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渴望的是法治,而不是每次热搜后的大张旗鼓
2022/6/13 16:56:17 木蹊说
这两天,唐山开展了 “雷霆风暴”专项整治活动。
效率有多高呢?
之前的什么蛋糕店老板、还有ktv驻场歌手等人的实名举报案件,一天之内就全都给办了,人也都抓到了。

很多网友纷纷点赞。
但点赞的背后,我还是想问:
如果没有这次的刷屏热搜,如果没有那么多人的关注,如果没有几大官媒的责问,唐山会好吗?正义真的会来吗?
01
1982年,中国的根本大法进行了一次革新。
那次调整,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以往都是放在“国家机构”之后的。
次序的调整,反映了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原则———公民权利优于国家机构的权力,保障公民权利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前提。
后来,邓同志还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反复批判了把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威望上”的人治思想。
不断强调要重视法治,坚决反对人治。

什么是法治,简单点说,就是依法办事。
唐山事件,行凶者不乏惯犯、累犯,涉黑事件不是一起两起。
而如果没有这次热搜,绝对不会有那么多人站出来公开举报、谴责。



那问题来了,难道没有热搜,就不能依法办事吗?
难道只有上了热搜,群众才能感受到法律的正义吗?
目前正在进行的专项行动,是法律推动的吗?不是,是人推动的。
本质上,这仍然是一个特殊性的,带着强烈权威意志的行为,而不是法治国家的自觉推动。
看看这几天,一些地方为了表示响应扫黑行动,操作已经过了。
某音有人说某地大晚上的把一群食客围起来,这是在保护他们?平时也都是这样的吗?

专项运动之后呢?
热搜降了之后呢?
群众遗忘之后呢?
唐山的法治,还会如今天这般雷霆万钧吗?
如果制度是完善的,那么,根本无需那么多的专项行动。
02
很多法治犬儒一再强调,法治就像冬天起床一样,是循序渐进的,是系统性工程,不可一蹴而就。
但问题是,现在中国的法律至少在条文上已经相当完善,一点不比美国的少。
所以,法治缺的不是法,缺的是“治”,多的则是“人为”的干扰。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福建欧某中案件。
因为欧某中与邻居欧某发等三人因土地问题发生地块纠纷,就被当地村霸多次骚扰。

欧某中不是没有举报过问题。
他的诉状中提到,邻居有亲戚关系,有保护伞,所以多年反映问题无果。
保护伞是怎么来的?
2014年8月,《南方周末》曾刊出一篇关于村官涉黑的报道,记者提取了1992年到2014年间,146份农村涉黑的判决书。
这份样本显示:
在农村涉黑案件中,约有三成村官参与涉黑;村官涉黑的农村主要分布在沿海、城郊,或是矿产、人文资源丰富的地区。
官涉黑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村官蜕变成黑社会组织头目,一种是黑社会组织头目被包装成村干部。

国家有法吗?
有。
但村里有伞啊!
这些伞到处张贴关于“法治”的大字报,但跟这些人谈法治,多说一句都是自取其辱。
03
唐山事件发生后,很多人在讨论什么男权女权。
男的说,凭什么我们要上!
女的说,你们怎么就不上!
我们为什么要掀起这样的讨论,法律明明就对见义勇为实行了严苛的限制条件,明明就规定了不准打架斗殴。
所以,我们的人身安全责任就要由相关部门来承担,专业领域的事由专业人员来做。
我们强调美德是必要的,但美德也需要法律的护航。

南京胖哥见义勇为,被歹徒连捅三刀,如今生活困难
我们总是在讨论该不该扶老人,其实讨论的不是该不该扶,肯定该扶!
人们只是担忧扶了以后会出现的各种后果。
被讹了怎么办?
反而被当成凶手怎么办?
见义勇为的过程中收到了伤害算谁的?
那么,谁该为这些担忧买单?
对个体所有的道德批判,其实都是是无用的,只有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催生社会的道德感。

04
我反对把这次的专项行动拔高以及美化。
这不是冷嘲热讽,而是一种关切。
对人格尊严的关切,对法治的关切。
很多时候,我们正义的伸张靠的是什么?
是受害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是很多人跪在法院门口,是几个名人写什么公开信,是自媒体、微博的揭发。
唐山案件,就是靠正义人士上传网络,期间,他饱受电话警告、骚扰的痛苦。

遭刑讯逼供的念斌,沉冤八年,最后被判无罪释放。
靠的是法治吗?
不是,靠得是他的姐姐念建兰8年期间,一直四处求助为弟弟伸冤,从未放弃。

很多人都说什么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正义之所以来了,不是因为法律定期上席,而是因为念斌姐姐的不离不弃。
不是什么正义降临,法治春天。
而是无数个绝望的夜晚,无数个艰难的守候换来的。

所以,在我的文章中,我从来不会扯“正义什么会迟到,但不会缺席”这样的空洞废话。
正义,绝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有时候,它需要血的代价,就像这次唐山事件一样。
而只有法治的真正落实,正义才能实现自己的巡回入席!
05
有人说:“愤怒要有价值,反思要有意义,最核心的就是要形成良性的法治社会。”
举个例子:法治离我们的距离,和996离我们的距离,是成反比的。
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很多公司实行996无疑是严重违反了公共意志。
但就是这样一件事,在今天却有很多人为此辩护,甚至说要“珍惜996”,是福报,你不干我干。

都是违反法治,我们对唐山案很愤怒,却对996习以为常。
这就是当下我们的困境——我们对法治其实太不敏感了!
每一次对法治的重视,都是被鲜血唤醒,然后被宣传感动,最后被时间遗忘。
就像我现在在谈法治一样,说了一大堆具有法治精神但又回避了本质问题的话,其实每一句都是法治的忧伤。
我们渴望的是法治,而不是热搜后的大张旗鼓。
这是我最深切的呼唤,也是意料之中的然并卵废话。
但这种废话,必须要天天讲,日日讲,每个人都讲。
如此,废话,才能变成一句能被落实的话!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蹊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