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大半年放开的德国,现在疫情结束了吗?他们是怎么扛过来的?
2022/12/12 20:28:28 粥左罗

    

    这是粥左罗的第 3066期分享

     作者 l 黛西 编辑 l 锁骨养鲸鱼?

     来源 l 天赋一饼(ID:tf1bing)分享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点击预约直播

     如显示已结束,点开预约下一场

     01

     “放开”

     随着各地的放开,你会发现,

     很多核酸点都被撤除了;?

     身边越来越多人阳了;?

     阳性病人,可以居家隔离,不用被拉走了。

     之前同命相连的家长们开始割裂了,比如是否支持让孩子复课。

    

     最让我感同身受的变化,还是一个新疆读者的留言。

     她说,我快哭了,8月团的东西,包裹终于开始动了。

     大家之前想要的“放开”,真的来了。

     02

     “我也慌过”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措施还非常严的时候,“放开”是压倒性的呼声。

     但真的到了“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的时候,人们开始仔细斟酌自身利益和风险,各种不满情绪又冒了出来——“这是不管老弱了吗?”,“这样会死多少多少人知道吗?”。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说,一部分民众和政府的关系,就像妈宝男和妈的关系。

     你不能老管我,你不能不管我,你不能我说不管了就真的不管我。

    

     昨天一个姐妹儿在群里说,小区遛弯遇到几个家长,说学校询问家长的意见,大部分家长都反对复课,所以孩子还在上网课。

     有人说,停课的时候,吵最凶的是这些人,现在可以复课了,最怂的还是这些人。

     说实话,我完全可以理解这种“怂”,我在德国做过一模一样的“怂事”。

     2020年,我们在德国经历了反复的行动限制,停课,出行限制,聚会限制,居家办公。

     那一年的圣诞前,默娘含泪请求德国人遵守防疫规定,不要回家过年,这画面似乎就在昨天。

    

     当时,孩子的幼儿园关了四个月。

     德国家长在群里怨声载道,一边带娃一边上班,消耗掉了最后一点love&peace。

     终于,熬了四个月后,盼来了幼儿园下周开门的通知。

     本来是一个喜大普奔的好消息,但邮件转到班级群里,没一点动静儿。

     直到周日晚上9点多,一个家长终于憋不住吭声了:弱弱问一句,你们明天送孩子去吗?

     当时说什么的都有,但行动证明了一切。

     后来我和老师聊起来,老师告诉我,第一次复课,大约一半家长没有送孩子来。

     这一半的“怂人”就包括我。

     娃砸在手里的痛苦,盼望甩娃安静工作的心情,当然是真实的。

     让娃暴露在高感染风险中的不安和担忧,当然也是真实的。

     不过,我也就多扛了一个月,然后就扛不下去了,麻利送娃去幼儿园。

     送去后,幼儿园(包括孩子班里)陆续有报出过十几例阳性,但我不后悔这个决定。

     如果有时光机,让我重新选,我会第一时间就送娃去幼儿园,不和自己多较那一个半月的劲儿。

     送去幼儿园,当然会担心,但是,不然呢?总不能永远不让孩子上学吧?

     我们当时的情况,和现在国内父母们面临的还不完全一样。

     2020年流行的是早期新冠和塔尔塔毒株,感染后的风险更高。

     更重要的是,当时很多人,包括我在内,还傻傻地相信,扛过去这阵儿就好了,扛过去复活节就好了,扛过这个夏天就好了,扛过圣诞节就好了。

     当时我的想法,和现在很多中国父母想的一样,“先避避风头”,“过完年看看再说”。

     事实证明,扛过了复活节,迎来了圣诞节,它在。

     扛过了一轮春夏秋冬,迎来了第二轮的新年,它还在。

     两个春夏秋冬过去了,大家虽然没明说,但心里已经达成了共识:扛不过去,只能共存。

     03

     “风头”永远都在

     按照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如果你觉得现在需要“避风头“,那么接下来的日子,过完年之后,“风头”只能比现在更大。

     这么说的根据是什么?难道你有水晶球?

     根据就是,历史都是相似的。

     可以利用“时光机理论”,看看德国在奥密克戎放开后的“昨天”,差不多能知道中国放开后的“明天”啥样子。

     下面这张图,是德国从2019年开始至今的“正在感染”人数。

    

     “正在感染”的意思是,刨除了那些已经痊愈的,这个数字比“感染总人数”更能直观地反应外面“风头”有多大。

     明白人都看出来了,2022年初的第一波高峰起来(下图标注日期的地方),就是德国人说的“圣诞礼物奥密克戎”的到来。

     当时每天新增10-20万人,但默娘已经不再苦口婆心劝大家原地过年了。

    

     有意思的是,过了这个高峰,从3月初到4月初,又了更猛的一个波峰。

     我印象中,当时德国每天新增确诊30-50万人。

    

     当时发生了什么?

     那时候,德国正式实施“三步松绑”计划。

     “松绑”从今年2月17日开始,到3月20日完成,考虑上病毒发现的滞后性和潜伏期,波峰正好和松绑时间节点吻合。

     这怎么看都不像是巧合吧?

     松绑=感染高峰=更大“风头”,情理之中。

     这么写不是想吓谁,只是解读上面图表的走势,而且继续读下去,就会觉得安心一些了。

     04

     德国疫情的“放开”过程

     很多朋友好奇,德国是怎么慢慢开始“放开”的?

     分成三步“松绑”。

     为了看懂这三步,先要稍微了解下德国抗疫过程中发明的几个规则,2G,2G+,3G,3G+,一边读一边对照着表看就明白了。

    

     第一步:放开私人聚会和零售

     零售业取消2G规则,戴口罩就可以进商店,无需阴性或疫苗证明。

     打了疫苗和已痊愈的人,可以不受限地私下聚会。

     未接种疫苗的人参加聚会,限制继续保持到3月19日(仅限自己家庭聚会,和最多两个来自其他家庭的人聚会)。

     第二步:放开餐饮和大型活动

     3月4日起,餐饮酒店放宽为3G规则,舞厅和酒吧可重新营业,但必须遵守2G+规则,放宽大型活动参与人数的限制。

     室内活动,允许的最高入座率是60%,但人数不得超过6000。

     户外活动,允许的最高入座率是75%,但人数不得超过25000人。

     第三步:取消一切深度防疫措施

     从3月20日起,取消大部分防疫措施。

     放开聚会限制,室内场所可以自由进入,不再强制居家办公。

     但是,防疫措施保留了封闭场所(如室内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口罩义务,以及部分场所要求检测(如邮轮)或实施3G规则外,其他的防疫措施,应取消尽取消。

     ?

     ps:直到现在,德国的室内公共交通仍然有戴口罩义务。

     随着松绑,第二波感染小波峰来了。

     然后又走了。

     “正在感染人数”恢复到了一个相对低的水平上。

     当时德国媒体说,2022年3月20日,德国不仅迎来了春天,也迎来了自由。

     但是,“自由”后的德国,至今仍然每天有几万新增确诊,至少目前来看,“风头”依然在。

     05

     德国疫情结束了吗?

     3月底完成“放开”,到现在12月初,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德国的疫情结束了吗?

     从数据上看,没有结束。

     ▼12.5新增了4.6万人阳性

    

     从事实上看,结束了。

     因为,大家都不再讨论新冠这个话题了。

     德国之前有个笑话说:

     2020年,一拨人支持疫苗,一拨人反对疫苗,两拨人吵得你死我活,互道傻B。

     2021年,他们又见面了,心中都有相同的困惑:他怎么还没死?

     现在呢,这两拨人彼此和解了,又坐在一起喝啤酒了。

     他们并没有达成共识,和解是因为没有人关心新冠这回事儿了。

     没有人关心,它也就真的结束了。

     “群体免疫”不是结束标志,群体继续前进才是。

     06

     认清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我很反对用“躺平”形容现在防疫措施的松动。

     就像很多人之前以为德国“躺平”,实际上德国一直在努力抗疫,不然也不会发明出了2G,3G一大堆新词儿。

     这次防疫措施松动后,最大骂点莫过于“三年全球疫情死了600多万人,如果放开会死多少多少人”。

     是的,600多万人背后是600多万个痛苦的家庭,我们当然不能无视这个代价。

     每个人在做决定前,都要权衡各方面的收益和风险,国家的决策更是平衡了社会的整体效用和代价。

     世界上不只有新冠一种病,世间不只有一种形式的痛苦。

     如果我告诉你,有这么一个机器,它可以给世界上大多数人带来便利,但是,代价是每年死100多万人。

     你觉得这个机器可以投入使用吗?

     你肯定觉得,这个绝对不行,代价太大了,疯了吧,就为了便利,不管100万人的死活吗?

     但是,这个机器已经在用了。

     它的名字叫汽车。

     根据世卫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130万。

     但是,没有人会因此封杀汽车,拒绝开车,不敢坐车。

     这就是生活真实的样子。

     所以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生活中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拥抱它,接纳它,向前看,move on。

     本文转自公众号「天赋一饼」,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黛西,旅居德国13年的高知妈妈,毕业于慕尼黑工大金融系本硕,公众号「天赋一饼」创始人,童书策划人,阅读推广人。来源:公众号「天赋一饼」焦虑时代的一股清流,育儿界的“人间清醒”,分享德国教育理念,社交情商培养,给孩子带来精神食粮,为父母点亮一道光,欢迎关注。END限时限量 ? 重磅福利买任意课,送粥左罗签名版新书《成事的时间管理》,扫码了解?新媒体内容创作,有它自己的一套方法论只埋头努力不行,要系统学习这套方法,有整整50节课拆开揉碎了把写作讲清楚了写文、短视频文案、写书写课的,都可以学报名人数已突破11000人原价199元,现优惠价149元

     扫码查看课程详情,别错过限时福利?

     看完记得关注@粥左罗

     及时收看更多好文↓↓点粥左罗公众号——点发消息,进入菜单栏——成长赚钱——2022新课入口,可以购买粥左罗任意课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粥左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