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衰弱比肾虚更可怕,会折寿一半!
2018/1/9 甘草中医

1
脾的作用是什么?
脾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主运化、升清,主统血。中医学的脾除包括现代医学中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外,还涉及到神经、代谢、免疫、内分泌等系统功能。
脾是一个相当低调的脏器,不像心脏、肾那么“受宠”,可一旦脾出了问题,身体的各种毛病就接踵而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患者去医院看诊,明明是不同的病症,医生都说是脾虚惹的祸!
2
脾虚的病因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都能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

1.脾气虚
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
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
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
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3
脾虚有哪些表现?
在中医理论中,脾虚泛指是脾气虚损造成的一系列身体脏器失调的多种生理现象。包含运化失常导致营养吸收出现障碍,水液失于布散导致体湿痰多,甚至是出现败血症。

从口看脾虚《灵枢·脉度》中提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所以人的胃口和脾息息相关,脾气强则食欲旺盛,想吃东西,脾虚则无味,脾热则会出现口中甘甜,脾气失调才会出现口腻、口苦等现象。因此脾虚不虚从口能分辨出来。

从唇四白看脾虚脾其华在唇四白,首先,我们要知道四白是什么地方。唇四白中的四不是指数字,而是指四方的意思。白,因为正常嘴周围的皮肤是白色的。所以唇四白指的是嘴巴周围的皮肤。

a.唇肿
在《素问·五脏生成篇》记载:“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胃中有火则上行于唇,胃有火,则脾必受灼。所以,唇肿也是脾胃出现问题了。
b.生疮
脾失去运化功能,导致食欲不佳,湿阻中焦,导致口角生疮。这是典型的脾虚湿阻的表现。而反复的口角生疮,则是因为脾胃阴虚造成,而且疮多发于唇部、舌头、口腔两侧和上颚。
c.唇炎
嘴唇总是脱皮,干裂。这是由于脾胃积热上冲,而外受风邪侵袭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秋季我们的嘴唇总是干痛。

d.嘴唇无光
脾气足则唇色红润有光泽,弹性好。而当口唇淡白无光则表示脾虚气亏。
e.嘴边黑
唇四白,也就是嘴边,嘴边黑是典型的脾虚湿盛的表现,脾虚导致身体怠倦,湿气入侵厉害。
从其他方面看脾虚
a.呕吐
脾虚导致胃纳不佳,食物难以克化,脘腹胀满,胃气体上逆,导致呕吐。所以,当出现饮食稍微不注意就呕吐,经常消化不良多数为脾虚造成。
b.多口水
这是由于脾气不足,不能够很好的布散津液,导致口水多向外流。所以发现你的孩子经常流口水,如果没有在出牙期,可能是脾虚,脾气不足造成。

c.胖舌头
胖舌头是夏季脾胃虚弱,导致体内湿气太重的典型表现。
4
脾虚怎么补回来?
说了这么多,最重要的还是怎么把脾补回来,除了常见的药补、食补,保持心情愉悦、多运动是治百病的良方,对脾同样适用!
药物补脾对于年迈之人,或多病之人,或体虚之人,往往“药补胜于食补”,因为药物补脾之力强于饮食养脾。

补脾药物分为中草药与中成药。常用中草药有党参、太子参、人参、黄芪、白术、茯苓、怀山药、芡实、莲子肉、黄精、炙甘草等;常用的中成药有四君子丸、补中益气丸、香砂六君于丸、香砂养胃丸、参苓白术散、资生丸、健脾丸、枳术丸、理中丸、保和丸等。
以上健脾胃的中药,建议在老中医指导下选用。
食物补脾对于平常健康人来说,总以食补为先。这其中不仅指的是常吃养脾食物,更要注意饮食养脾方法。《洞微经》:“太饥伤脾,太饱伤气”,讲的就是日常要忌过饥过饱、忌生冷,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也是对脾胃的一种保护。
材料:绿豆20克,薏仁20克,莲子20克,适量蜂蜜。
做法:将薏仁、莲子和绿豆洗净后用清水浸泡一夜。薏仁加2碗水放入锅内,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20分钟,放入莲子、绿豆煮至熟烂。待汤变温热后,放入蜂蜜。
功效:三味食材不仅可以补脾益气,绿豆和蜂蜜还有排毒养颜的作用。

材料:乌鸡一只,红枣10个,枸杞10克,生姜适量。做法:乌鸡去毛去内脏后洗净,共放入滚水中烫5分钟后捞起沥干水。将以上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煲至烂熟。
功效:乌鸡有健脾功效,红枣不仅能健脾还可以补血,经常服用能使我们的气色变得红润有光泽。

其他补脾食疗方:
1、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2、香菇牛肉汤
香菇10克泡好,瘦牛肉30克先用粉面裹好,汤沸后入香菇,再拨进牛肉片,点入适量调味品,煮沸后即可。

3、炒牛肚土豆丝
熟牛肚50克切丝,土豆80克,切丝后以清水淘洗掉表面淀粉,油锅热后加入少许葱丝和碎蒜,遂入肚丝土豆丝爆炒至熟即可。
4、百合粥
百合、莲子、薏米各适量,同煮粥,加冰糖或白糖调味食用。
5、栗子煲粥
栗子肉20~30克,大米100克,同煮,加白糖或油盐调味食用。

不吃药的中医补脾法1、保持心情愉悦
心情舒畅也能使脾处于一个健康状态。
2、按摩
经常按摩腹部对健脾同样起到保健养生作用。将双手放在肚脐部位,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60次。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亦能调理脾胃。

3、进行脑部放松活动
过度用脑也会对脾造成伤害,所以适当的时候需要对脑部进行放松,缓解紧张,比如静坐,冥想等。
4、运动健脾
经常仰卧起坐,在健脾的同时还能锻炼腹部肌肉。每天进行3次,每次5分钟。尽量不在饭后运动,对消化不好。

更多脾胃虚弱等健康问题,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免费咨询,20000+中医生为您专业解答!
·END·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删除,邮箱:xufy@igancao.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甘草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