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密勒日巴尊者传》
2019/5/21 15:49:19梁玉明 佛教人文与科学

密勒日巴尊者在弟子的祈请之下,口述了自己的身世和修行事蹟,留下了一部生动而感人的传记,我在七、八年前就已读过,大概是读得不够用心,经过时日的淘筛,脑中只残存著一些放咒害人啦!盖房子、拆房子啦!全身绿茸茸的瑜伽士啦!一些零星片断、模模糊糊的印象。如今重读「密勒日巴尊者传」,或许是心境与往昔大不相同了,竟然数度心酸难遏,泪水泉涌而出,恨不能与尊者的弟子们同声一哭!这完全不像平日理智重於感情的我哩!
※生动的缘起有如电影运镜
「密勒日巴尊者传」有一个很特别的缘起:源於尊者的大弟子惹琼巴,在法会的前一天晚上作了一个梦,梦见他在乌金空行净土,听不动如来说法,说的是过去诸佛菩萨的事业和传记。在讲完諦落巴、那诺巴和马尔巴三位上师的生平事蹟之后,不动如来对大家说:「一切传记中最稀有、最伟大和最动人的,要算是密勒日巴的传记,明天你们再来听我讲吧!」散会后有人私下议论说︰像密勒日巴这样稀有的传记,如果埋没了,岂不可惜?如果不為眾生的利益来请求世尊讲说,岂不是我们做弟子的罪过吗?惹琼巴认為这些议论分明是针对他说的,暗示他应该向尊者请求讲述自传。当他心中生起无比信心,至诚祈求上师的时候,忽然光明一现,乌金剎土的庄严景象又呈现在眼前,几位衣饰华丽的空行母走到他的面前,其中一位说道:「明天要讲密勒日巴传了,我们一同去听吧!」另一位空行母问︰「请法的人是哪一个呢?」又一位空行母一面向惹琼巴微笑示意,一面说︰「那当然是尊者的大弟子啦!」其他几位空行母也都向惹琼巴睇视微笑,旋即消失不见……至此更坚定了惹琼巴请法的信念,在当天的法会中请尊者自述生平事蹟。

这样的缘起过程,我感觉完全是电影的手法,由於我不常看电影,对导演手法更是毫无研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镜头的远近、场景的转换,皆在我的脑海中形成画面,那是一种亲切有味的感觉,彷彿我可以轻而易举地导演出这样的情节,让见到画面的观眾感同身受。莫非电影的著名导演们,都是先感觉到清晰的画面,才去著手导演一部戏的吗?言归正传——尊者听了大弟子惹琼巴的请求,就回答他说:「我的祖系是琼波,宗姓是觉赛,我最初习黑业,后来行白业,现在白业黑业都不做了,将来什麼事也不做了,这些事情如果详细说来,有许多要令人痛哭的,也有许多是令人欢笑的。说来话长,可以不必讲了吧!让我这个老头子閒散地休息休息。」哇!尊者还真会卖关子,弟子们如何肯依?果然惹琼巴跪地不起,无论如何要请尊者说一说,為什麼姓氏从「觉赛」变成「密勒」?為什麼先做恶业,后来又修善法?哪些事令人可哭?哪些事令人可笑?尊者这时才微笑著慢慢道来。
原来尊者的曾祖父叫觉赛,是个红教喇嘛的儿子,得到本尊的加持,具有真言咒术的大威力,降伏过一个大力鬼。大力鬼见到他,吓得大叫:密勒!密勒!藏语是可怕畏惧的意思,於是「密勒喇嘛」的绰号及盛名远传,渐渐「密勒」就变成这一家的宗姓了。到了尊者的父亲密勒蒋釆这一代,已因经商的关係变得很富有,粮食绸缎吃穿不尽,堂兄妹在家乡听说之后,也都迁居过来投靠。在密勒蒋釆的竭力帮助之下,借钱给他们,教他们怎样做生意,不久他们也变得富有了。

※临终交代模糊 狠心亲人夺產
尊者出生时,父亲正在外经商,母亲白庄严母差人送信去通知他速回,以便為孩子取名字,并宴请亲友,父亲闻讯大喜,就替尊者取名為闻喜,四年后母亲又生了一个妹妹,取名為琵达,兄妹二人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中,过了几年快乐幸福的日子,可惜好景不长,在尊者七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过世了。
密勒蒋釆在临终前,将尊者的伯父、姑母,远近的亲友邻居,都请到家中聚集,听他宣读遗嘱。遗嘱中详载著,全部的财產都应由长子继承。唸完遗嘱之后,又特别拜託伯父、姑母,帮助照料白庄严母他们母子三人,等闻喜成人娶妻之后,财產就应该由闻喜承管……大概是口头交代的部分,有些语意上的模糊,以致於让伯父姑母有可趁之机,坚持代為掌管所有的财產,并且完全不顾他们母子三人的死活,让他们做牛马做的事,吃狗吃的东西,穿的衣服襤褸不堪,人也瘦得皮包骨,凡是知情的亲友,都痛骂伯父姑母的刻薄。幸好白庄严母有一块陪嫁的田,没有被侵佔,勉强靠著它熬过艰苦的岁月。
到了尊者十五岁时,白庄严母把陪嫁的田卖掉一半,买了酒肉宴请亲友,特别请伯父姑母作主客,席间再次宣读密勒蒋釆的遗嘱,希望伯父姑母把代為保管的财產交还。这时伯父姑母同声大喝:「你们的财產在哪裡?」尊者叙述说︰平常伯父姑母的意见总不一致,但是在吞吃别人财物的时候,却联合起来了。尊者母子三人没有讨回财產,反而招来一顿辱骂鞭打,三人哭得死去活来。一些有同情心的亲友,也只能悄悄地流泪嘆息,并表示愿意送一些东西来救济母子三人的贫穷。舅舅则主张让尊者去学习手艺,母亲和妹妹可以帮忙他种田。尊者叙述说:舅舅在能力所及之内,对我们母子三人尽了最大的力量,為了不让母亲去讨饭,他到处想法子替母亲找点工作,当母亲和妹妹找不著工作时,他也供给我们一点食物。妹妹有时替人跑跑腿、打打鼓,有时替人打扫厂房做点杂工,想尽方法求衣食,但吃得还是很苦,穿得还是襤褸不堪,除了悲哀之外,毫无快乐。

看完这一段尊者的叙述,我忍不住泪流满面,心中的酸楚不打一处来。前面伯父姑母侵吞财產的恶声恶状,感觉只是短暂的义愤填膺,在心中暗骂两声也就过去了,可是这一段困苦生活的描述,却紧紧攫获住我的心,委屈无奈的感受盘桓不去,绵绵密密的感染力,一波接著一波袭来,令人很难招架。赶快翻到前面的序言,把尊者住世的年代算一算,告诉自己说:九百多年前发生的事,莫要太投入啦!才慢慢缓和下来。接著看到的文字是:密勒日巴尊者说到这裡时,听法的人都感伤流泪,生起厌世之心;满座的弟子都静静地沉湎在唏嘘的哀泣声中。看吧!人同此心,真正撼动人心的情节,又怎麼会受到时空的侷限呢?
※报復心理作祟 造下无数罪业
白庄严母在报復心的驱使之下,要儿子去学诛法、咒术和降雹法,以便把伯父姑母和苛待他们母子的邻人,连九族一概杀尽,否则就要死在儿子的面前。尊者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只得去拜师学习黑业,学成之后果然诛杀了许多仇人,降雹损害了无数的麦田……就在尊者对放咒和降雹升起罪恶感的同时,教他咒术的上师也临老悔悟,鼓励尊者去修正法,才促成了尊者与马尔巴上师的一段因缘。
传记中最膾炙人口的,就是马尔巴上师令尊者盖房子、拆房子了。尊者依照上师所嘱,在东、西、北方的山头上盖房子,每当盖到一半的时候,上师就以没考虑好、喝醉酒了、发疯了等等理由,叫他把房子拆掉,石头木料运回山下,另选一个山头重新开始,到了第四次盖房子之前,尊者不得已,请来师母作人证,证明这一次盖了不再拆毁,而且会得到上师传授的口诀。师母作了人证之后,尊者才开始盖这个四方形的大房子,在替房子奠基的时候,正好上师的三个大弟子前来,三人帮忙搬了很多大石头上山,尊者就用他们搬的石头做為基石的一部份,等盖好两层房子时,上师问明原委之后说:「你不能拿他们的石头造房子,赶快把房子拆掉,把这些石头搬开!」尊者无可奈何,只得又从顶上拆起,拆到基层,把那些石头一一揹回山下。这时上师又说:「你现在可以再把这些石头搬回去作基石了,我不是不要这些石头,而是要你自己搬石头,不能佔人家的便宜。」
马尔巴上师的百般刁难,是為了帮尊者消除业障,这一点我早就了然於心,所以看到尊者背上磨破了好几个洞,长成了背疮,腐肉伴著脓血,烂得像一团稀泥,师母看了忍不住眼泪直流。我只是在心底频呼:要忍耐呵!尊者為了求灌顶,却没有预备供养,被上师打了两个耳光,还抓住头髮往门外拖,叫他滚出去!尊者悲哀绝望得想要自杀,我还是在心底频呼:再忍一忍吧!又遇到一次灌顶的机会,师母给了尊者三件东西当作供养,上师却哈哈大笑说:「这个黄油是某甲施主供养给我的,毛布是某乙供养我的,铜盘是某丙供养我的。真妙!拿我的东西来供养我,天下有这种道理吗?」又把尊者大骂一顿,用脚踢出了佛堂。尊者难过得恨不能钻到地下去才好,我也气不过地在心底辩驳:谁没道理呀?要人家没日没夜地盖房子,人家去哪裡筹供养呀?尊者心中所想的则是︰这是不是我放咒杀了很多人、降雹毁了很多收成的报应啊?

※受尽百般屈辱 师母恩深情重
后来又有一个「喜金刚」灌顶的机会,师母从自己内衣裡,取出一块龙形玉的红宝石,让尊者拿去供养上师求灌顶。上师把红宝石转来转去地看了半天,问说:「这个东西是哪裡来的?」尊者答称是师母给的。上师又问师母︰「这个红宝石是怎麼得来的?」师母不住地磕著头,战战兢兢地说︰「这个宝石与上师没有关係,是我祕密的财產。我的父母在我出嫁的时候对我说,上人的脾气不大好,假使以后生活发生困难,是需要用钱的,所以就给了我这个宝石,叫我不要给别人看见。可是现在这个徒弟实在是太可怜了……」读到此处我的泪水又溃堤了,师母对尊者所展现的,是一种多麼深沉的慈爱啊!娘家父母所送给她的随身物,无论用来应急也好,纪念也好,都是无比珍贵的,她却毫不吝惜地给尊者拿去供养上师,还要冒著被上师责骂的风险,这样的恩深情重,纵使歷经了九百多年,依然令人感同身受!
马尔巴上师责怪师母作事糊涂,不该把这麼好的宝石送给人家,并把宝石戴在头上说:「妳的一切都是我的,所以这个宝石也是我的。」不但不给尊者灌顶,反而又毒打了一顿,叫他滚出去!尊者在悲痛至极的时候,也起过离开的念头,第一次是顺从师母的安排,故意收拾行李,带了些糌巴,假装要走的样子,师母则假装留他,拉扯之间引起上师的注意,上师一动问,师母就趁机述说尊者的委屈:在此除了作牛作马,被打被骂之外,至今学不到正法,不如到别处去寻师。上师听了大怒,边打边骂说:「你这个混帐东西!初来的时候,你把身口意都给了我,现在你想往哪裡走啊?你要滚就滚好了,為什麼把我的糌巴拿走?」说著就来把糌巴抢了过去。尊者不能说这是和师母商量好的圈套,只好跑回房去痛哭一场。第二次是起念自杀的时候,想说:不如去替有钱人家当差,贮存一点工钱来作求法的资粮,或者作恶放咒来找点钱,或者索性回家乡去,总之不能再待在这裡了。於是连食物都没有带就走了,半途想起了师母的恩德,这样不说一声就走,实在不像话!想著想著又折回了头,师母见他回来十分欢喜,跑去告诉上师说,尊者不肯捨弃上师,他又回来了。上师说:「哼!他倒不是不肯捨弃我,他是不肯捨弃自己!」
尊者见过师母之后还是要走,师母為了留他,就想法子趁上师酒醉时,偷了上师的图章和印件,造了一封假信,介绍尊者到上师的大弟子俄巴喇嘛处学法,结果不但学法没有觉受,还害得师母和俄巴喇嘛都被上师怒责,这回尊者说什麼也不想活了,拔出小刀来自杀,并乞求俄巴喇嘛在他死了以后超度他……这时马尔巴上师才把他们都叫到跟前,把苦行消业的原委一一说明,并决定把最祕密的心要口诀传授给尊者,这时尊者欢喜得眼泪直涌,大家也為他欢喜流泪,求法的曲折过程於焉落幕,修行的殊胜觉受渐渐开啟。

※终获上师传法 深山崖洞苦修
尊者得了口诀之后,就到崖洞裡去修定,并将他的悟解一一说给上师听,他所讲的人身难得、因果业报、捨弃爱染、发菩提心等等,都是我日常耳熟能详的, 但却是尊者的实证悟境,上师听了十分高兴。直到梦见家园破败,母死妹离,尊者才辞别上师,暂离修行的崖洞,踏上返乡之旅。离别前的悲伤是可以想见的,师母不住地流泪,上师就说︰「哭什麼呀!他已经得到了空行耳传的最深口诀,就要到崖洞去修行了,有什麼可哭的呢?倒是那些无明眾生,得了人身而不能遇见正法,冤枉地在痛苦中生生死死,才是真正的可悲,才真正值得被痛哭呢!你要是為那些人哭的话,恐怕一天到晚都在哭了。」上师所说的确是实情,师母毫无反驳的餘地。我想:如果尊者没有遇见狠心夺產的伯父姑母,就没有学法的动机与毅力,也不致於辗转拜在马尔巴上师的门下,获得即身的大成就;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行善积福的富家子。他曾在对八天女开示的歌谣中唱道:「应知此生诸逆缘,实為良伴助菩提,我今回忆所受苦,一切逆缘与艰困,於彼衷心实感恩,汝等亦应仿效我,观诸逆缘成增上。」可见尊者本身对这样悲苦的歷程,也是心怀感念的。
家园果然和梦中所见一样,长满野草的田庄,腐朽的佛堂,和母亲的尸骨,都使尊者痛彻心扉,觉悟到人生空幻无常,人们拚命赚钱,千辛万苦成家立业的结果,也只不过是一个幻梦,因此更加深了他厌弃世间的出离心,决心不分昼夜地在崖洞中修行。年復一年,当粮食吃完之后,他就採崖洞外的野蕁麻充飢,长久下来,头髮和毛孔都变成了绿色,全身只剩下一付骨架子,衣服破烂得连一片布都不賸,难怪猎人无意中遇见绿茸茸的他,都以為遇见鬼了!尊者也怕吓到别人,所以一有情况就先咳嗽出声说:「我是个人,不是鬼!」猎人问他要点东西吃,他只有野蕁麻,其他酥油、盐等调味料,他都好几年不用了。猎人以同情的口吻说:「世界上再也找不出一个比你更悲惨、更可怜的人了。」尊者却唱了一首「修行快乐歌」给他们听。这首歌就在猎人们异口同声的传唱中,促成了他与妹妹琵达的重逢。
※至情至性的琵达妹妹
琵达妹妹一见到哥哥的鬼样子,立刻昏倒在地,醒来后说起一家人的悲惨状况,更是搥胸顿足、嚎啕大哭!在尊者的劝慰之下才稍稍释怀,她说:「哥哥啊!无论从那方面看起来,你都不像个人!出去化一点人吃的食物来修行不好吗?你说為了修行不去找衣食,死也无恨,但是在你没有死以前,我还是得替你想法子弄衣食来。」这个乞丐妹妹至情至性的表达,令我十分动容。她看到巴日大译师的法会,场面热闹又隆重,再看看自己哥哥,没吃没喝的,连件遮羞的衣服都没有,真令人难堪!她说:「哥哥啊!你所修的这个法,是一个教人口无吃、身无穿的法,实在可耻!你看看巴日大译师,下面坐的是几层厚的垫子,上面张的是大宝伞盖,身上穿的是綾罗绸缎,又喝茶、又饮酒,学徒弟子吹著法螺,献上的供养不计其数……我看他是最好的修法者,你若在他手下做个学徒,也可以过得舒舒服服的。否则,哥哥啊!你这个法和我这个命啊!我们兄妹二人怕活不长哟!」说著就放声大哭起来。虽然我知道琵达的见解并不正确,但在当时两相对照之下,她说的真是再贴切不过了,若我是琵达妹妹,在流浪乞讨了那麼多年之后,想必也说不出什麼脱俗的话来。能在沉闷、非人的苦行中,听琵达数落哥哥几句,竟然觉得很轻鬆、很人性哩!
曾经有施主建议尊者说:「你可以学马尔巴上师的榜样,自己弄一所房子,把你的未婚妻娶过来作太太,承继上师的宗风,不是很好吗?」尊者回答说︰「马尔巴上师是為了眾生的利益,才娶太太,我没有这样的力量。狮子跳跃的地方,兔子不自量力跟著去跳的话,一定会摔死的。何况我对轮迴世间,又是极端的厌恶呢!」后来有人想学他的榜样,到崖洞中去修苦行,他也以同样的话来劝导,想必是不愿见到山崖下死一堆兔子吧!
※祥瑞之兆留予人们想像空间
尊者在示现涅槃前,连续向大眾说了许多天的法,详尽解说世俗諦的因果道理,和胜义諦的心要指示。在他说法的时候,许多上根弟子都亲眼看见,无量佛菩萨在空中听法,天空中显现出五色的虹光,如胜幢般的云彩遍满虚空,五色鲜花如雨一般从天空下降,异香阵阵扑鼻,悦耳的音乐也从空中传出……种种祥瑞之兆,留给后学如我者,偌大的想像空间。
刚读完尊者传的那几日,或许是受到尊者的感召,我的饮食量自动减少,桌上的菜色也趋於简单。由於平常做的菜都超过所需,让视觉上有丰盛满足的感觉,其实根本就吃不完,餐餐都有剩菜!而今面对两三个菜,乃至於端起一碗白饭,都有著无限的感恩。於是极力推荐孩子们看尊者传,甚至把精彩内容讲述一遍,也好让他们明白:餐桌上的菜色减少,不是没有原因的。偶尔兴起,随口问先生说︰「能找得到野蕁麻吗?」先生回答︰「有啊!」此语甫落,孩子们吓得脸色发绿,瞧!「野蕁麻」三个字用讲的,也有这等威力呢!

敬请关注,欢迎投稿!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佛教人文与科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