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忍:菩萨道的传家宝
2019/4/15 9:59:42益西彭措堪布 佛教人文与科学

    

     ◎怨敌自行避让

     《菩萨地》云:“谓诸菩萨,先于其忍见诸胜利,谓能堪忍补特伽罗,于当来世无多怨敌,无多乖离,有多喜乐,临终无悔,于身坏后当生善趣天世界中。见胜利已自能堪忍,劝他行忍,赞忍功德,见能行忍补特伽罗慰意庆喜。”

     修忍的殊胜利益,就像《菩萨地》所说:诸菩萨众,首先对于忍见到很多的大利益。也就是说,能堪忍的行者在将来的生世里不会有很多怨敌,不会遇到很多的乖离或背叛,或者失去支持,而是有很多身心的喜乐,到了临终时没有忧悔,那个蕴身坏掉后就会生在善趣天世界中,会有很好的去处,感得各种喜乐圆满的命运。这样见到安忍有殊胜的利益后,自己就能堪忍,而且会劝导他人行忍,会赞叹忍的功德,见到能行忍的补特伽罗会作安慰,通过各种赞美等让他心生欢喜,向他庆贺,滋润他行忍的信心和欲乐等等。这样自然就会发生各种有关修忍的自行化他。

     这里菩萨首先要由观察发起智慧,认识到心上这样行将来有非常好的果报,在缘起上的确是安乐之道,由这样因上的观察在果上的行为就有所谓的自行化他。所以我们也需要如理地观察,当我们已经确认了它有这样的利益的时候,自己就会非常欢喜地去行忍,这样就很容易将心转入到修忍中。

     也就是要想到,缘起就是这样,如果不能行忍就会招来很多怨敌,因为一旦发了嗔恚就结了怨仇,或者别人一见就不愿意跟你接触,连相处都难何况支持呢?再者,起嗔的时候,心立即落在了非常苦的状况里,身不能安眠,也吃不香,行住坐卧都不乐等等。但是从反面来看,如果你能安忍,性情很柔软、能安住,没有结怨的原因将来就没有怨敌,人际关系很好,也很少乖离,做事业时有很好的人缘,能得到很多助力。再者,心情很好,心上几乎没有苦恼,而是有非常多的喜乐。再者,由于安忍,心不会随便就被嗔恚破坏,等流很好,临终的时候非常安详,心安无事,没有忧悔。来世就更好了,会生在很好的地方,充满安乐。就要像这样看到安忍的确有非常大的利益,见利益以后,自己就有乐欲要好好的修安忍,因为认识到了这是无边利乐的根源。然后也会劝别人修安忍,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不要不调治自心,等等,会去劝导,会赞美安忍的功德,会宣扬安忍有很多很多现前究竟的利益安乐。见到他人行忍,认为这是善德,常常去随喜、去勉励、支持、庆贺等等,这样子就使心入到了良性循环中。

    

     ◎能灭害心大火之水

     《摄波罗蜜多论》云:“若有弃舍利他意,佛说忍为胜方便。”

     再按照《摄波罗蜜多论》来思惟安忍的殊胜利益:假如有人因为众生的邪行而放弃利他心的话,那就退失了大乘的心,而佛说安忍是不退大乘的殊胜方便,因此安忍能从退失大乘中作救护。比如,世尊因地做忍辱仙人时,遭到了歌利王节节肢解,那里菩萨不仅没有弃舍利他的心,反而增上大悲,成道后首先度脱他,这就是安忍的力量。

     ◎诸事吉祥圆满

     “世间圆满诸善事,由忍救护忿过失。”

     忿即嗔恚,它是能毁坏世间现生、来世很多圆满好事的怨贼,由安忍就能从嗔恚的过失中救护自己,犹如亲友,也就是能保全现生来世非常多的善妙之事。人由于不能忍,一忿之下,很多的事情就搞坏了。由于安忍,却能够非常好地保护,使得善妙园林里的诸多利乐、诸多好事得以保全。

    

     ◎菩萨道的传家宝

     “是具力者妙庄严,是难行者最胜力。”

     如同《遗教经》中所说:“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这个具安忍者在受到各种毁骂、打击等的时候,心不会陷入恶行,就像在狂风骤雨下屹立不动那样,安忍是具力量者的殊妙庄严。它又是难行者最好的力量。《六波罗蜜多经》中说,世间的这些国王、大臣、长者、居士,都是恒时以璎珞作为庄严,而诸佛法王大菩萨等常常以安忍璎珞而自严身,遇到众生非礼的欺侮,反而以大悲安忍来对众生作救护,的确它是微妙的庄严。

     再者,它具有何等的最胜力量呢?按照《六波罗蜜多经》所说,菩萨见到生死流转的各种苦楚,能够以安忍力替众生代受,纵然经历无量劫也不辞辛劳,不感疲倦,也终究不会弃舍生死的苦难界,而自取涅槃之果。菩萨以安忍之力,能布施一切头目脑髓、身肉手足,甚至自己的生命也没有丝毫吝惜。这样的大安忍力无智的凡人听了都要汗毛竖立,心中惊恐,怎么可能施舍呢?有这样非常大的安忍之力。所以具安忍者在任何难行前都能迎难而上,没有怯弱,具安忍者在任何处都不会被困境吓倒或者失掉道行,因此安忍是一个最胜的力量。

    

     ◎破烦恼逼恼最胜之力

     “能息害心野火雨,现后众害由忍除。”

     安忍是能够息灭内在害心野火的大雨。由具忍的善德,当遭到很多非理的摧残、毁骂、打击等等,或者在行道利他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难行、困苦、身体的病障、气候的恶劣、生活的清苦等等,心中始终不会起害心恶意,因此它是真实能息灭心中害心野火的雨水,它的救护力能够除掉现时和未来的众多损害。由于众生的烦恼的法则是冤冤相报,你对我杀,我对你打,由于忍就息除了这种众生界的纠纷、斗争、怨害。

     ◎最大的铠甲防护

     “诸胜丈夫堪忍铠,恶人粗语箭难透,反成赞叹微妙华,名称花鬘极悦意。”

     殊胜的大丈夫披着堪忍的铠甲,就不会因为受到恶人的粗语而心中难忍。也就是有了安忍的坚固铠甲,恶人粗语的箭也不能穿透。如果自己心里有领受他在骂我、他在毁辱我、他坏掉了我的尊严等等,由于心里领受了恶语才会受伤害,如果有安忍,那么这个粗恶语就不能穿透这个铠甲,不能刺伤你的心,因此坚忍者拥有最大的防护。而且由于具忍的妙心,粗语的箭都变成了赞叹的妙花,由于具忍,美名的花鬘会披在身上,使人天都对这位行者非常欢喜,成为一个极悦意者。

    

     ◎成就人天相好端严

     又云:“忍为巧处成色身,功德端严相好饰。”

     《摄波罗蜜多论》里又讲到:安忍是最好的美容,它是一个非常大的善巧之处,由安忍会成就色身的功德,是相好端严的美饰。也就是由于修安忍,现前就能成就人天当中相好端严的色身,无论眼目、表情、神色,身体各分的相都是人们乐于见到的。究竟能够成就如来色身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有各种广大胜妙的相好严饰。由于安忍,能感得色身的金色相,所以安忍就像一位能够造出微妙端严色身的大工匠。

    

     对以上《摄波罗蜜多论》所说的安忍的利益,宗喀巴大师再作如是归纳:

     谓有情邪行不退利他,从能摧坏众多善根忿恚怨敌而为救护,下劣为害亦能堪忍、是极悦意庄严之具,诸难行者破烦恼逼恼最胜之力,能灭害心大火之水,诸暴恶人以邪行箭不能透铠,微妙色身具金色相、夺诸众生眼观意思,是能造此黠慧巧师,以如此等众多胜利而为赞叹。

     以上《摄波罗蜜多论》的圣教是以各方面的众多的殊胜利益来赞叹安忍之行,也就是说当有情做毁骂、捶打等邪行时,能不退利他之心,能从摧坏众多善根的忿恚怨敌中作救护,也就是不会把自己送到嗔恚怨敌的手上而失掉很多善根,因此他是非常大的救护者呀!我们没有安忍,实际上我们经常在毁灭自己,在摧坏善根,我们有了安忍才是自我救护。

     当众生作各种下劣违害的时候,能堪忍而不落在恶行心态中,住于道行而无动摇,安忍其实就是我们心灵上的极悦意的庄严之具,给与我们道貌庄严。

     安忍给与我们最殊胜的力量。在行诸多难行时,能有一种非常坚毅的大力量。它是破除烦恼逼恼最胜的力量,是能够息灭害心大火的雨水。再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不会被暴恶者的邪行之箭穿透,犹如铠甲。又能塑造微妙的相好、给与我们非常好的形象,它能塑造出微妙的色身,具足金色辉煌的相好,这种相能夺掉众生的眼观意思。也就是当见到行忍者的相好时,众生的眼被吸引了,心情不自禁地会欢喜称叹这样微妙的相好,它是造成这种妙相的黠慧的工巧师。总之是从能护自、护他、具力、具相好、令人悦意等等诸多的方面,看到安忍有这么巨大的胜利。

     接下来要认识安忍是能得到现前和未来无量安乐的因。

     《入行论》云:“若励摧忿勃,此现后安乐。”

     《入行论》中说到:如果我们能够励力的摧伏忿恚,使心住在忍当中,那不管是现前还是来世一定会得到安乐。

     若能恒常修习堪忍,不失欢喜,故于现法一切时中常得安乐,于当来世破诸恶趣、生妙善趣,毕竟能与决定胜乐,故于现后悉皆安乐。

    

     这是告诉我们,如果能恒常的修习堪忍,由于以忍力不起嗔恚的缘故,就不会失去欢喜。那么以这个等流,无论现前还是来世,还是毕竟,都能得到安乐。也就是在现前这一生几十年里,乃至每一天从早到晚,或者待人接物,处在各种境缘状况里,恒时都能得到安乐,吃饭也香、睡觉也香,在什么时候都有一个安乐的心情。不仅如此,在来世由于修忍的力量,不会堕恶趣,会生在善趣,那当然也会有善趣的各种喜乐。毕竟来说,由于修忍能上进,能与法相应,所以能够给与决定胜解脱的安乐。这样就认识到如果安忍修得好,从现生到来世到究竟,都会得到安乐。所以《月灯三昧经》里说:“菩萨修安忍,昼夜安祥,不离喜乐。”

     此等胜利皆由忍生,于此因果关系,乃至未得坚固猛利定解之时,当勤修学。

     以上所说的这些殊胜的利益都是由安忍的善因发生的,对于安忍为因、胜利为果等各分的因果关系,乃至没有得到坚固、猛利的定解期间,要精勤地修学。

     这以上的内容我们要好好的作思择修,对说到的每一条都在心中去思惟,要做到彻底认识这样的因果关系,也就是确认这样修安忍必定会得到这样的多种利益。比如,由安忍就得相好,由安忍就得喜乐,由安忍就得人缘,由安忍在一切处得防护等等。这样不断地修习,看到了它有如此殊胜的利益后,就会发起一个特别想修安忍之行的欲乐。从这里出现修忍的动力。

    

    来源 益西彭措堪布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39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佛教人文与科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