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灰,却成了最好的供品
2019/8/18 23:47:01 佛教人文与科学

    

     前行引导文

    

    

    

    

    

    

    

     华智仁波切 著

     堪布索达吉 译

     我们无论做任何一件善事,首先务必要详详细细观察自己的动机,如果确实是善的动机,就去做那件善事;如果处在与别人竞争的心理或者装模作样、贪图名誉等心态中,那就必须要认真加以纠正,做到以菩提心来摄持;如果不论怎样也无法扭转自己的动机,还是延缓做那件善事为好。

     从前,有许多施主预先约定前来拜访奔贡甲格西,当天上午,格西在三宝所依前摆设供品,装饰得极其美观。当时,他观察自己的动机,结果发现竟然是为了在施主们面前显得庄严的不清净心态,于是顺手向三宝所依和供品上撒了一把灰,并自言自语:“你这个比丘不要那么虚伪。”帕单巴尊者得知此事后说:“西藏的所有供品中,要数奔贡甲的那一把灰尘最好。”

     因此,我们随时随地要仔仔细细观察自相续,一旦心术不正,有造罪的苗头出现,就要马上意识到,并且忏前戒后,绝不能让自相续与恶业同流合污。

     当然,在凡夫地的阶段,相续中不生起恶分别念的意乐加行也是不现实的事情。从前,奔贡甲格西来到一位施主家中,当时各位施主出门在外。格西心里琢磨:我没有茶叶,不如趁机偷一些茶叶,留着以后住山修行时用。当他把手伸进茶叶袋里时,立即提起正念。于是,他大声呼喊施主们:“我这个人正在干偷茶的勾当,把这只手从手腕处砍断。”

     阿底峡尊者也这样说过:自从我本人进入别解脱门之后,可以说是一尘不染;对于菩萨学处(菩萨戒),偶尔出现过一两次过失;而步入密宗金刚乘以后,虽然零零碎碎的过失屡有出现,但(都是当下忏悔,)从来没有让堕罪过夜的情况。尊者在行途中也是一样,每当闪现恶分别念时,马上取出一个木制的曼茶罗,立即忏前戒后。

     在攀耶嘉的地方,有施主在众多格西聚集的行列中供养酸奶,当时奔贡甲格西坐在行列中间。他看到施主给位居前列的人供奉了大量的酸奶,不由得心想:这么好的酸奶轮到这里,似乎已经没有我的份了。当萌生这样的念头时,他紧接着便提起正念,认识到自己的思想不对头,于是暗暗自责:“你这位比丘对饮用酸奶居然有这么大的信心。”随即把碗扣下。当供养者来到跟前请他享用酸奶,因为生起了恶念,格西对他说:“我已经饮用过了,实在不想再享用。”本来,他只是想和所有比丘平等地得到一份,并不含有什么不善的成分,但仅仅因为想到自己有希望获得好酸奶的私欲,就全然放弃了享用。

     我们如果随时随地观察自相续而断恶从善,调柔自心,久而久之自相续就会完全变为善业。从前,扎堪婆罗门经常观察自心,每当生起一次不善的分别念时,他就放置一个黑色石子,每当生起一次善的分别念时就放置一个白色的石子。最初时全部是黑色石子,通过精勤进行对治,去恶从善,到中间时呈现黑白各半,最后已全部成了白色的。所以我们一切时处应当以正知正念摄持,生起善的对治,力求做到连细微的罪业也不沾染。

     即便是今生今世没有积累罪业,但从轮回无始时以来,所积累的罪业也是无边无际,而且也必然有不堪设想的业果要感受。作为现在唯一行善、修习空性的那些人来说,依靠采取现行对治力,可以将后世转生恶趣的业力、随眠习气在今世成熟而感受痛苦。如《能断金刚经》中说:“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于此世成熟。”

     与之相反,今生当中无恶不作之人,也有因为前世所造的微小善业在眼前成熟而感受善果的。例如,从前尼洪国家,最初七日降下珍宝雨,接着降下衣服雨和粮食雨,最后降下土雨,所有的人被埋在土下丧命,死后堕入地狱中。

     可见,行善者感受痛苦、造罪者获得快乐也都是往昔业力成熟的果报。同样,现在无论行善或作恶,它的果报在来世或者来世的来世等等也必然会成熟。所以,我们时时刻刻对因果的道理生起定解进而加以取舍非常重要,万万不可以高深见解的法语来轻视因果。如邬金莲师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君王,我的密乘见解极其重要,行为不能偏堕于见解方面,否则善空恶空黑法漫布,将成为魔见。同样,见解也不能偏堕于行为方面,否则将被实有和有相所束缚而无有解脱的机会。”又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也就是说,在证悟实相之见解的同时,必须要细致入微地取舍因果。

     有人问帕单巴仁波切:“如果证悟了空性而造罪,到底是有害还是无害呢?”

     帕单巴仁波切回答说:“如果真正彻悟了空性,就绝不会造罪,因为证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时的。”

     如果你真的渴望修持正法,那就必须将取舍因果放在主导地位,见解和行为不相脱离而实地修行。

     那么,因果不虚之引导在相续中生起的界限是怎样的呢?

     应当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

     弟子们问米拉日巴尊者:“尊者您的行为已经完全超出了凡夫众生的意境,上师仁波切您最初是金刚持还是一位佛菩萨的化身呢?”

     米拉日巴尊者回答:“你们认为我是金刚持或者某位佛菩萨的化身,这说明你们对我的一片虔诚信心,但对于正法来说,恐怕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邪见了。为什么这么说?我最初依靠咒力降冰雹,造了滔天大罪,当时想肯定只有堕地狱而别无出路了,于是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兢兢业业地修持正法,依靠密宗甚深的方便要诀,在相续中生起了殊胜的功德。因为你们对因果生不起诚信而导致对正法不能如此精进,如果你们能发自内心对因果深深诚信,像我那样刻苦精进,凡是有毅力的凡夫人都能做到,这样一来,你们相续中也会生起同样的功德,到那时,你们也可以称为是金刚持或佛菩萨的化身了。”

     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业而认为必堕地狱的坚定信念也是由诚信因果而来的。依靠对因果的诚信才精进修持正法。当然,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苦行和精进的事迹在印度和西藏两地是极为罕见的。

     因此,对于因果的这些要点,我们必须从心坎深处生起坚定不移的诚信,并且暗下决心:随时随地,包括细微的善业也要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奉行,就算是再小的恶业,遇到生命危难也不去做。

     我们早晨起床时,不要像牛羊从圈里爬起来一样,一跃而起,应当在床上静坐,自心悠然放松,向内反观审察自相续:昨晚做了善梦还是恶梦,如果梦中作恶,也应该心生后悔而诚心忏悔;假设梦到行善,就高高兴兴地将善根回向给众生。心里默默发心:在今天,我要为无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而尽心尽力奉行善法、竭尽全力断除罪恶。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刻,也不要在无所忆念中平卧沉睡下去,而应当在床上平缓安坐,如前一样观察思维:呀!我白天都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修持了什么善法?如果成办了善事,应当感到欣慰,心生欢喜,并且为了一切众生获得佛的果位而回向。假设造了恶业,就要在心里自我呵责:我这个人实在恶劣,今天已毁了自己。生起追悔之情,诚心诚意忏悔,并发誓:从今以后我绝不再造那样的恶业。随时随地,我们都不要离开正知正念,对于内外器情的一切显现也不要有根深蒂固的实执,应该在虚无缥缈无实如幻的游舞中修炼自心,使自相续恒常安住在善法和正道之中,令内心调柔。

     这以上归纳总结了修四种厌世心的中心要义,如果能够做到那样,那么做任何善事自然而然就不会离开三殊胜。如颂云:“善人如药树,依彼胜一切,恶者如毒树,依彼毁一切。”这种贤善的正士以自心的堪忍力使与他结缘的人们内心转向正法方面,令自他的广大善业蒸蒸日上,生生世世不会堕入恶趣和邪道当中,而获得善趣人天的殊妙身体。尤其是这样具有法相的高僧大德无论安住在任何地方,当地人们都会奉行善法,万事吉祥,众天人也恒常护持。

     虽知因果差别然信弱,

     虽闻众多正法然未修,

     我与如我恶行众有情,

     自心与法相应祈加持。

    

     敬请关注,欢迎投稿!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佛教人文与科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