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营养搭配误区,90%的人都吃错了!
2018/1/10 甘草中医

随着养生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用全民养生来形容这个时代,一点都不夸张!
全民养生
小朋友要长高
准妈妈要营养充足
上班族要调理亚健康
中老年人一直是养生的主力军
有慢性病的亲朋好友也不断加入养生行列
······
于是,枸杞、三七、人参这些10年前在大家的认知里只属于“药”的品类,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日常饮食中;一日三餐也越来越受重视,不仅要好吃、简易、能饱,还要注意颜色、粗细、品种的搭配,以求营养均衡。

但营养搭配可是一门技术活,很多人容易走进一些常见的营养搭配误区,不仅达不到补充营养的效果,反而越吃营养越流失!那么常见的营养搭配误区又有哪些呢?

Top1:补充维生素靠水果蔬菜
我们总觉得水果蔬菜就是日常的维生素来源,实际上,补充维生素,均衡膳食才是基础,肉、蛋、奶都不能缺。真正存在于水果蔬菜里的维生素没有几种。

比如维生素A和D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里,维生素E的主要来源实际上是植物油、种子和坚果,果蔬里的维E含量也不高。维生素B1在动物性食物、谷类、豆类、干果很丰富。维生素B2的最好来源也是动物性食物和肉蛋奶。维生素B12几乎完全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

真正靠水果蔬菜获得的维生素有维生素K、维生素C和叶酸。所以维生素和水果蔬菜不能划等号,但为了营养均衡,果蔬里的营养素还是不可忽视的。
Top2:吃糖多了容易得糖尿病
一说起“糖尿病”,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种与糖密切相关的疾病,肯定是糖吃得太多导致排出糖尿所致,继而对含糖的食物一概不吃。

医学上的“糖”和老百姓说的“糖”不完全相同。在医学概念里,“糖”是指碳水化合物,包括多糖(如淀粉类)、单糖(葡萄糖、果糖)和双糖(蔗糖)等。而老百姓平时说的“糖”,指的是单糖或双糖。

糖尿病病人之所以尿中含糖,并不是因为糖吃的过多,而是因为机体无法运用摄入的糖。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吃甜食和得糖尿病划上等号,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如果吃糖过多,引起肥胖,又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Top3:食物的营养都在汤里
其实,汤里面的营养价值从来就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虽然味道非常鲜美,但营养价值非常有限。那是因为蛋白质和一些维生素在高温加热下会流失,而且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水溶性低,溶解到汤里的含量也很有限。我们拿大家熟悉的鸡肉和鸡汤做一次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专业版)
汤当中的蛋白质仅有肉的1/15,脂肪却相对较高,汤中的钙、铁、锌等微量元素都远低于肉,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汤当中的钠的含量偏高,对中国人也不是一个好消息。至于汤的味道鲜美,更多的是来源于一些含氮浸出物(比如某些氨基酸、核酸、嘌呤等),绝大部分不具备营养价值。

因此营养师的建议是,要喝汤,也要吃肉哦。
谨记6条营养搭配守则
大鱼大肉“吃掉”钙
高蛋白饮食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所在。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每天摄入80克的蛋白质,将导致37毫克的钙流失;每天摄入240克的蛋白质,额外另补充1400毫克的钙,将导致137毫克钙的流失。这说明:额外补充钙并不能阻止高蛋白所引起的钙流失。

这是因为过多的摄入大鱼大肉这些酸性食物,易使人们产生酸性体质。而人体无法承受血液中酸碱度激烈的变化,于是,身体就会动用两种主要的碱性物质——钠和钙加以中和。
当体内的钠用光了的时候,就会启用身体内的钙,所以,过量摄入大鱼大肉而不注意酸碱平衡,将导致钙的大量流失。

这也是那些大款、常吃宴席(饮食特点是:肉多酒多油多菜少饭少)的人常常莫名其妙地感到疲倦、头晕、体力不支的原因所在!还容易赶上“代谢综合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痛风等等)的时髦病。
狂吃肉和蛋,导致铁“滚蛋”
现在的孩子大都爱吃各种肉类,就是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家长也认为:只要多吃富含铁锌的肉鱼蛋,蔬菜水果吃不吃无所谓。这样就会导致孩子的体重不断的往上升,然后导致孩子得了贫血症。

因为人们膳食中所摄入的瘦肉、动物内脏、蛋黄中的铁多为三价铁,不易被人体吸收,只有在有维生素C和酸味物质(富含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等多种有机酸)存在的情况下,转化成二价铁才能被人体充分地吸收和利用。

而维生素C和酸味物质在蔬菜和水果(如猕猴桃、柠檬、鲜枣、酸枣、橘子、草莓、苹果)中含得最多。如果一味地只吃瘦肉、动物内脏、蛋黄等食物,而不吃或少吃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中的铁质就不能被人体吸收与利用,造成营养的极大浪费,出现缺铁性贫血。
抽烟喝酒营养溜走
每天抽半包烟就会破坏体内25~100毫克的维生素C,每天喝一杯以上的鸡尾酒,享受飘飘欲仙的代价就是使体内维生素B1、B6和叶酸消耗掉,酗酒者缺乏维生素B1也是相当普遍的。

补钙不补镁,吃完就后悔
人们补钙的时候,只注意补充维生素D,却往往不知道要补充镁。钙与镁似一对双胞胎兄弟,总是要成双成对地出现,而且钙与镁的比例为2:1是最利于钙的吸收利用的了。所以,在补钙的时候,切记不要忘了补充镁。

含镁较多的食物有:坚果(如杏仁、腰果和花生)、黄豆、瓜籽(向日葵籽、南瓜籽)、谷物(特别是黑麦、小米和大麦)、海产品(金枪鱼、鲑鱼、鲭鱼、小虾、龙虾)。
碳酸饮料不可多饮
现在的孩子们吃饭时,都喜欢拿饮料当水喝,什么可乐啦、果汁饮料等,这些碳酸饮料中的碳酸会与体内的钙形成不溶性的碳酸钙,会夺走您所吃进去的食物中的钙质,造成钙流失,引起钙缺乏的症状。

鸡蛋吃法多样,吸收不同
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嫩炸为98%,老炸为81%,开水、牛奶冲蛋为92%,生吃为30%~50%。由此来说,煮鸡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

不过,对儿童和老年人来说,还是蒸蛋羹、蛋花汤最适合,因为这两种做法能使蛋白质分解,极易被消化吸收。
·END·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删除,邮箱:xufy@igancao.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甘草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