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成为螺丝钉的年轻人,还有多少出路
2022/11/22 20:12:44 粥左罗
![](/asp/image.asp?m=0&w=gh_253f4704ca80&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qicHLaUZniblM0HLxzDmrs3jfGyH4wb9UCHiagdNfiaDnJVDHZib8AmNoVGuiadQHvMYMpvu7scPdNyS5zia5kgXrU2UQ/640?wx_fmt=jpeg)
这是粥左罗的第 3021期分享
作者 l 曹颖 编辑 l 锁骨养鲸鱼来源 l 看天下实验室
介绍:嗨,欢迎关注看天下实验室!《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人的一生都在成长,一起去过有趣而丰盈的人生。
分享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点击预约直播
如显示已结束,点开预约下一场
头图中,红色三角形框架中间是一个黑色人影,他坐在土堆上,肩上扛着一把铁锹,嘴里叼着一朵花,这是青年学者王行坤的微信头像。
“工人也应该享受闲暇,享受玫瑰花,他们不应该被排除在高级层次之外。”王行坤聊起选用这张图做头像的原因。
![](/asp/image.asp?m=0&w=gh_253f4704ca80&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2dURQdGuZqFfkmmChJH7gYGBP5SbiahRb2rvIeYstvf6zvduDU7tr6zBY2I3YCbtSQkicLnjqL7UN0QpYC9VPzVw/640?wx_fmt=jpeg)
王行坤(受访者供图)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行坤长期关注与工作相关的话题,曾参与主编《“后工作”理论》一书,其中追问了从19世纪中后期以来关于劳动与工作的各种问题。
关注工作相关理论与研究,最初源于王行坤自身的困惑。本科毕业时,他徘徊于工作和读研之间,英语系毕业的王行坤觉得相关工作无聊,每天坐在办公室里,没有太大意义,“当时我也没有方向,没说一定要搞学术,只是单纯地不想工作。”
最终成为一名高校老师,是因为读研过程中王行坤慢慢发现自己更适合做研究,他笑称其中还有个人化的因素,有午睡习惯的他调侃坐班不自由,而当老师可以每天午睡。
读研期间,王行坤接触到美国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的文章《论狗屁工作现象》。这篇文章在2013年首次发表于激进杂志《罢工!》(Strike!),其中关于工作无意义的讨论引发许多共鸣,在国际上引起反响。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格雷伯进一步写作了《Bullshit Jobs:A Theory》一书。简体中文版《毫无意义的工作》在今年风靡中国。
格雷伯得出一个令人震撼的结论:世界上40%的工作毫无意义!
在中国,王行坤也进行了一项关于工作的问卷调查,他通过不同渠道发放问卷,搜集样本,最终收回232份问卷,结果显示——9.9%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完全没有意义,7.3%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对社会毫无裨益,甚至有人反映说,填完问卷后就萌生了辞职的想法。
![](/asp/image.asp?m=0&w=gh_253f4704ca80&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qicHLaUZniblM0HLxzDmrs3jfGyH4wb9UCibmlddUF0fp2kJvfqrCkRPhjtAbyZco1pNg7Y9hHI6CmE2SYRS9ENgQ/640?wx_fmt=jpeg)
虽然王行坤与格雷伯的调查结果存在差异性,但他们有着一致的观点——毫无意义的工作实实在在存在于整个社会之中。那么,什么样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中国的工作环境和制度存在哪些弊病?中国教育系统是否有必要强化职业教育?年轻人的工作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以下是王行坤关于工作现象的思考。
01谈论意义比较奢侈
问:在调查过程中,有没有意料之外的发现或者结论?
王行坤:让我意外的是一些大学老师对工作的理解。按照格雷伯的理论,大学老师肯定是有意义的工作,教书育人多么光荣,但有人恰恰说这个工作没有意义。我其实也可以理解,一方面,因为大学老师做的课题可能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很多时候是为了挣钱而做;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现在不愿意去听课,会导致老师的上课成就感很低。写的东西是垃圾,没人听的课也是垃圾,自然会觉得工作无意义。
在格雷伯的观点里,金融行业盛产毫无意义的工作。但从我的调查来看,一些金融行业的人不觉得自己做的是没有意义的工作。这种差异涉及到不同意识形态观念,每个人对自己做的事认知不一样,价值判断也不一样。在格雷伯的观点里,金融偏投机,但在中国社会某些人的观念里不是这样的,一部分人认为我从事金融工作,我是成功人士,我能赚到钱,能赚钱必然说明工作受到承认与肯定,必然说明我的工作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也有人承认金融确实是搞投机,但钱也可能投到了高科技产业,也是有贡献的。他们会通过不同的理由对工作合理化。
再比如,格雷伯认为公务员大部分做的是重复性的、书面的、没有意义的工作,但在中国,公务员属于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群体,所以有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会觉得切切实实为群众提供了服务,不觉得是毫无意义的工作。
所以说,不同观念的人,认识一件事,得出的价值评判是不一样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asp/image.asp?m=0&w=gh_253f4704ca80&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qicHLaUZniblM0HLxzDmrs3jfGyH4wb9UCibq98hZcVen0Iia74XceTadUAnOgFKX7ORdKl4bJA0IyxjqcDUcSgx7g/640?wx_fmt=jpeg)
问:你认为可以从哪些维度去衡量一项工作是有意义的?
王行坤:关于工作的意义,可以分几个方面:
第一是自主性,工作的时候至少没有人盯着你,没有人监督你,没有人在旁边指手画脚。之前出现过给环卫工人戴计时手环,每20秒或者半分钟响一次,让他们不要停止工作,对于时刻处在监控之下的人而言,工作不可能有意义感。
第二是能够发挥自身的技能特长,这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提出的,他写了著名的《正义论》,但这本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在国内被忽视了,他指出,一个人要获得正义,除了享受一些基本的社会权利、政治权利之外,另外非常关键的一点是拥有有意义的工作,有意义的工作是一个人能够享受到正义的重要前提,而有意义的工作的前提是必须能够发挥自己的技能和特长。
我在讲课教书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脑力特长,就会觉得自己有用武之地;一个工人在车间里通过自己的技能发挥能力,也会觉得有意义;医院清洁工给病人打扫卫生,提供搀扶帮助,也会产生意义。
但问题是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工人不断被去技能化,工作变得越来越简单,以至于工人的意义感会降低,他们完全可以被取代,资本主义这么做是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有国外学者做过问卷调查,采访工人农民,他们觉得自己像猴子一样,干的事猴子也能干,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这是比较可悲的,因此有一个词是“蓝领工人的忧郁”。
第三是决策权,在生产过程中有协商者,能够和其他工友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如果每个人都被孤立在一个个工位上,处于一种隔绝或者流水线的状态,对工人而言不可能有意义感。就像《摩登时代》中卓别林饰演的工人查理,被大机器工业时代异化。
![](/asp/image.asp?m=0&w=gh_253f4704ca80&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qicHLaUZniblM0HLxzDmrs3jfGyH4wb9UCmeX1qHg9TyfE1OMiccKQAj1AIx66SsATxESW74icbUcibDicg6xInMcibEg/640?wx_fmt=jpeg)
问:似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只把工作当成一种养家糊口的手段,不再期待从工作中获得价值和意义?
王行坤:其实也不全是这种情况,存在一个比例问题,还是有一些人会考虑到工作有没有意义,或者喜不喜欢,但问题就在于,现在的人没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当下社会宣扬的自由是一种消费的自由,通过消费来展示你的偏好,通过消费来享受你的自由,但你在生产环节里是没有多少自由的,你在劳动力市场也没有多少选择的自由,所以说,谈论意义感可能的确比较奢侈。
但还是很多人会考虑意义感,有调查问卷显示,如果适当降低工资,但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很多人也是愿意的。
美国目前经历大辞职浪潮,但近两年失业率只有百分之三点几到百分之四点几,为什么失业率这么低?因为很多人找不到工作,退出了劳动力市场,不计算在失业人口里。他们不找工作,真的就是躺平了,疫情影响下,大部分美国人可能觉得生命更重要,家庭更重要,与其做不想做的工作,不如不做,当然美国本身福利比较好,有一些补助。这也反映了在疫情之下,会促使人对工作有一些反思。
![](/asp/image.asp?m=0&w=gh_253f4704ca80&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qicHLaUZniblM0HLxzDmrs3jfGyH4wb9UCjXMQPibq2ZeFunPMLVRsUlIDBv8lojvAPWWc52wuV9Df2UN3lRoqqqQ/640?wx_fmt=jpeg)
02弥漫着浓厚的“爹味”
问:在当下中国的工作环境和制度下,存在哪些弊病?
王行坤:最明显的弊病就是工作时间过长。劳动权益关乎劳动时间长不长,劳动报酬如何,劳动强度大不大。像谷歌的劳动环境比较宽松,劳动时间比较短,待遇比较好,而且能够提供非常人性化的劳动场所。
现在生产力进步远远不是靠超长劳动时间来换的,需要调动劳动者在智能上的主观积极性。谷歌可以说是顺应潮流,它让员工可以自由活动,在工作场所里员工的自主性比较强,可以休息,可以聊天,目的是为了让员工能够生产出好的点子,给公司带来效益。
2000年的时候,中国互联网企业还是学习西方的人性化管理,但到了2010年之后,就变成狼性化了,比如延长工作时间等,但在我看来这是比较蠢的方法。老板不相信依靠赋予员工主观能动、赋予自由来创造利润,中国企业中的上下级关系表现出浓厚的“爹味”,因为企业文化中上下级规训关系是比较强的。他们相信通过这样一种层层规训使结果具有可控性,让员工听话可以带来想要的结果。在我看来,这个理念是比较落后的,延长时间并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可能造成总体情况比较恶劣。
![](/asp/image.asp?m=0&w=gh_253f4704ca80&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qicHLaUZniblM0HLxzDmrs3jfGyH4wb9UCrhwKCOFgPjJIUQjndkQtEMdXOVVs3oGWF7RibQkBibL2Yregfpw7mztQ/640?wx_fmt=jpeg)
问:近一两年互联网的裁员潮确实让人感觉很残酷。
王行坤:所以,这就造成了劳动者更弱势了,因为风口过去了,互联网行业也没有那么多的增长点,高薪职位也不多了,结果就是,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里处于弱势,很难和老板进行对抗,那么就变成老板不高兴就把你裁掉,就这么多钱,你爱干不干,这也是当下的整体环境。
问:劳动者有没有办法改变相对弱势的地位?
王行坤:像零工经济的兴起造成许多后果,比如外卖员快递员工资很低,也没有社保,这样的劳动力在社会上完全没有获得保护,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危机,所以国家层面需要给他们像社保等基本保障。另一方面,劳动者可以通过组织化的形式例如工会等与资本方进行协商,通过较大规模的组织形成集体的力量,因为个体的力量还是比较薄弱。
![](/asp/image.asp?m=0&w=gh_253f4704ca80&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qicHLaUZniblM0HLxzDmrs3jfGyH4wb9UCZcH8TXJXwWqAgoxLNnjyNtaGb1Jy5zbzh3awbWhHGjDXMGpzo6JqhA/640?wx_fmt=jpeg)
03教育不应该培养螺丝钉
问:你提到最初自己对职业规划存在不清晰的感觉,如今在高校教书,有没有观察过当下大学生对于工作是否存在同样的困惑,这种困惑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王行坤:他们依旧有这样的困惑,可能是增加了。我本科阶段是2002年到2006年,当时整个社会舆论对于找工作这件事还没有这么严苛,但现在的学生感觉找工作的压力更大了,迫不得已要提前规划,我们当时也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能力,但是现在整个社会舆论包括就业市场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
我个人感觉,他们现在都没有时间像我们那时候一样安心地读几本书,压力确实大。但这就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在本科阶段大部分学生没有办法安心读书,除非想考研的学生可能埋头刷分,如果不想考研的话,大部分学生可能没有精力或者意愿读书,这样其实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我觉得也不能光怪学生,因为整个舆论环境给他们造成这样大的压力,让他们没有办法沉下心去读书。
问:在中国的教育系统里也欠缺职业规划,你觉得有必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吗?
王行坤:我可能有一点理想化,但这种理想化不同于精英主义。像美国的精英大学是不考虑学生的职业规划的,就让他们读经典,搞博雅教育、自由教育,因为在西方社会中默认这些人是精英,未来找工作不会很困难,读精英大学的学生未来可以找到精英的位置,所以不会因为担心就业而搞职业教育,他们不担心找不到工作,因此可以安心地读经典。这样一种精英教育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即另外一些普通学生只能接受职业教育,将来从事比较低端的工作,他们是分化的。可以说,在每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未来已经被安排好了,去向已经明确了。
在中国,我们大部分学生都会接受大学教育,在我看来,大学教育不应该过于职业化,在大学里,更多的学生还是应该把学习和读书作为主要目标。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读书后怎么办,尤其是文科,国内外如今都面临着文科被砍的趋势,那么文科未来怎么办?只能面向市场吗?英语系的学习面向市场还有空间,那么中文系的学习面向市场,让学生们都去做文秘工作吗,经典都不读了吗?我是不太同意的,我认为我们需要读经典的机会,不光是精英大学里的学生要读,普通大学里的学生也要读。
虽然当下的矛盾在于,文科院校和专业的压力很大,这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部分人认为教育应该面向劳动力市场,但这样的教育培养的是什么,不是培养一个人,是培养一个劳动力,培养社会上需要的一颗螺丝钉。我们的社会需要一个人还是需要一颗螺丝钉,这是一个问题。
我可能比较理想化,我觉得有时候理想还是应该坚持一下。
04年轻人在慢慢觉醒
问:从你的观察来看,这一代年轻人和上一代人对工作的理解和观念有差异吗?
王行坤: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反思了。
一方面,不像以前的人对劳动法完全没有概念,现在很多年轻人开始主动学习劳动法,会按照劳动法让公司执行,以前的话大多数人会选择隐忍或者不干了,但现在的年轻人要么争取自己的权利,要么即便不干了也要争取赔偿金,他们有非常明确的权利意识,所以年轻人作为劳动者的觉悟在提高。
另一方面,他们对工作的反思也在加强,尤其是近些年来反思工作的意义、反思工作的时间,整体舆论环境在改变,我们的意识也在发生改变。现在的年轻人不像以前那样觉得干什么都可以,比如70后可能觉得只要工作能赚钱干什么都行,劳动、工作都很光荣。
现在的年轻人会有更多反思,这个工作是不是我想干的。在市场社会里,劳动力在慢慢觉醒,慢慢形成自己的意识,而不是只看那些鸡汤,告诉你就应该热爱工作,应该向老板积极表现。在传统观念里可能就是向老板卖命,向老板示好,没有底线地卖命,但现在的年轻人开始渐渐反思,我凭什么卖命,我应该追求的是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追求给老板改善生活,观念发生了变化。
![](/asp/image.asp?m=0&w=gh_253f4704ca80&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qicHLaUZniblM0HLxzDmrs3jfGyH4wb9UCufgzVhtOsqg721vzH0rThM1Ire2wOO5A4FGOUvazaeawialEsCMgXcA/640?wx_fmt=jpeg)
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体制内,这种“保守”选择的趋势为什么日益加强,你怎么看待他们的选择?
王行坤: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化比较彻底,劳动者毕业后,就要去劳动力市场上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但市场化其实还需要一定的社会保障,在西方即所谓的社会福利等,不然劳动者面对资方就处于弱势地位。但中国目前,不仅是外卖员、快递员,连普通的本科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里也是非常弱势的,我们以前的话术是要有理想,不要计较收入,要敢于尝试,这种话术在2000年左右上升空间相对较大的时候还能起到作用。
但现在的问题是,本科毕业生做着没什么技术含量、工资比较低的工作,上升空间也很小,这让飘在大城市的他们看不到方向、前途与未来,大部分人还是要考虑将来的,这使得很多本科生包括我所在师范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愿意考教师编、公务员编,这已经成为主流选择。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人需要冒险,需要突破自己,但冒险有一个前提叫安定或安稳。
西方很多研究也提到不稳定的劳动状态已经渗透进年轻人的生活,比如英国很多年轻人送外卖。但不稳定的工作对年轻人的心理也有伤害,没有保障,工资不高且不稳定,会造成生活不可控,这也是比较可怕的。
长远来看,这种不稳定的社会状态和生育都有关系,如果没有稳定的生活,怎么结婚、生孩子?在风雨如晦的世界里,年轻人去考公考编,寻求一个安全的港湾,在我看来是理性的。问:也有一群年轻人选择完全脱离工作躺平或者啃老,但这个时候社会仍会通过工作来评价他们,认为这样的人没有责任心与独立性,如何看待工作与人的价值绑定这样一种评价标准?
王行坤: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的确,现在的社会赋予工作太多的意义,因为我们现代人的身份主要就是靠工作决定的,我们通过工作来获得社会承认和归属感,所以失业对人造成的心理伤害也是很大的。
一般相互认识的时候,我都会告诉你,我是做什么工作的,你可以通过我做什么工作来认识我。
这和前现代不一样,前现代的身份是由血缘、地缘决定,是平民还是贵族,住在伦敦或者其他地方,这些决定身份,做什么并不重要。那时候,贵族没有工作也不重要,但现在即便有钱人,也会强调我很努力做这份工作,所以才配得上你们的崇拜,通过工作来获得社会的一种承认。包括张朝阳、马云等等都愿意强调自己非常勤劳,非常拼命,比普通人还拼命,因为工作是为个人身份、个人财富奠定基础或者合法性的。
所以,从现在社会的主流来看,没有工作的人就是一个没有身份的人,一个废人,一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是社会的寄生虫。但这种观念其实也在慢慢受到挑战。
比如《毫无意义的工作》中提到基本收入的说法,就是希望让工作、收入与社会身份脱钩,推崇基本收入的人认为,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社会财富应该分配,即便不参与到生产里边,每个人也应该享有一份财富。基本收入的提倡者认为,我们可以不工作,或者说我们应该拒绝没有意义的、会带来负面效果的工作。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让我们什么都不干,而是解放工作对我们的束缚。
工作又被叫做雇佣劳动,你被一个人雇佣,干一个你并不想干的活,有雇佣就意味着不自由,所以工作其实意味着剥削,意味着不自由,意味着规训,恰恰是因为工作制度存在,很多人没有办法做他想做的或者擅长做的事,如果可以摆脱工作的束缚,每个人都能发挥更好的潜能,是不是可以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王行坤:你想给年轻人一些什么样的工作建议?
王行坤:在这个社会,生存肯定是第一位的,不考虑工资不可能,在考虑工资的前提下,怎么去做一份你更愿意做的、更适合做的工作很关键。另外,当你的权益被侵犯的时候,应该勇于说出来,或者勇于站出来,通过找到朋友或者找到盟友的方式,来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asp/image.asp?m=0&w=gh_253f4704ca80&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qicHLaUZniblM0HLxzDmrs3jfGyH4wb9UCOm0IqPCl2nomKib9posp8XOUIJ8b7JeCyhzZoRp5KC5RUTn6JpJN7zw/640?wx_fmt=jpeg)
![](/asp/image.asp?m=0&w=gh_253f4704ca80&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2dURQdGuZqFYZqibgiaA9d7o8zKYn0YHlslRicY8iaYXeZ0m5KGCtZSQclVgNvaicDJ4xjhU8GCMM7RqFCDcYEZOtl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END
写作是逼着自己每天成长、每天思考的重要手段,因为只有想清楚的事情才能写得出来,同时,写作可以重复销售你的时间,为你增加副业收入。
如果你一直想通过写作赚钱、加速成长,但又不知道如何开始,欢迎你来《7天写作特训营》学习,还有社群服务和助教老师一对一点评作业。
限时优惠价9.9元
花不到一杯奶茶的钱
换一门赚钱技能
扫码抢?
![](/asp/image.asp?m=0&w=gh_253f4704ca80&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qicHLaUZniblM0HLxzDmrs3jfGyH4wb9UCkibZuWZDAOkjrRtpaBGVOrKpI8XLEDf4FuLvUdQ11q1zQFUy5Kp2Bvg/640?wx_fmt=jpeg)
推荐阅读2篇(点击即可):
1、如果你渴望成为写作高手,请一定看完这篇万字干货!
2、看完德鲁克的84条思考,我终于明白他为何这么牛
看完记得关注@粥左罗
及时收看更多好文↓↓↓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粥左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