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社会是怎么形成的?
2022/6/17 17:00:24 木蹊说
当我们把所有的关注度,给到唐山的时候,这个地方的黑暗终于开始被阳光驱散。
如今,越来越多的唐山市民站了出来,积极检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唐山线上线下的举报案件,已有近千起!涉及到的人,也是大有来头。

让我感到吃苍蝇的是,那个得到很多人支持的蛋糕店店主,突然删掉了自己之前的举报视频。
并反咬一口,谴责网友和媒体们利用他的视频,抹黑唐山。

哎,可能这就是人性吧。
当自己需要伸冤的时候,躺在地上打滚,当自己被群众抬起来的时候.......却.......
将来他要再落难,我一定送他几句正能量,让他不要抱怨,不要”抹黑“。
不过我也能理解,毕竟他也受到了压力。
这两天,有个在北京的唐山人举报去年年底时,自己七旬独居父亲,遭到当地村干部殴打。
派出所一直说在调查,但拖了半年多始终没有结果。

矛盾的起因,是因村子里推荐入党积极分子的时候,他的父亲发现儿子的入党申请书已经交了半年多,名字却不在推荐名单中。
相反,一些受过行政处罚的人名字反而在列。
父亲气愤难平,向左家坞镇政府实名举报。结果在某天晚上,村干部李某华到他家中砸坏门、玻璃,并殴打他的父亲。

随着唐山举报热线的开头,他拨打了电话。
到了14号,唐山干部就远赴北京找到他,说案件受到了重视,并专门成立专班开展工作,不过,他们也是要求其删微博。
说如果把微博删了,给他们10天肯定帮其解决问题......
其实,这宗恶劣事件真的折射出了不少东西,也照出了某些地方势力互相勾结,互相袒护的现实。
最近,我看了《南风窗》的一片老报道,作者对黑势力如何勾结保护伞,保护伞又如何袒护黑势力,做了很深的研究。
今天贴出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正文:
01 熟人社会网络
要准确认识黑社会的「生存之道」,需要有一种生态学的视角。
黑社会不是单个犯罪集团,而是由众多犯罪个体、松散的犯罪团伙、有经营头脑的组织者整合而成的体系。
黑社会与正常社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必定嵌入在市场社会、人情社会、权力网络之间,并从中汲取营养。
因此,一个完整的黑社会体系必定有一个联系色谱:黑、灰、白等成分都有。
犯罪集团生存的秘诀在于,它努力保证其底色是灰色的,而不是黑色或白色。
一个县域社会有几十万人口,但真正有权有势的或许只是几百个人。
这几百个人里面有两三百个科级以上干部,然后有几十个较有影响力的各行各业的老板,再有就是几个有头有脸的江湖人士。
笔者在县城调研时感触非常深的是,这几百个人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熟人社会网络,他们之间即便不熟悉,也大致了解各自的底细。
身处网络中的一个人,如果碰到什么事需要找到网络内的任何一个人,一定就可以不费力地找到。
其中,公安局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它是权力的交汇点,也是信息集散地。
说它是权力的交汇点,这很好理解,因为它是县城里唯一合法掌握并可施展暴力的机构。
说它是信息集散地,是因为公安局是唯一可以毫无阻力地接触社会各个角落的机构,它本身就是一个情报中心。
在这个意义上,黑社会的一些情况不可能不被公安局知道。
笔者访谈了多个公安局的中层干部,他们在掌握信息上绝对是专业的。
关键在于,信息要呈现为无可辩驳的证据,就变得复杂了。
一般情况下,黑社会老大不会以犯罪分子头目的脸面示人,他们都注册有公司,或从事一些正当职业,许多老大都是跨行业经营者。
这些老板也因此交游甚广,肯定可以进入这个县的经济圈子,和正经生意人相熟。他们也会因为从事经济活动,和地方政府领导、公安部门相熟。
事实上,仅仅从生意的角度上说,黑社会老大也必须嵌入到地方权力精英网络中。

02 产业灰色地带
黑社会生存的基础当然是暴力,但终极目的仍然是获取利益,而暴力获利的成本实在是太高。
黑社会要长期存在,必须有赖于产业支撑;只不过,其产业利润很大程度上来自由暴力威胁所维持的垄断市场。
黑社会从事的产业具有一定特点。
黑社会成员基本上都是草根出身,不太可能出自大资本,也没有多少文化知识,这就注定了这些黑社会组织只能从事一些低端产业,比如经营宾馆、娱乐场所,从事建筑等行业。

这些产业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和各方打交道,黑社会组织因此具有一定优势。
比如,宾馆、娱乐场所往往是黄赌毒等黑色产业的聚集地,一般生意人不愿意冒风险。
排除干扰的最好办法是,和那些有势力的地方力量合股经营。
再比如,这些年城市资本开始大举下乡,各个县城都在搞房地产、工业园区,实力雄厚的老板们做一些资本运作,进行产品营销即可,也不在乎低端产业的一点小利益。
但这些高端行业要在地方社会顺利发展,又少不得低端产业的配套。
典型如碰到征地拆迁问题,大企业当然不愿意碰这个矛盾,而将相关业务“转包”给那些具有黑社会势力的拆迁公司是最保险的做法。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必定有黑社会主动或被动地介入其中。
他们之间分工明确,台面上的老板负责规范经营,黑社会势力则负责维护垄断市场秩序。

县城房地产除了一两间外来大资本,很大一部分由本地资本投资。
而无论是本地资本,还是外地资本,其大多数下游产业土石方工程都由具有黑社会背景的公司承担。
土石方有两个直接相关的垄断业务:河道砂石开采和拆迁。
河道砂石开采是土石方工程的重要基础,它之所以容易被垄断,与这一产业的资源稀缺性有关:它同样受到相关部门的严格控制,一般老板难以进入这一领域。
至于拆迁业务,大家心知肚明,因为只有暴力才能“突破”钉子户抗争难题:在政府对于使用暴力越来越慎重的情况下,黑社会的非法暴力已经成为一些地产商的依靠。
03 黑社会的两条“底线”
黑社会要长期生存下去,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一是来自黑社会内部的斗争,团伙之间、老大之间,如果竞争失序,就有可能两败俱伤;
二是来自精英网络内的变化,一个老大过于嚣张,或其保护伞意外落马,都有可能招来灭顶之灾;
三是来自产业经营能力,如果经营不善,也可能导致黑社会团伙难以为继。
这两年地方政府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对于这个县城的娱乐业而言,这无异于釜底抽薪。
直接原因是,当地公安部门严厉打击黄、赌、毒,使得这个行业的风险极高。
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是,当地黑社会势力在前两年元气大伤,势力最大的团伙老大被抓,他们所控制的娱乐行业当然也再难成气候。

一般情况下,公安局的主要领导都是异地任职,这会对黑社会势力的生存网络造成冲击。
如果新局长实力雄厚,且很想有一番作为,当地黑社会团伙要么屈就,稍微收敛一些;要么就想尽各种办法,尽量与其勾连上关系。
在笔者的调研中,负责治安的干警和派出所所长就直言,他们刚上任的时候,都有团伙头目通过各种熟人关系前来套近乎、请吃饭。
甚至有头目明确请求,每年自愿缴纳一定费用,但要让其经营的色情场所少受检查。
这当然遭到了严词拒绝。除了公安干警无法被收买之外,这个团伙承诺一年缴纳的费用,还不如被抓一次罚的款多。
在公安局内部人士看来,完全将黑社会根除困难重重,因为黑社会所赖以生存的网络很难拔出,需要非常艰苦的努力和高超的博弈技巧。
一个管理得当的黑社会团伙,马仔们犯事一定不会供出其小头目,而小头目犯事也不会供出老大,大多数老大被抓进去了,也会尽力保护其保护伞。
为什么?这得益于黑社会内部的组织保障机制。

有经验的团伙成员都知道,供出其同伙很难减轻自身刑罚,严守秘密却会得到“组织”的奖励:
家人优待,出来后本人也会受到重用。
而老大们之所以不会供出其背后的保护伞,主要是基于维护团伙的生存网络考虑。
老大们想出来混,就不可能做出损人利己之事,否则有谁还愿意提供保护?
因此,江湖义气并不仅仅是黑社会的意识形态,更是团伙生存的技术要求。

而从公安局破案的内部视角看,案件的不同类型决定了破案力度的不同。
治安案件和较轻的刑事案件一般由派出所和治安大队管辖。
他们办案的技术条件有限,不可能深入追踪普通案件的背景。
而如果让刑侦大队来主办案件,则可以非常方便地使用各种刑侦技术(如调取犯罪嫌疑人的所有信息,采取必要的监控措施),很容易掌握案件背景,并挖掘出案中案。
理论上,只要刑侦大队不计成本地投入,绝大多数案件是可以侦破的。

因此,老道的黑社会团伙,一般都会尽力避免采用非法手段来做事。
即便不得已采用暴力,也会有效规制暴力程度,尽量不发生刑事案件。
他们都知道,一旦出了人命,就会把事情搞大,后果便难以预测。

黑社会团伙也要懂政治。
现在一些普通的政治常识已经融入公安局的办案规律中,这个大多数黑社会团伙都知道。
比如,在“扫黑”时期,大多数黑社会团伙都懂得这个时期要收敛一些。一些善于经营的团伙势力,甚至还会主动给公安局提供合适的“战绩”。
而但一些更深层次的政治,就要考验老大的智商了。
原题为《县域黑社会的生存之道》,有删改。作者吕德文,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半月谈》特约评论员。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蹊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