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放逐魔鬼之法
2019/7/1 9:14:57索达吉堪布 佛教人文与科学

    

     《修心七要》属于实修法,我们刚开始修的时候,由于无始以来一直串习“我”为实有,所以根本接受不了让“我”去感受世界上的一切疾病、痛苦,而让别的众生来代受“我”原本的所有快乐,因此在初修阶段,经常有些人会产生一些畏怖退缩的心理。其实这种现象非常正常,毕竟每个人对这个“我”的爱执并非只是一朝一夕,所以自他交换需要一个过程,只要我们再三串习,当“我”的力量逐渐消失时,菩提心的境界才会真正现前。以往数不胜数的高僧大德,都依此菩提心而获得了成就,作为后学者,生起菩提心也并非难如登天,只要你们肯修,无论任何人,最后都能获得这个无上至宝的。

     【《入行论》云:“如是汝屡屡,害我令久苦,今忆宿仇怨,摧汝自利心。”在我执苗头出现之际,便应提高警惕,并及时提醒自己:“所谓的‘我’,是在任何地方也不可能存在的,怎么能执着于我呢?”从而在我执产生的当下,便将其抛弃于萌芽之间。】

     此处以拟人的手法,揭露了我执的险恶面目:“我执啊,你三番五次地加害我,令我在轮回中饱受了无量痛苦,现在我终于忆起了你对我造的种种伤害,从今以后我要与你不共戴天,依靠菩提心的力量,将你这个害人不浅的家伙彻底摧毁!”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只要发觉了“我执”敌人的踪影,马上就要高度警惕,赶紧提起正知正念:“所谓的我,在身体的上上下下、环境的里里外外,根本找不到一点一滴。既然我都不存在了,又有什么可执著的?”依靠这把无我空慧的锋利宝剑,在我执露头的当下,立即将其一剑毙命、斩草除根。

    

     【为了从今以后不再生起爱护自己的执着,就应当黾勉精进地修行。正如《入行论》所云:“昔时受汝制,今日吾已觉,无论至何处,悉摧汝骄慢。”无论出现任何损害,都是因为我执这个恶魔引起的,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地将其驯服。】

     寂天菩萨继续坚定我们对“我执”的仇恨立场:“我执啊,以前就是因为你的摆布,我才在轮回中遭受了这么多痛苦,如今我终于觉悟了,从此以后,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与你奋战到底,想方设法将你的骄慢(执五蕴为“我”的我慢)摧毁无余!”

     放眼周围世界,大至国与国之间的战乱纷争,小至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无一不是由我执而起。如同大地是一切万物生长之本一样,我执是一切众生的痛苦之源,众生沉溺于轮回,根本原因就是我执,如果没有我执,我们早就证得圆满菩提了,然而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我们至今仍在轮回中不断感受着各种痛苦。密勒日巴尊者及噶当派的诸多教言中都说:有人认为外面的魔非常可怕,但实际上,对于真正的修行人来说,最可怕的并不是外魔,而是自相续的我执魔王。

     以前我们在学《智慧品》、《中论》等中观论典时,很多人当时都明白了所谓的“我”根本不存在,但是事后若没有经常串习,这种见解不一定能保持很长时间。同样,我现在给你们传授了殊胜的菩提心窍诀,在听的时候,每个人可能都有强烈感触:“对对对,‘我’的确不存在”,“为了一切众生,我应该修菩提心”,但是一下课后,这种感觉就开始退温了,不用两三天,对大乘法串习不深的人基本上就全忘光了。所以,在座的道友啊,你们闻法以后一定要反复思维、经常串习,这样才能让正法真正转变我们的相续。

     【夏沃瓦尊者云:“短暂之此生,当灭此恶魔。”并将具有谋求自利心行的人称为俗人,而将具有成办他利心行的人称为修行者。】

     夏沃瓦尊者认为:人生一世不过百年,既然如此短暂,我们就必须要下定决心,利用此生此世,将这个害了自己生生世世的我执恶魔彻底消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尊者还专门制定了一个标准,用来区别“俗人”与“修行人”。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修行人呢?依照发心的不同,修行人可分大乘、小乘两种,具有出离心的是小乘修行人,具有菩提心的是大乘修行人。由此可见,作为小乘修行人,相续中最起码应具备出离心;而作为大乘修行人,则应具备利他的菩提心。倘若没有出离心与利他之心,这种人就跟旁生没有太大差别,依教言衡量,他们只不过是世间俗人,而根本称不上是修行人。

     所以,大家应该扪心自问:“我算不算是一个修行人?我一天所起的念头中,多少是为了众生的利益,多少是为了自己的事情?”有些人从早到晚想的都是自己:我以前怎么样,现在怎么样,未来又要怎么样……所有的念头一直都是以“我”为中心,而从来没有想过:以前我从未成办过众生的利益,现在我应该多为众生做一些事情,哪怕对他们有一点点利益,我也在所不惜……

     试问,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念头?如果没有,就算不上是一个修行人。

     【奔贡甲格西在实际行动中,也是遵照这一点来进行取舍的。奔贡甲格西还生动形象地说道:“现在应当用对治的短矛瞄准心的城门进行把守,除此之外别无他事。如果它紧张,则我也紧张;如果它松懈,则我也松懈。”】

    

     在实际行动中,奔贡甲格西也是遵照这一点进行取舍的,他还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为了防止敌人的进攻,护城者手持短矛瞄准城门,时刻严阵以待。敌人若有风吹草动,护城者就非常紧张;敌人如果按兵不动,护城者就可以稍事休息。同样的道理,修行人也应时时手握对治我执的短矛,看守住菩提心的城门,防止我执大军破门而入。如果我执活动得非常猖獗,成天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都围绕着“我”转,对菩提心的城门已经构成了威胁,那么我们就要毫不留情地用对治短矛将它碎尸万段;如果我执的活动略有松懈,对“我”的执著也没那么厉害,此时我们就可以让紧握短矛的手放松一下,不用那么紧张。除此以外,修行人再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干了。

     平时大家也应经常以此教言,对治我执烦恼,保护自相续中的菩提心。如果几天之内,自己的“我执”不是很猖狂,活动也不是很过份,言行举止都在利益他众,那么对治的念头就可以轻松一些;反之,如果我执活动得特别强烈,不仅强烈,还要去做一些非法的事情,比如跟金刚道友吵架等等,我们就要带上空性智慧刀、大悲菩提剑、大圆满金刚矛等百般武器,直捣我执魔王的老巢,将它毙命于自私自利的温床上。这就是修行人的任务。

     【在将我执看成怨敌并予以舍弃方面,夏沃瓦尊者还说道:“对待魔鬼,就要用放逐魔鬼之法。”】

     在对治我执这方面,夏沃瓦尊者还提醒道:“对待我执魔鬼,就要用放逐魔鬼的方法把它舍弃。”什么是放逐魔鬼的方法呢?这里指的是人无我、法无我等空性教言,或者噶当派修心法要中的菩提心修法。

     【因此,为了能将我执视为敌人,并由此而对他众产生关爱之情,(故于颂词云:)】

    

     【于众修大恩】

     前面讲了,我们的痛苦烦恼都来源于我执;现在反过来说,一切的利益安乐皆依众生所赐。

     【总而言之,从无始以来,一切众生都有为己父母的大恩大德。不仅过去世于己有恩,将来修持无上菩提,也需要依靠众生。《入行论》云:“修法所依缘,有情等诸佛,敬佛不敬众,岂有此道理?”】

     众生对我们恩德很大的原因一共有两个,第一个昨天也讲了,一切众生皆做过我们的父母。很多没学过佛的人对此满腹怀疑:“不可能吧,这么多的众生,怎么都做过我的父母呢?”对于这一点,噶当派的大德在观修时,也并非盲目地人云亦云,而是依靠各种教证理证,反复辨析,才令自己深信不疑的。所以,对于“众生皆为父母”这一点,我们若想真正生起信解,也必须要长期熏学大乘佛法,依靠教理再三推敲。

     这里讲的是第二个原因:众生不仅以前对我的恩德很大,而且未来我的成佛也完全依赖他们。因为要想成佛,必须先圆满六波罗蜜多,而圆满六波罗蜜多,就一定要有我修六波罗蜜多的对境。倘若没有众生,那我一个人对谁修布施?自己对自己布施是不可能的,我也不可能对石头、木头等无情物布施,所以,圆满布施度,必须要依靠众生。同样,圆满持戒度也需要众生,圆满安忍度还需要众生……圆满六度功德,没有一个不需要众生的,倘若没有众生,我一个人根本没办法成佛。所以,从助己成佛的角度来看,众生与佛陀没有任何差别。

     然而,有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一看到大活佛、大上师,就特别恭敬欢喜,卖东西的时候也不卖了,满脸堆笑地迎上去:“啊,活佛,您老人家来了!快来这边,快来这边!”这时,如果刚好有个人来买东西,他就特别气愤,横眉冷对道:“没见我现在正在接待活佛吗?去别处买,我现在没空……”对这种“敬佛不敬众”的人,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呵斥道:简直岂有此理!

     【对于修习佛果的补特伽罗而言,佛陀与众生的恩德是完全等同的,对于具有如此深恩的众生,就应当在修习猛厉的慈心与悲心之后,将他们的痛苦由自己来领受,并将自己的安乐与善根施予他们。】

     在了解了众生的恩德之后,就应对他们生起强烈的慈心与悲心,迫切希望自己能为他们予一切乐、拔一切苦。当内心的这种境界逐渐成熟时,外在的行为就会自然体现出来。比如有两个人坐班车,如果当时只有一个座位,那么发了菩提心的人肯定会选择自己站着,而将座位让给别人;我们在买东西时,如果人特别多,发了菩提心的人就会默默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先买;如果买菜时看到有烂的蔬菜,发了菩提心的人也会自己买下来,而将新鲜的留给别人。总而言之,他一切的言行,都是为了让众生快乐。

     【尤其在毁害自己的人或者非人出现的时候,就更应该观修:从无始以来,这些伤害者都曾做过自己的母亲。它们都曾在不顾痛苦与恶言的情况下,反反复复地利益过我,并由此而承受了轮回世间无量无边的种种痛苦。】

     在顺境中,我们保持对众生的菩提心并不困难,但是如果在逆境中,比如有人故意陷害你,把别人的东西抢光后,大造谣言说是你抢的东西,令人对你蔑视唾骂、怒目相向;或者,有个非人成天不断地加害你,使你重病缠身、苦不堪言,没有机会闻思修行。这时,你会怎么办呢?

    

     作为真正的大乘修行人,当这些违缘出现时,我们更应该观修:无始以来,这个害我的众生曾经做过我的慈母,为了我,她不顾一切恶言讥毁;为了我,她造了无数滔天恶业;为了我,她沉溺轮回不得解脱。我所欠她的,生生世世都难以偿还,而今,她只是对我造了这么一点小危害,我又怎么会跟她斤斤计较呢?

     【只是因为迷惑的力量,才使它们忘却了我们曾经互为亲眷的真相,又由于我的恶业,才促使它们今天来伤害我,并因此而再造恶业。造作恶业的结果,又将使它们再次蒙受痛苦。由此可见,正是因为我,才使它们不但承受着今世的漫长痛苦,而且还要在未来继续承受痛苦。通过这样思维,从而生起强烈的大悲心。】

     不要说久远的前世,就算今生当中,母亲若离开我二、三十年,我也不一定能记得她以前对我的种种慈爱。既然经历了这么久的轮回,又加上无明毒药的迷惑,这位老母亲又怎么会记得我们曾为亲眷的真相呢?没有机会接受佛法甘露的老母亲啊,因为无明的覆盖,根本记不起我们以前曾经互为母子,然而由于我自己恶业的招感,促使她现在又来无端害我,继而再造新业,又将感受未来的恶果。正是因为我,才使她不断感受过去、现在,还有未来的痛苦……想到这些,相续中便会生起难以抑制的大悲心,泪水潸潸而下。

     平时,我们若遇到恶魔、坏人来害自己,关键就是看自己能不能这样观想,倘若不能,则说明我们的菩提心修得非常不好。譬如我身患重疴、久病不愈,别人通过打卦占卜,知道是一个恶魔在故意作害,这时我该怎么办?身为修行人,必须要按上述的窍诀来观修,如果不能这样,反去修一个降伏咒害它,这说明菩提心在我的相续中一点一滴也没有。相反,如果修成了咒语,依靠咒术的力量去伤害众生,果报也是相当可怕的。

     《文殊根本续》中有个公案就说到:一个叫那自扎的修行人,凭借自己修成大威德的力量,杀害了很多众生,最终悲惨地堕入了地狱。

     这个公案说明了什么?说明即使修成了大威德,如果不具足菩提心,那也只是堕入恶趣的因。我昨天讲的公案中,那个人修成了密集金刚,结果却获得了预流果,后来一位大德得知了此事,感慨地说:“这已经非常不错了。否则,按他的修法,一定会堕入地狱的。”因此,我们修行,一定要看自己的发心如何,如果一遇到恶魔,就想用咒语去把它咒死,这就不算是大乘修行人!

     如今不懂佛法的人实在太多了,有时我到汉地的一些大城市,看到一些情景后,感觉会特别伤心。记得有一次,某地的居士们请我去放生,等我到的时候,看到他们把放生的鱼、泥鳅放在岸边,中间摆几个大苹果,上面插着几支香,然后大概二十多个居士就不停地转绕这些鱼和泥鳅。那些居士中既有年轻的大学生,也有文化不高的老太太,他们把鱼放在中间不停地转绕,既不念佛,也不摆佛像,光是摆几个大苹果,不明真相的人看了,还以为是供养那些鱼的呢!当时我就想:“转绕这些众生有什么用呢?如果能给它们多念一点佛号、洒一些甘露水、用经书加持加持,对它们来说才真有意义啊!”不懂得如何利益众生,就算不上是真正的大乘行人!

     法王在世时,四川某地有一些居士,他们皈依佛门已经很长时间,由于身上患有严重的传染病,所以单位同事与亲友对他们都很鄙视。为了报复这些人的薄情寡义,他们花了很多钱,到处求一个诅咒法,后来到学院请法王给他们传金刚橛。当时法王没有答应,只是让他们回去修慈悲心。这些居士听了以后,特别失望地说:“真没想到,这次来得这么失败!我太恨这些人和非人了,如果能求到法,我就用金刚橛把他们统统咒死!”这样学佛,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修任何一个法,都是以慈悲心为基础的,否则慈悲心都没得,修啥子金刚橛哟!

     【虽然我过去已经完全地伤害了它们,但从今以后,我却要为它们扫除危害、成办利益。通过这样的思维,从而修持自他交换。】

     以前由于我,使她们在无数劫中遭受了大量痛苦,从现在起,我不愿意再害她们了,而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利益她们,扫除她们的危害。如此思维后,开始修持自他交换。

     【尤其是在亲眼见到人,或者狗之类的畜生之际,都应该想方设法地予以帮助。纵然千方百计都不能给它们带来真正的利益,也应该在内心发誓:但愿这些害我者能够远离痛苦、获得安乐,并迅速获证佛的果位。不仅内心这样思维,口中也应该这样念诵,并进一步发心:从今以后,自己所造的任何善行,都必须是为了它们的利益。】

     不管是人还是畜生,只要看到他们在受苦,我们就应该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作为大乘修行人,不仅心中要这么想,实际行动也要这么做。比如,有人在杀害众生时,我们应该马上制止,如果有钱的话,就把它们买下来放生;天气炎热的时候,如果看到小虫在太阳下曝晒,应把它轻轻拣起来,放在寂静荫凉处;有些长年卧床的可怜病人,没人愿意照顾安慰,我们应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一些边远的乡村远离佛法的滋润,只要我们有弘法的能力,就应责无旁贷地去那里传授佛法。这些都是大乘菩提心的行为。可是有些人口口声声说要利益众生,但别人不小心碰他一根汗毛,他也会指着人家骂半天,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行为,怎么看也没有大乘佛子的味道。

     我经常会想:法王如意宝办这所学院真不容易!很多人以为办学院只不过是每天讲堂课而已,但实际上除了讲课以外,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都需要上师事必躬亲、操心劳神。二十多年来,上师如意宝排除了种种困难,才办好了这么一所学院,目的是什么?就是想以佛法更好地利益众生。现在这个任务落到了我们肩上,无论是在法王身边待了很长时间的人,还是连法王的面也没见过的人,为了报答上师的恩德,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要把佛教的精神、佛法的教义传遍于世间,利益所有的如母有情。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有人毁谤我们、打击我们,我们也不能退缩气馁,即使自己不幸倒下去了,想想佛陀因地行菩萨道时所遇到的种种违缘,我们也会坚强地站起来,以大勇猛心继续前进。只要每个人相续中拥有一颗利他的菩提心,相信整个世间终将变成祥和清净的刹土。否则,没有菩提心的话,即使拥有不可思议的神变,整天在喇荣沟里飞来飞去,对自他也不会带来很大的利益。

     假如只是嘴上说得好听,可一旦触犯到自己的利益,马上就怒发冲冠、寸土不让的话,这不叫做真正的菩提心。当然,我自己修得也不好,还一直在这里说大话,可我一个人修得不好,并不代表所有的人都修得不好。这个道理我们应该懂,懂了之后就可以对众生讲。即使有些事情我做不到,但我想这里有很多高僧大德和具大乘善根的修行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肯定会去付诸实践的,这就是佛教的精神。

     利益众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放生,倘若没有能力的话,也至少应做到不吃众生肉。利用这次法会,我想再次强调大家,尤其是学密宗的修行人,不管是居士还是出家人,今后都应以吃素为主,不要去吃众生的肉。如果做不到这点,作为大乘修行人,是很值得惭愧的,因为此举间接损害了很多众生。以前密宗上师吃肉的行为,在汉传佛教中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有些居士从藏地回去,上师相续中的戒定慧功德一点儿也没有学到,却只学到了上师的吃肉传统。要知道,狮子跳过的悬崖,兔子如果也想试试,那只有粉身碎骨的份儿,有些上师的密意,如济公和尚吃肉喝酒,帝洛巴尊者生吃鱼肉等等,凡夫是难以揣测的,对此我们观清净心就可以了。倘若自己没有超度的能力,却打着“上师也吃肉”的招牌,肆无忌惮地吃众生肉,此举不但会玷污了上师的智慧,且对自己、对众生、对整个佛教都不利。

     这里还提到了,如果看到其它众生正在遭屠杀,可自己又没有能力救护它们时,也不可以撒手不管,而应尽量给它们多念佛号,并将自己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善根回向给它们,愿其死后皆能获得无上佛果。

     【如果伤害者是鬼神,则应当思维:从无始以来,我吃过你们的肉,喝过你们的血……为了补偿这一切,我理当将自己的血肉等等布施给你们。】

     如果伤害我的是非人、鬼神,则应该这样思维:无始以来,我肯定吃过你们的肉,喝过你们的血……现在你们来害我,也是我该偿还宿债的时候了。具体观想如下:

     【之后观想:在害己者面前,将自己的身体剖开,让妖魔鬼怪们各取所需,在观想布施的同时,还要在口中念着:请你们随心所欲地尽情享用我的血肉骨头等等吧!】

     观想将自己的身体剖开,全部血肉由鬼神们随意取用。同时,一边观想,一边无有执著地念着:“请你们随心所欲地尽情享用我的血肉骨头等等吧!”

     【然后观想伤害自己的鬼神们因享受了自己的血肉,从而消除了饥渴等等的痛苦,使身心得到了无漏的大乐,并圆满了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以上这些观想,属于修断法(古萨里)的殊胜窍诀。

     如果我们的发心是饶益众生,那么观想将身体完全布施给鬼神,所获的利益将非常巨大。然而,有些人知道了断法的利益后,心想:“我现在身体不好,听说修断法可以遣除病障,所以我要修一下试试,也许修完以后,我的病马上就好了。”这种不是为了众生,只是想让自己的病快点好的想法,纯属自私自利的发心,以此发心来修持断法,能否达成所愿,这也不好说。

     倘若我们始终没办法从“我”的网里爬出来,那就是修法最大的障碍。

     【其后观想以同前面一样的方式,将自己的身体布施给所有吃肉喝血的鬼神,让它们全部心满意足,从而获得安乐与善妙。

     因此,一切祸害都是因为珍爱自我、执着自我而产生的,所以我们必须将这些我执视作不共戴天的仇敌;反之,一切利乐都是依靠众生而产生的,所以我们要看待其它众生有如自己的亲友,并竭尽全力地去帮助它们。】

     就像数学老师在黑板上计算了半天,最后终于得出答案一样,我们若把前面的内容归纳起来,也可以得到这么一个结论:世间的各种祸害、痛苦、疾病,究其来源就是我执,而一切的安乐、幸福、利乐,却完全依靠众生而产生。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舍弃我执、爱护众生呢?《入行论》云:“自身过患多,他身功德广,知已当修习,爱他弃我执。”

     然而,我们就是这么愚痴颠倒、黑白混淆:对于害自己不得解脱的我执,不择手段地百般呵护、万般疼爱,而对帮助自己成佛的众生,却看成是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仇敌。

     由此可见,凡夫的分别妄念一点也不可靠。

     【朗日塘巴曾经说过:“我所阅览的所有甚深教法,都是将所有的过失归于自己,而将所有的功德赋予尊贵众生。这一切的关键,就是除了‘亏损失败我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法。”】

     朗日塘巴尊者看书与我们看书的确有天壤之别。试想一下:我们皈依了多少年?五部大论学了多少年?在学院闻思了多少年?可是,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让我快乐,让我解脱,让我成佛……而朗日塘巴尊者呢,通过阅览《大藏经》、大德们的论典、大乘的甚深教言,最后得出了:世间所有的过失、痛苦皆来源于自己,所有的利乐、功德都皆源于众生,所以要把一切过失归于自己,一切功德归于众生。

     很多人在发生争执时,都希望把过失推在别人头上,而功德全部揽在自己身上。学了这些教言后,我们不妨对照自己想想,这种心态究竟有没有颠倒?一切的争执根本来源于我执,不管别人的人品行为如何,毕竟他前世曾做过我的母亲,今世还可以依靠他圆满自己的福慧资粮,我这种令亲者痛、仇者快的做法,到底对自他有什么利益?

     有些人反驳说:“如果对方的人格好一点,我还可以将就,但如果他是个无恶不作的坏人,我对他好的话,肯定会毁坏自己的修行。”其实恶人再怎么坏,相续中也具有如来藏,我们以他为对境,还能够暂时成就安忍功德,参照一下朗日塘巴尊者的教言,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己的修行完全是颠倒的!

    

     敬请关注,欢迎投稿!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佛教人文与科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