村塬。抖音和快手的相关视频下方,很多人在评论区问去了要不要看核酸,能不能带宠物、租帐篷。

     现在,这片诗意田园有个全新的名字:

     长安唐村·中国农业公园。

     1

     2017年,还是五月,天朗控股集团董事长孙茵带队来到终南山,想在山与城之间寻找一处安放乡愁的地方。

     不仅仅因为这里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称,还因为《全唐诗》中有多达1500多首诗与终南山有关。如果非要找一处中国唐文化的“圣山”,非终南山莫属。

     他们转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一处心动的地方,直到来到柳青住过的长安区王曲,一处叫南堡寨村的老村子。

     这是个远近闻名的古寨。

     古时塬上饱受匪患侵扰,周围村子几乎都受到过抢掠,唯独南堡寨巍然不动。原因是其背靠土崖,崖边长满灌木和树林,又城门厚实、城墙高大,俨然一座城堡,让入侵者徒呼奈何。

     这还是一处迷你版的“天府之国”。

     出了城门,村外是一片喇叭口向外扩展的田野,耕种着小麦、玉米。往前下到塬底,就是从秦岭流出的镐河滋养的大片水田。村民在这里种莲菜、水稻。足不出户,就能酒足饭饱。

    

     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初,南堡寨依然保持一般村子难得一见的繁华。它虽然名义是村子,实际更像小镇。城门、城墙、砖石铺就的街巷一应俱全。村落中央,还盖有魁星楼,以楼为界,南北分置药王庙、三圣宫,东西各设一戏台……

     不料,南堡寨的城门,被村民自己攻破了。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商业大潮兴起,外出打工成为周边村民致富的快捷通道。古时易守难攻的地形,成了南堡寨自绝于外界的命门。塬陡坡高,村民出行很不方便;到了收获季节,要把塬下地里收获的粮食弄回家,经常为了一亩地收成,来来回回奔波,不胜其累。

     村民走的走,搬的搬,昔日繁华的村庄,渐渐人丁稀少。2003年前后,当地政府将南堡寨村整村搬迁到塬下,塬上的村房和庄稼地,就这样荒落了。

     孙茵带队来到这里时,这座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老村处处断垣残壁,但农耕村落的肌理布局依稀可见,村外翻滚的麦浪与黛青色的终南山交相辉映。孙茵被深深震撼了:这是一块大熊猫一样珍稀的好地方。

    

     但环顾周边,一些村房年久失修,残垣断壁比比皆是,杂草有一人多高。

     这样的鲜明反差让大家五味杂陈。谁也没有想到,这片远近闻名的老村塬、柳青曾经踏足的地方,会沦落到这样难以为继的地步。如果放任不管,这依稀可见的古典山村之美,必将消失在历史云烟中。

     他们当即拍板,要把废弃古村重新擦亮,将它还原为当代中国人魂牵梦绕的诗意田园。

     2018年初,消息传到了老乡们耳朵中。66岁的村民张新亮至今记得大家的反应:就这到处房倒屋塌的“废村”,能搞出什么桃花源?建好了,有人来,有人看吗? 2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友眼中,孙茵是个儒雅的理想主义者。

     父亲是历史学者,母校新校区坐落终南山下,让她自小对唐文化心心念念。

     有次去日本考察,在京都和奈良,她看到了一个“活着的唐”——从一处小小的酒旗到恢弘的东大寺,分明洋溢的,都是唐的气息。以至于很多人传言:“看唐文化,只能去京都和奈良。”

     这对西安长大的孙茵震撼很强烈:作为唐都的西安,能够做些什么?

     也是在那里,孙茵许了个愿:尽自己所能,帮助家乡复兴唐文化。“唐”不能只是活在唐诗里,活在壁画里,要把它再度照进现实,照进人们的生活。

     2018年9月27日,天朗控股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举行战略发布会,确立“中国城乡产业运营商”的全新定位,目标助力乡村振兴,一口气介绍三个项目:长安大学城·梦想小镇、太白山·唐镇、长安唐村·中国农业公园。

    

     柳青说,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这是孙茵的再出发。

     这一次的创业,比任何时候都接近她“追求品质和价值”的梦想,或者换句话说,这一次她想要打造的,就是梦想本身。

     在做梦想小镇时,天朗团队用了很长时间编制规划,布局产业;而在打造唐镇和唐村时,为更好还原唐文化,他们甚至专门成立唐文化研究院,从再造唐长安城的日本京都攫取历史养分。

     用孙茵的话说,“我们要持续不断地把唐文化的优秀内容,在西安重现。” 3

     没有匠心,便不会有惊世的作品。

     柳青女儿回忆柳青,说他在外就是个纯粹的农民,拄拐杖坐地上说话,村民叫他“柳老汉”;但一回到书房,他便洗手、更换完衣服,戴上金丝边的德国眼镜,来到那一尘不染的书桌前,像朝圣一样进入写作。

     60年后,还是在这片土地上,很多村民都被天朗的较真震惊了。

     仅仅是实地考察,他们就组织团队去了十多次。

     一开始,项目名叫“诗忆长安农业公园”。2018年,三农专家顾益康在规划编制《西安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时,对这个项目评价很高,并提出了“唐村”的概念。

     于是,项目更名“长安唐村”。

     就像柳青小说更名“创业史”一样,项目文旅负责人胡婕也认为新名字改的很有意义和价值。

     “长安”既是项目所在地名,还有“长治久安”之意;“唐”是指盛唐,“村”就是诗歌里的田园。取名“长安唐村”,就是要通过修复开发,尽可能还原诗意田园的乡村风光。

     整个工程中,看似最不起眼,却最难的是老屋修复。

     老匠人要手绘出房屋的土木结构,包括一椽一木的精确长度。建设组再根据图纸,对原屋加固,在老屋保持不坍塌的基础上,将朽坏、老化的木材抽出,替换成全新的松木、杉木。

     整个流程下来,修复一座老屋,工程量甚至超出盖一座新房的三倍。

    

     此外,项目建设组还邀请研究国学的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曹胜高,和年过六旬的乡贤张新亮作为文化顾问,从艺术和真实两个维度,系统梳理老村的人文历史、乡风民俗、农耕礼仪等,先后编制《堡寨物华忆长安——南堡寨史话》、《唐诗里的长安唐村》两本册子,成为唐村的“修复指南”。

     项目的推进,是一个名为“地方政府+村集体组织+工商资本”的三元共建的全新模式。换句话说,政府实施,企业参与,村集体收益。在这个项目中,村民可以获得固定流转收益,一定比例分红,收取宅基地房产租赁,还能在合资公司务工。

     这样,村民积极性就完全调动起来了。

     听说要恢复老寨子的南大门,村民吴新社积极参与到修复队伍。凭借记忆,他配合乡村老匠人组成的乡建团队,确保大门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人们记忆中的样子。

     最终呈现的结果,是一个“修旧如旧”,却能让人感受“错把王曲当江南”的诗意田园。街巷、院落、老树在“拾掇”后既不失真实的本真,又自然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历经这样的慢工细活,曾经荒废的庭院,“复活”为别致的唐风客栈。

    

     曾背井离乡的南堡寨村民,又回到熟悉的乡土。他们播种、插秧,在寨外曾经荒芜的农田,重新种上麦子、油菜、玉米和水稻。

     与祖辈唯一的不同是,他们脚下的田野不再芜杂和凌乱,而是借助科技的力量,化身绘制在大地上的斑斓油画。根据不同的耕种条件,被划分为“稻香渔歌”、“神禾粮仓”、“堡寨农场”三个诗意盎然的板块。

    

     而依托这真切的民居和田园,设计者与建设者得以将唐风,原汁原味复活。

     古色古香的唐风盛宴,让人们穿越时光,恍惚回到千年以前。

     诗唐艺术中心,书法、绘画、茶艺、酒文化,特别是参照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仿制的唐代茶具,则让人们深度沉浸于唐代的日常生活。

    

     老油坊榨油、酒水、唐代特色文创,则带来人们对唐文化的现代理解。

    

     还是在唐村,柳青文学馆珍藏了这位一代名家在王曲生活、创作的方方面面。

    

     孙茵说她很喜欢席慕容的一首诗《做最好的自己》:

     “如果你成不了大道那就做一条小径/如果你成不了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成功还是失败/并不取决于你所做事情的大小/做最好的自己”。

     无论何时何地,做什么,都一定要做到最好。4

     过去这些年,互联网、房地产、新能源汽车……中国很多行业都被快节奏吞噬了。为了利润,几乎所有企业都被捆绑在与时间赛跑的快车上,根本停不下来。

     重塑唐村的工程,是走向一个相反的方向。

     这是一个慢活。需要精益求精,打造庞大而周全的体系。孙茵说,在做一个区域时,首先考虑升级后的新型产业,第二是人文复兴,第三是生态和基础设施的完善,第四就是融合生活和生态系统。

     根据她的预估,计划总投资100亿的唐村项目,将通过5年时间,引入100家产业企业,扶持100家合作社,孵化100个乡村创客,培养100个职业农民……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三农问题”。让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工作,让产业可以反哺农村,这本就是一个桃花源一样的构想。就在这个4月初,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等6个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要实现“文化引领、产业带动”,“农民主体、多方参与”,“传承发展农耕文明”。

     现在,这一切在长安唐村已初见雏形:茶馆、酒家、文创、艺术等区域焕然一新。三大主题板块中,梅园云光集、南山风物集已对外开放,老旧的南堡寨古村有了中国画卷的部分颜色。

     最新消息是,第三个主题板块“古寨乡村集”预计也将于今年年底修复完成,恭迎四方宾客。届时,人们将看到一座完整的诗意唐村的博物馆。理想者的汗水,正在收获回报。

     2020年一开园,唐村就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获陕西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去年底还作为陕西唯一一家,入选了世界旅游联盟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山村不假阴,流水自雨田。家家梯碧峰,门门锁青烟。”孟郊的这首诗,正以长安唐村的面貌,鲜活演绎在一千多年后的终南山下。

     什么是人们向往的地方?看唐村4月21日刚恢复开放,草地上就扎满帐篷、庭院与田野里回荡孩子的笑声,你就知道了。

    

     中国人寻根的诗与远方,就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额滴神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