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体制内的生存法则,做到四个字就够了
2022/11/26 7:30:00 冯仑风马牛

    

    

    立即订阅▲收看视频


     内容摘自视频节目《冯仑:财富与自由》文 | 冯仑(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粉丝留言:

     冯叔,您好!我之前在大厂工作,天天 996,压力很大,后来选择考公务员。今年刚好考上。刚上班几个月,工作内容是收发文件,感触就是文件特别多。同事之间也已经形成了内卷。感觉自己不会说话,也不会来事儿,说话做事直来直去。想问问您,在体制内工作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怎么才能让自己少走点弯路?

     冯叔:

     如何在一个大的机构,或者说大厂、单位、公司能够活得更好?每个人都会思考的问题。

     我想先说一件事,人生特别有意思,人一出生下来,是沿着两个轨道在走,一个轨道是自然的人。大家都知道,自然的人一生下来就是一团肉,然后慢慢长大,这是自然的人。但在你成长过程中需要「穿衣服」,在「穿衣服」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你的另一面,叫社会人。

     比如某某家给小孩买了一件新衣服,另一个家庭困难一些,就给宝宝穿旧衣服,这时候社会差异就出现了。然后就是所谓起跑线开始不同,上什么样的学校,住什么样的房子,家里的父母是干什么的等等。

     人一生始终是在沿着这两条线在发展,自然的线慢慢披上社会的外衣,也就是说自然的属性逐渐让位于社会属性和社会身份,以及社会的包装,社会的角色。

     那么社会角色怎么演,其实都是在一个个框架里或者在一个个格子里演的。比如在一个社会组织中,有人在最顶端,那就是所有的小组织都要服从于他。但我们没这么牛,我们通常上个班,我们的社会属性就是在一个单位里。单位无非就是机关、学校、公司。我们的每一个单位就是一个格子,就是在这个空间里,你怎么去发展?所以人要由不牛变牛,其实都是从一个个的社会组织单位中开始的。

     就拿我来说,我的社会属性是从上小学开始,但那个时候我是被动的,是别人塑造我,等上了中学我才能稍微参与一点社会活动,我也开始影响一些周边的同学。再大一点读了大学,大学就更社会化一点,我也可以表达我自己的观点。比如我经常写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自己,然后自己开始去影响更多人。等再大一点,我读了硕士、博士等等,我说话的范围就更宽,影响彼此的就更多,我的社会性就更充分,但这个东西是从哪开始的呢?还是从一个单位开始。

     我曾经也在机关里工作。我毕业以后,就进去了一个机关单位。当时单位里有两三千人,我是最下边的一个员工,但我会经常思考,我怎么样才能在这里发芽成长?当时,我也是单位里最年轻的一个员工。我 22 岁毕业,24 岁开始工作。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很多人来教育我,指点我,做我的导师,告诉我应该怎么做。

     我记得,有一件事给我印象特别深。就是我发现在一个单位里领导很重要,所有的机会似乎都在领导手里。那么我就开始琢磨领导的事情,我怎么才能升迁呢?于是就有一位长者告诉我,他说,你记住四个字就行了。这四个字保你在单位里,或者在小的组织框架内,你都能发展起来。我说哪四个字?他简单地说,「熬、碰、蹭、抢」。

     收听完整版节目订阅《冯仑:财富与自由》本视频专栏已完更限时秒杀 129元(原价199元)点击下图 ▼ 立即抢购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冯仑风马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