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留在三亚的八万游客,回家的路费够吗?
2022/8/7 16:46:28 木蹊说
01
海南又有疫情了,很多人抱怨,自己这几天做的核酸次数,比打卡的景点还多。
网上说:“现在被关三亚的,和几个月前被关上海的可能是同一批人。”
说实话,挺同情这些游客的。
好不容易跑毒成功,却没想到“毒圈”又刷新了。
好在三亚搞得比很多地方都有人味。
据我正在被隔离的读者反映,他们的隔离酒店挺大,可以自由在酒店里活动,住宿费减半,餐饮也有保障。海滩还是开放的,每天还看到有人在冲浪。
不过,当地酒店住宿价格,又实在是一件考验“钞能力”的事儿。

这些滞留在三亚的游客,少说要滞留一周吧?
多住一周,就要多花7000多,这基本是工薪阶层一个月的工资了,再加上回去翻倍的机票价格......阿弥陀佛。
面对防控,每个人的财务免疫力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江西小周被隔离。
那我觉得问题不大,工资不够了,可以管大伯、三伯要。
甚至可以随便卖掉名下的一套房,直接在三亚置产。
隔离期间还能多加几个美女的微信,让她们深度学习一下自己的朋友圈。
但如果是省吃俭用几十年的二舅,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本来老人家好不容易咬牙拿出了积蓄,想要圆自己一个天涯海角的梦。
可怎么能都想到,1万的预算,突然就变成了2万甚至3万。
这已经超出银行卡的存款数额了。
怎么办?
在老家,二舅们还能骑着破三轮载着母亲,去排除万难,争取胜利。
但在酒店,他们只能欲哭无泪,精神内耗。

02
无论是科学还是现实,都一次又一次告诉我们,新冠病毒都不会像SARS那样,大家闭门克服一段时期,它就消失了。
南京、上海、成都、宿州、三亚.......以及始终没停过的瑞丽。
像盲盒一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被折磨的地方会是哪个城市。
这病毒,真是没有底线。
但也不知道,它和一些人的底线比,谁更低,谁更毒。
我现在做梦都想看老胡发表一篇微博,微博就写:
“国家法治在此,怎么能不反制?如果他们敢突破防疫的底线,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现在,我已经对病毒没啥感觉了。
但对生计这件事很有感觉。
大半年来,我在公司听到最多的事,就是别的公司倒闭、破产、裁员、降薪的消息。
都说时代的一粒灰,在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曾经一个桀骜不驯的同行,一心想跳到大公司,现在却是一心想被国企收编。
吴县长说,“有时候群众的觉悟比较低,只顾到眼前一时的温饱,而看不到今后和将来”。
焦裕禄回答:“眼前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今后和将来。”
工资低点无所谓,最重要的是稳定。

山这个东西,是不能被细看的。
你远远的瞧一眼,还能写出“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绝句来。
可真要你爬上去,可能会让你累的骂娘。
03
2013年,我骑着自行车从丽江奔赴拉萨。
一路上群山连绵,有些山头让人喘不过气,让人窒息。
但双脚还是在蹬着,因为行程只有2300多公里,布达拉宫就在那里,雪山就在那里,熬到了就算胜利了。

但现在我却不知道疫情的头在哪里。
这几年,我也不敢长途旅游了,主要就是怕空降毒圈,也很烦这种到处要看码,到处要报备的旅行。
这样旅行,本身就失去了很多意义。
有时候,它甚至会变成一种内耗。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前提是要有颗安稳的心。
这届年轻人对追求安稳的心,越来越坚定。
老一辈山东人对奥迪有多迷信, 他们现在就对厅局级穿搭就有多狂热。
1968年,马丁.路德.金高呼:我有一个梦想!
2021年,白专家高呼,难道我们指望的是房价很低,工作到处随便找?不会吧?
一个社会有点困难不怕,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看到希望。
怕就怕年轻人的梦想不在是诗和远方,而是眼前的房贷和就业。
哪怕是只是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都面临着极大在不确定性。
“非必要,不xx”。
什么是必要的呢?
人总要寻求经济生活吧,结婚总要办婚礼吧,亲人去世总要去祭奠吧,在家憋久了总要出门活动活动吧。
那时候是个头呢?我们真的疲劳了啊。
谁能听听这届年轻的人声音?听听老百姓的心声?

-完-
知乎、微博、新浪、百家、头条ID:木蹊说
这是一个不说假话的博主,温和吐槽,让人上头。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蹊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