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养胃日 | 人民日报公布这7大习惯最伤胃!
2018/4/9 17:51:42 甘草中医

     自2006年起,每年的4月9日被国际自然医学和养生工程研究会、世界健康管理联盟定为“国际养胃日”。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习惯的改变,胃病已经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十人九胃”不再是危言耸听,而是赤裸裸的现实。今天,人民日报公布了七大伤胃习惯,看看你中了几条?

    

    

     易被胃病盯上的三大人群

     除了不良的饮食习惯,胃部的发生还跟特定人群相关。

     1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大部分胃病(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胃癌、胃淋巴瘤、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2工作压力大的人

     高压之下,很多人容易出现情绪心理问题,这些是功能性胃肠病的主要原因。

    

     3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

     对胃不好的生活习惯主要是可以导致急性胃炎的饮酒,增加胃癌几率的长期吸烟、高盐饮食、喜好腌制食物等。肥胖同样增加了胃癌的发病率。

    

     根据症状辨胃病

     令人担忧的是,约有半数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胃病。把嗳气、打嗝、腹胀等症状不当一回事,直到腹痛难忍、出现黑便等严重情况时才慌忙就医。

    

     以下各种类型的胃病症状仅供参考,具体诊治请及时就医。

     1胃溃疡

     症状:饭后不久出现的上中腹痛,疼痛可能有节律性、季节性。可伴有恶心、呕吐、反酸、黑便。

     2十二指肠溃疡

     症状:常在饭前开始腹痛,或半夜痛醒,常有节律性、季节性特点,吃点东西可缓解疼痛,可伴有反酸、黑便。

     3胃食管反流病

     症状:典型的反酸、烧心、胸痛,有时还有咳嗽、咽喉异物感,夜间平躺更为明显。

    

     4胃痉挛

     症状:突然发作的胃部剧烈疼痛,可有饮食不洁史,坐卧不安,可伴随腹泻,可在1~2小时后自行缓解。

     5溃疡病急性穿孔

     症状:突发剧烈腹痛,肚子硬如板状,不能触碰。

     6胃癌

     症状:饭后腹部胀痛,或“一吃就饱”,常有恶心、呕吐,偶有呕血。过去有胃病史进来加重,或过去无胃病史近期才发,且伴有贫血、消瘦、不思饮食。

    

     护胃的8个方法

     胃好了,才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消化科专家提醒大家,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及早治疗是杜绝胃病的最佳手段。为减少胃病的发生率,切记饮食定时定量,生活要有规律。

     进餐时细嚼慢咽

     狼吞虎咽不仅在进餐时带入大量气体,导致嗳气、胃胀不适,未经完全咀嚼的食物,也加重了胃的负担,还容易伤到食管。

    

     多吃水果蔬菜

     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有一定的减少胃癌发生的作用。少吃麻辣烫、生冷硬的食物。

    

     必要时少食多餐

     胃的容受性会随着年龄增大以及某些疾病出现下降,此时少食多餐可能有利于避免一些胃胀的不适感。

    

     苏打饼干、苏打水缓解胃痛

     利用苏打的碱中和作用,很多胃酸相关的疼痛不适,可以吃苏打饼干、喝苏打水获得短暂缓解。

     某些食物更易“消化”

     香蕉、米饭、苹果泥、烤馒头片这些食物刺激性小、低渣,又有足够的热量,适用于厌食状态,或从胃部不适刚恢复的人食用。

    

     一定要吃早餐

     不要因工作忙、减肥或睡懒觉而不吃早餐,饮食规律是养胃的根本。

    

     保持一个好心情

     不少胃病与情绪和心态密切相关,放松心情是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吸收的重要环节。

    

     遵医嘱

     治疗、预防胃病的复发还必须按医生的指导,按疗程用药,千万不要因症状稍有减轻就停止服药。

    

     更多胃部不适,点击“阅读原文”免费咨询医生吧~

    

     往期精彩回顾

    

     【今日药膳】小儿脾胃及运化不良的调理!

     痛经的痛苦终于被科学证实,中医治痛经了解一下!

     肿瘤院士研究癌症一辈子,却劝人别轻易开刀!

     中医如何治失眠:入睡困难户的“救星”!

     顶尖科学杂志《自然》:喝酒会致癌!中国人尤其危险!

     给猫狗把脉、针灸你见过吗?宠物看中医悄然兴起!

     【收藏】什么病看中医?什么病看西医?

     ·END·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删除,邮箱:xufy@igancao.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甘草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