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与科学】神奇的原子背后只是意识的流注
2019/4/6 21:07:10 佛教人文与科学

    

     我们的世界都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原子在我们的一般概念中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由它组成的物体我们每天触手可及,感觉是那么的稀疏平常和实在真切。然而真实原子的存在却与我们想象的稳固结实、一成不变的概念相差甚远,甚至是天差地别。

     首先,原子的结构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实心,它是一个离奇空旷的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如果把原子比作一艘巨轮的话,那原子核就是船仓某个地方的一颗小针尖。原子的内部99.999%都是空间,核外电子则在里面四处跳动,根本没有规则和轨迹,呈电子云的状态。我们看到的所有物体,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空的,所谓物质世界基本上就是一个空间。

    

     有人会说:我们不是触摸并感觉到了实在的物体了吗?其实你感觉到的只是物体许多原子内部的场力与你皮肤上的许多原子内部的场力发生的作用力而已,而不是摸到了一个实心的物体。

     严格的来说,世界上并不存在实心的物质。从哲学的角度来解释,如果物体有实心的,那么实心的里面又是什么呢?如此循环,无穷无尽,就会形成一个悖论。所以微观世界如同宏观世界一样,是没有穷尽的,"无内为小″,"无外为大″,就是这个道理。

     对原子核内部的进一步剖析,更是证明了以上的道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在60年代科学家又发现了质子和中子是由6种夸克粒子组成,这些夸克粒子均在加速器实验中被观测到。与夸克粒子相对应的轻子族的中微子、μ介子、τ粒子也被发现。在21世纪初,科学家预测存在的"五夸克″粒子在加速器实验中也被确定发现。科学家表示这种粒子能存在于实验室中,也应存在于宇宙诞生的最初时期。因此原子内部还隐藏着宇宙诞生时期的终极秘密。我想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对微观世界细分的不断穷尽,人类一定会与宇宙秘密越来越接近。

     可能大家不知道,原子的标准模型只是科学家通过实验结果推理出来的,真实的结构和标准模型的完美相比,却是天壤之别。其实原子内部清晰的样子谁也没有见过。原子内部过于微小,原子核无法反光。再者原子内部的粒子都处于量子状态,拍摄时就无从获得清晰的照片。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孔径光栅显微镜,看到许多原子排列在一起的状态。原子与原子相比并不完全一样大小,型状也有偏差。原子因为受到常温的影响也在不停地振动,还有少量电子不断地从原子内部逃逸出来而后消失,看上去如同一锅在煮的热粥。

     欧洲量子科学家曾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原子内部动态的模糊的样子:原子核的外层呈不确定的电子云状态,看上去像雾状的漩涡一样在不停地旋转,在漩涡的深处似乎能看到更微小的漩涡在旋转。科学家认为这是夸克漩涡在旋转。

     真实的原子内部是非常复杂的,因为里面的粒子都处于量子态,具有波粒二重性。对于粒子的大小,目前人类科技能确切观测到的最小粒子是夸克粒子,这已经是目前技术的极限。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量子范畴的弦理论应运而生。弦理论认为,物质都是由普朗克尺度的能量弦缠织在一起组成的,原子内部的粒子就是能量弦的不同组合。于是原子核标准模型的结构就得到了完美的解释。

     弦理论被认为是目前最接近物质本元真相的理论。

     按照弦理论的观点,我们生活的整个物质世界,我们每天看到的接触到的所有东西,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振动的能量弦组成,而我们所认为的物质其实根本不存在。人生与世界是如此的虚幻和不真实。如果物质本性并不存在,那来看看剩下的这个生灭不停的心。

    

     庄子讲“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我们昼夜生理在互相变化,每个思想,每个观念在交流,好像我们生命是活的,但活到多久,是个什么东西,找不出来!

     既然找不出来,算了吧!就把我们这个白天到夜里活着的,又会叫,又会闹,又会哭,又会笑的东西,姑且就把这们当成一个生命存在,好不好呢?我们当然会认为不好。

     不好怎么办?庄子提出:“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非彼无我,彼就是他,不是他,没有我。非我无所取,不是我,抓不住一个东西;是亦近矣这样就差不多了,这是在讲什么呢?

     庄子告诉我们生命的根源:心、物两个是一样的作用。“彼”就是物,拿我们讲是现在的生命存在,就是生理、身体;“非彼”,没有它,显不出“我”的作用。“我”是什么?“非我无所取”,我们有形体的活动,如果没有“我”,没有这个灵魂在内,这个肉体一点价值都没有。能够这样去了解,就差不多了。

    

     “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我们从佛学的角度看,这个生命的存在是意识的流注。我们思想意识,自己感觉活了一天,想了一天,每一个思想像河流一样,表面上看这个河流是一种存在,不晓得跑到哪里去了。

     我们看起来有个“我”存在在这里,实际这个“我”是“假我”,我们的思想、情绪不过是意识流注而已,真的找不到。但是,意识的流注要借物,没有生理,没有物理,不能代表出来,不单我们身体是意识的流注而形成万象。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这就是后世禅宗临济宗所讲的宾主关系,拿西方哲学比较,就是主观与客观之间,如果没有客观,何以能形成主观?主观和客观是相对了,同样的,没有主观,也无所谓有客观的存在。庄子说这个样子去了解,就差不多了,还不是完全对。为什么呢?

     他跟着讲:而不知其所为使。为什么差不多?差不多在哪里?因为你并没有找出生命的主宰来,因为不知道“其所为使”,能够使我们有思想的,能够使我们身体有感觉的,最初这个机关相开动,指挥你动的,那个是什么?没有找到,所以这就是“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佛教人文与科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