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不知人,人不知神
2019/11/21 10:57:29 佛教人文与科学

    

     人们只会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事物,或是去证明它,而对于看不见且还未得到证实的事物,人类大多数时候是持怀疑态度的。

     就好比维度空间这一说法,人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中,这是几乎所有人认同的事实,然而,近年来,却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人类是生活在四维空间中的,而整个宇宙一共有21个维度。

     但试问一下,科学家就连四维空间的真假都未能证实,人们又怎么能够认同宇宙一共有21个维度存在呢?

     科学家认为,人类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受到了三维空间的束缚,我们思维受到了传统观念的限制,以至于我们无法想象出四维空间的模样,也无法认同四维空间。

     打个比方,一台处在三维空间中的电视机,我们可以看到,出现在电视画面中的人物是二维的、平面的,但电视中的人却没有感觉。

    

     但生活在三维世界中的我们怎样和二维世界中的人解,?二维世界中的产物也无法理解,这就大脑受到思维模式限制的表现了。

     同理,蚂蚁是三维世界的产物,但在蚂蚁的眼中,世界就是二维的,物体没有上下,只有左右之分,而即使我们将一只蚂蚁置身于一个立体上,蚂蚁也认识不到自己正在一个立体物上行走。

     但也有学者提出了可怕的想法,蚂蚁无法认识到三维空间的存在,因此,在蚂蚁的世界中,人类是不存在,那么,人类无法认识到高纬度的存在,是否就意味着人类无法感知到神的存在呢?

     该理论不仅让人细思极恐,但事实是,虽然人类目前还没有办法找到四维空间的突破口,但人类依然可以证明,四维空间是存在的。

     就好比说莫比乌斯环以及克莱因瓶等等,这些物品都是三维世界无法还原,因为它们都是四维空间的产物,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找到四维空间的入口是迟早的事。

     蚁不知人,人不知神,神不知佛,佛遍知世界。佛经对宇宙有着彻底而准确的阐释,为什么相信释迦摩尼佛的言论呢?

    

     我们来听听五明佛学院索达吉上师仁波切对此的开示:

     “那因明的重点抓哪些呢?第一个,抓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成为量士夫,这是我们学习因明的重要内容。要通达释迦牟尼佛是量士夫,基本的条件必须承认前世后世存在。在《成量品》中,前面着重建立量,然后抉择前世后世,过了以后宣说释迦牟尼佛是世间中唯一的量士夫。可见,也叙述了这个道理。那么,释迦牟尼佛成为量士夫是通过什么样的理由来抉择的呢?

     ◎他能了知一切万法,

     而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就是他无误了知并抉择了四谛——苦集灭道,这是释迦牟尼佛唯一的特点。跟任何外道、仙人、婆罗门等相比,这些智者和学者(如科学家。编者注)都没有这个特点。所以说,我们学习因明的时候应该抓住重点,这一点相当重要。”

     真正的导师,他自己相续中的一切智慧和方便可以无误开示其他众生。就像《释量论》里面所讲的那样,如果自己不知方便,那对他人宣说就非常困难。“方便生彼因,不现彼难说。”有这么一个颂词。意思就是说,声闻缘觉,他们自己尚且不能如实了知一切万法的真理,那摄受众生,为他人宣说,就更有一定的困难。

     ◎相续中所有的无明烦恼障和习气障全部都断根了,全部都断除

     “修习方便明万法,”也就是说,经过漫长时间精进修行,大乘菩萨的智慧已经圆满了,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全部都已经通达了。智慧通达的同时,相续中所有的无明烦恼障和习气障全部都断根了,全部都断除了;所以能了知万法,而且一切断证功德圆满。断证功德圆满的就是佛陀,佛陀就是世间唯一的遍知,这一点可以成立。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在整个世间中佛陀是唯一遍知一切万法的智智,任何学者、智者都无法与他的智慧相比,这一点大家也应该清楚。这是佛和其他果位的差别。

     ◎《大藏经》深奥的意义,唯一一切智智的智者才可以通晓

     佛陀具有一切智智的智慧,那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推理能了知呢?“言词特征”。对佛陀言词的特点,如果我们如理如实通达、决定,已经确定无疑,那么就能推知语言的来源肯定有不可思议的智慧。也就是说,佛陀的智慧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推知的呢?可以这样回答:佛陀的教言我们现在可以看见、可以照见,通过阅读佛教的《大藏经》之后,我们就会明白,这样深奥的意义,唯一一切智智的智者才可以通晓,一般的凡夫人绝对不可能通达。

    

     ◎四谛真理,任何人也没办法推翻

     佛陀的教理,尤其是他所宣讲的四谛真理,任何人也没办法推翻,因此说词句是非常重要的。言词的特征如果决定,也能了知前生。所谓前生,是指这种言词的来源肯定有一个瑜伽现量。它前面肯定有获得无我智慧的瑜伽现量,否则,这么深奥的道理怎么能说得出来呢?以前的佛陀怎么是遍知者呢?我们通过现在的道理可以了知。

     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断定我们未来会成就瑜伽现量呢?我们可以通过推理了知。前面的佛陀是怎么样修道的呢?他们是依靠自己心的力量,经过漫长时间地修学,在圆满福德和智慧资粮以后才成就这样的果位;那么,我们现在这些人也通过积累资粮、圆满修学、圆满串习,漫长的时间过后,也可以获得如释迦牟尼佛一模一样的瑜伽现量。

     所以我们只有两种推理:第一种推理,用佛陀的语言来了知佛陀是遍知者;第二种推理,我们任何一个人通过现在的修行,未来都可以成佛。将来成佛的原因有二:它的所依稳固之故,遮除了其他边的缘故;通过这两种推理可以建立我们自己将来会现前瑜伽现量。

    

     ◎第一,佛陀彻知一切万法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建立佛陀就是遍知。一方面,佛陀彻知一切必要之义,以这种道理可以论证佛陀就是遍知、量士夫。另一方面,以彻知一切万法的意义的推理可以了知佛陀就是遍知。有两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的意思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你要知道佛陀是遍知,不一定需要以了知无边无际的万法来成立,但是应该了知的一定要了知,对一个人最重要的希求,要满他的愿,所以对最重要、最主要的问题必须要精通。如果精通了这个学问,那就可以叫做遍知。比如说世间当中,这个人叫智者,因为他是专门研究物理学的学者,所以人们称之为智者。可是,这位物理学学者对天文、地理会不会精通呢?不一定精通,但是人们却称他为智者。以这个比喻可以说明“佛陀就是遍知”,因为他了知一切众生最需要的事情的缘故,所以称为遍知。这个时候有些人可能会怀疑:主要了知的事情佛陀倒是知道,但是万法是不是不知道?这不用怀疑,下面会给你回答的。

     ◎了知解脱的方法才能叫遍知

     世间中,沉溺在三界轮回里面的可怜众生,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就是赶快、迅速离开三界轮回的痛苦。对每一个众生来讲,这是迫不急待、极其需要的一件大事。比如说监狱中有一位非常痛苦的众生,对他来讲,其他的事情:监狱里面所有建筑物的分析,监狱里面的其他知识,这些并不是很重要,他只想从这里面解脱出来。对这样的人来讲,了知解脱的方法可不可以叫遍知呢?可以叫遍知。按照《释量论》的观点,佛陀是遍知的唯一理由就是佛陀无误宣说了四谛法门。这个四谛法门,世间任何一位学者和智者都根本不能通晓它的奥义。因此我们要知道:众生要离开痛苦,首先必须要知道痛苦,进而了知痛苦的来源就是集谛——业和烦恼。那么,这样的根或种子是依靠什么样的法来断除呢?依靠道谛。依靠道谛来断的话,最后就会出现灭谛的果。所以,四谛对希求解脱的众生非常重要。

     佛经中有个比喻,一个人的心脏中了箭,对这位病人来讲需不需要分析:箭的质量是什么样?从什么地方射来的?它的长短是多少厘米?这些并不是很重要。应该把箭拔出来并进行医治,让他的痛苦早日解除,这一点才很重要。同样的道理,我们这些众生现在已经中了烦恼、痛苦的箭,从这些烦恼、痛苦中马上获得解脱,这才是非常关键而且极其需要的一件大事。所以说,佛陀为众生宣说了四谛法门,宣说了缘起空性,这就是成为遍知的最好理由。

     这可不可以称为遍知呢?可以称为遍知。这里说“主要之义不欺惑,乃是遍知如众聚。”众聚指众人聚足,或者说人全部来了。“人全部来了”,这需不需要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来呢?不需要,只要应该来的全部来了就可以这样说。或者为了治病而配中药,我们很多中药医师会知道,“中药全部齐全了”,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中药全部都齐全呢?不一定。但医生却说:这个病人来了,药全部具足了。“你把药全部带走”,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药他全部要背走呢?不可能。但是人们平时说话的时候却说,你把药全部带走,这种说法倒是有的。同样的道理,因为佛陀了知四谛法MEN,所以可以称之为遍知——知道一切万法。可见,佛陀称为遍知的一个理由就是佛陀通晓一切必要之事。必要之事是什么呢?就是众生最需要解决的事情,也就是解脱。

     ◎解脱大事唯一佛陀能解决,其他任何凡夫众生无法解决

     解脱大事唯一佛陀能解决,其他任何凡夫众生都不能解决,世间中虽然有很多智者、学者、理论家和文学家,但是他们有没有力量、智慧或者说办法,让众生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呢?这样的人一个也没有,他们自己在临死的时候也非常可怜。你们看一看科学家的传记就会知道。有时候,我不想看他们前面的贡献,只想看他们临死的痛苦。因为,不管他们在世间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奖,获得了什么样的荣誉,但是当他们离开人世的时候,完全比不上我们山谷里面一般的老修行人。这些老修行人虽然在世间法方面没有他们那么精通,但是他们临死的时候却知道自己的心怎么样转为道用。

     公元两千年前佛陀就说一杯水中有八万四千虫,当时人不理解,直到后来虎克发明显微镜才看到微生物,我们惊叹佛陀的睿智,如此遍知智慧是应学习的,何况佛陀功德远远不止这些,无边无际,无穷无尽。

    

     敬请关注,欢迎投稿!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佛教人文与科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