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不知春
2019/9/7 10:49:15 佛教人文与科学
![](/asp/image.asp?m=0&w=gh_02562acb2a0f&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tc4RLumAzpHGBuUxdMAib08tdvxX2V5rXmtMc4YbHaY9tx88wYSbibQ6GOGmAhMNqnForajYlyeppJ1NnqG1icNjQ/640?wx_fmt=jpeg)
唐代着名诗僧,自号寒山子。姓名、籍贯、生卒年均不详。约于唐玄宗及代宗年间在世。早年为官,因仕途坎坷,遂周游四方,后隐居天台翠屏山。其地幽僻寒冷,暑天亦有雪,故名寒岩。好吟诗唱偈,每有篇句,即题于石间树上,与台州国清寺僧封干、拾得为友。他自称作诗600余首,现仅存诗300余首。他的诗歌风格幽默、诙谐,机趣盎然,有写山林景致、隐逸情趣之作,又兼讽喻世态人情,思考人生哲理。禅佛精奥尽入诗中,是诗僧申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
寒山多幽奇
寒山多幽奇,登者但恒慑。
月照水澄澄,风吹草猎猎。
凋梅雪作花,杌木云充叶。
触雨转鲜灵,非晴不可涉。
【赏析】
这是一首喻道诗,通过描写寒山的幽奇,暗示佛道之境的奇诡。
山幽在月照如水,水清如镜;山奇在百花凋零时雪花飘飞,百叶凋敝时舒云作叶;山灵在触雨即转鲜,山寒使登者心慑慑,非晴不可涉。这一幽奇寒灵之境,正是高不可攀的道境。欣逢甘露,则心灵滋润,灵性勃发,然则只有以晴和的心境,安泰的心境,方可登上寒山绝顶。即如去妄明心方可见性达圣一样。
![](/asp/image.asp?m=0&w=gh_02562acb2a0f&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tc4RLumAzpHGBuUxdMAib08tdvxX2V5rXANpHPp1QcZqwnEle8LsoRZicohRdg4GdSIWDB69gDUA6wZR4bAVUmibA/640?wx_fmt=jpeg)
一住寒山
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
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
【赏析】
这是一首自白诗。通过描写悠闲的生活,展示超凡脱俗、无念无欲的心境。
在作者心中,世间万事皆休,已不足以使他挂在心上。这样,作为诗僧的他,每有闲暇,便题诗石壁,自然随缘,就像绿水上的不系之舟一样轻灵自在。
短短一首小诗,是一代奇僧寒山心灵的典型写照。另一首美诗亦可对照一阅:“不学白云岩下客,一条寒衲是生涯。秋到任他林落叶,春来从你树开花。三界横眠闲无事,明月清风是我家。”
鹦鹉宅西国
鹦鹉宅西国,虞罗捕得归。
美人朝夕弄,出入在庭帏。
赐以金笼贮,扃哉损羽衣。
不如鸿与鹤,飖扬入云飞。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讽喻诗,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无羁无绊的高远心境。
鹦鹉原为自然界的野鸟,生活在广阔无垠的西域,可是一朝为人捕获之后,终日为美人戏弄,出入于深闺绣阁中,生活圈子何其狭小。再加上整日关在金笼里,无法自由展翅,以致翎羽俱损。与逍遥在大自然中的鸿鹤相比,显得多么可怜!
前六句写鹦鹉的遭遇,铺陈有致;后二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壮迈的情怀。
宋代僧人定诸亦有一首《咏鹦鹉》:“罩向金笼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不须一向随人语,须信人心有是非。”大意为:你羽毛美丽,却罩在金笼里;歌喉动人,实属世间罕有。可你不应该总是随入学舌,要知道人心是非太多了。表面上是指责鹦鹉不该人前学舌,实际上是道出人间是非太多,表达作者放下一切尘俗是非、一心趋道的心境。
![](/asp/image.asp?m=0&w=gh_02562acb2a0f&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tc4RLumAzpHGBuUxdMAib08tdvxX2V5rXR8g0UXAjFvibXCvec88bpNP8gLiazIRSxGDNaX9gIRaNxTyriaO7gv3Ww/640?wx_fmt=jpeg)
狗多分不平
我见百十狗,个个毛狰狞。
卧者渠自卧,行者渠自行。
投之一块骨,相与啀喍争。
良由为骨少,狗多分不平。
【赏析】
寒山之诗以奇见长,无奇中见有奇,多为后人夸赞。这一首通俗无奇的小诗,以狗喻人,以冷峻的眼光看待俗世,讽喻了世人为蝇头小利而争斗不止,从而展示了至深的哲理与人生的真谛。
本来是相安无事,卧者自卧,行者自行,自从有一点蝇头小利出现后,则烽烟顿起,争耗不休。原因终究不外乎狗多骨少,分配难均。世间多少纷争大致均起源如此,无论是国之争、家之祸……
他的另一首哲理诗《人生不满百》也是家喻户晓:“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自身病始可,又为子孙愁。下视禾根土,上看桑树头。秤锤落东海,到底始知休。”
明代高僧宗林的一首《观鱼》,摸索人、鱼之间的关系,昭示世人超脱尘世的哲理:“鱼在水中生,人在水中死。贪饵鱼上钩,失脚人下水。人死鱼腹肥,鱼死人口美。吁嗟鱼与人,恶乎不知此!”
忍辱护真心
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赏析】
这是一首时常见诸寺庵的修道禅诗。
贪、嗔、痴是诸多烦恼中最为毒害众生的“三毒”,亦为习道之大忌。而嗔怒即心中之火,能将你所有的修持的功德,统统付之一炬!所以戒怒势在必行。而要真正行道积德,必须忍受现实的一切屈辱与苦难,以保持真实不妄之本心。这是佛门典型的修行方法,即忍辱戒怒,以护真心。
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赏析】
这首诗是寒山诗歌中的代表作,寄山道寒岩的描写,展示诗人空寂超然的心境。
山路幽寒,滨涧凄冷,时有鸟啾,山空无人,清风洗面,落雪积身。前三联描写了山水、气候、环境,浸淫了渺渺的寒意与枯寂的情趣;尾联写山中不计年,超然不晓世时,以示作者超然物外的心情。
全诗每句句首均用叠字,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赋予本诗特殊的韵味。
![](/asp/image.asp?m=0&w=gh_02562acb2a0f&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tc4RLumAzpHGBuUxdMAib08tdvxX2V5rXOzVs1O1gQlGJz0tFZe3oxpFSEsTeP3NQqjCgU9TylzwQXuLdzJeYvA/640?wx_fmt=jpeg)
敬请关注,欢迎投稿!
![](/asp/image.asp?m=0&w=gh_02562acb2a0f&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tc4RLumAzpFlto1C4ULXichcXVst7UFQoG2tZB5PKlE82ERLNp8zLp7NcDEZMRzQg7ia6Tj2uc0ibAJGoX2rX7d5g/640?wx_fmt=jpeg)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佛教人文与科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