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才知道的30条健康常识,看到就是赚到!
2018/7/13 17:50:24 甘草中医

     人人都渴望健康,但你可能真的不懂它。面对微信群、朋友圈、QQ群里的大量健康文章,真假难辨。以下30条靠谱的健康常识,大到用药就诊,小到洗脸刷牙,都在这儿了。

    

     医学知识篇

     1初诊不必挂专家号

     专家号往往一号难求,有些人即使拖着病情等上几天也要花高额挂号费去抢专家号。专家也是普通人,也需要走正常的检查流程才能确诊病情。所以如果是普通疾病的初诊,建议先在普通门诊做完基本的化验检查再考虑专家门诊。

    

     2低头玩手机颈椎增压45斤

     当头部弯曲60度时,颈椎承受的压力会达约45斤重,相当于一个7岁儿童的体重。

     3老咬舌头可能是中风

     老咬舌头不是“馋肉”。一旦发现最近经常咬舌头,或伴有头晕、头痛、走路不稳、言语不清等,就要赶紧就医。

     4体检别放弃直肠指检

     80%的直肠癌可以通过直肠指检被发现,因此即使毫无症状,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直肠指检。

     生活篇

     5刷牙别忘刷舌头

     舌面上许多小的突起乳头,高低不平,极易成为藏匿病菌的温床,并逐渐侵害到牙齿、牙龈。因此刷牙时也应清洁舌头,但不宜用力过猛。

    

     6擦屁股要从前往后

     无论是大便还是小便,女性都要从前向后擦,因为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尿道、阴道、肛门对致病菌的抵抗力越来越高。

     7内裤不要隔夜洗

     一条脏内裤平均带有0.1克粪便,内裤上的分泌物大多是蛋白质成分,如果不及时清洗,很容易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8泡脚水别太烫

     水温太高不仅刺激心脑血管,且容易让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水温以40℃为宜。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存在足部神经病变,对温度的感知能力下降,因此最好用温度计测量。

     营养篇

     9生香蕉吃多反加重便秘

     生香蕉含较多的鞣酸,对消化道有收敛效果,会抑制胃肠液分泌并抑制其蠕动,摄入过多会引起或加重便秘。熟透的香蕉才有缓解便秘的作用。

    

     10大米粥配咸菜营养低

     这是很多消化不好、食欲不佳的人的吃法,这种吃法虽然能饱腹,但营养含量低,建议吃粥搭配芹菜香干、老醋花生菠菜、木耳黄瓜丝等。

     11煲汤别超过2小时

     时间过长会增加汤中嘌呤的含量,进而增加痛风的风险,同时食物中的营养也会慢慢流失。

    

     12吃饭太快影响消化功能

     早餐建议用15~20分钟,中、晚餐则用半小时左右,对老年人来说,每口饭菜最好咀嚼25~50次。

     母婴篇

     13六种情况不要亲吻孩子

     医生一直不推荐对孩子进行嘴对嘴的亲吻、喂食等行为,以下6种情况尤其要注意:1.有皮肤疱疹时;2.感冒时;3.有口腔疾病时;4.浓妆时;5.腹泻时;6.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时。

    

     14三岁后“吃手”有风险

     三岁后还在吮手指可能会导致牙齿排列异常、咬合功能低弱,进而引发用嘴呼吸、口齿不清、语言障碍等问题。

     15宝宝冷不冷,摸后背

     如果后颈已经出汗或者变得黏乎乎,即使手心发凉也是穿多了;若后背发凉,四肢摸起来也是凉凉的,就需要添衣服。

    

     16刚出生的宝宝不需要垫枕头

     新生儿的脊柱是直的,平躺不会造成肌肉紧绷,可以不用枕头。3~4个月:枕1厘米高的枕头;7~8个月:枕3厘米高的枕头;1~3周岁:枕6~9厘米高的枕头。

     运动篇

     17“抱头式”仰卧起坐最伤身

     这种姿势,颈椎和颈部软组织承受很大的外力,若受力不均,容易造成肌肉和韧带拉伤。可虚搭耳朵或双手交叉放于胸前。

    

     18每天健走6000步最合适

     如果是漫步行走,包括每天零散的步行,一万步的运动量可以接受,但如果是快步走或一次性步行,每天6000步足矣。

     19运动时别张大嘴巴呼吸

     锻炼时应保持“鼻吸嘴吐”,如果天气太冷可以用“鼻吸鼻吐”和“鼻吸嘴吐”交替调节呼吸,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咽喉引起呼吸道不适。

    

     20运动完就坐下屁股并不会变大

     臀部变大只存在2种情况:1.通过健身锻炼;2.久坐所致臀部肥大。但剧烈运动后仍不提倡立即坐下休息。

     用药篇

     211日3次 ≠ 三餐前后服用

     “1日3次”不是跟着三餐服用,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成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

     22吃完药(头孢)不能喝酒

     吃完药喝酒可能出现面部潮红、心悸、呼吸困难甚至休克。服药期间以及停药7天内应避免喝酒。

     23退烧药连用要间隔4小时

     退烧药起效时间因人而异,一般0.5~3小时。若两次用药应间隔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4次。

    

     24眼药水不能滴在眼球

     直接滴于眼球,药物刺激角膜后,眨眼次数增多,使药物外流而降低疗效。应该用食指将下眼皮往下拉,将眼药水滴在结膜囊内。

     25输液不能随意调快速度

     随意调节输液速度,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引起静脉炎、造成肾功能损害。

     中医篇

     26有些食物会解中药药性

     萝卜、浓茶、绿豆、咖啡等会影响中药的药效和吸收,最好隔开半小时以上食用,或遵医嘱。

    

     27吃补药上火可能是补错了

     有些人吃完人参、鹿茸等滋补药出现咽喉肿痛、牙痛等上火症状,可能是源于以下3种情况:1.身体本来就不虚,过度进补;2.补错方向,阳虚吃铁皮石斛等凉性药,阴虚吃人参等温热药;3.痰湿、气郁、血瘀体内壅滞时,不恰当进补。

    

     最好在专业中医生的指导下,寻求适合自己体质的进补方式。

     28煎药最好用砂锅、陶器、瓦罐

     砂锅、陶器、瓦罐导热均匀,热力缓和,水分蒸发量少,不易发生化学反应。锡锅、铝锅、铁锅等金属容器则不建议。

    

     29喝中药太苦可以这样做

     凉一下再喝,降低味觉敏感度;一气呵成快速喝完;味蕾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尖,用吸管或汤勺放在舌根处喝药可减少中药的苦味感知,小孩慎用以免呛咳;服药后立即用凉水漱口,味蕾受凉水刺激对味觉的敏感度会降低。

    

     30关于中医六感

     麻:表明气能过去,而血过不来。

     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

     酸:表明经络是通的,可是气血缺乏。

     胀: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鼓胀。

     痛: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

     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去,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

    

     与其等身体不适去医院

     不如从现在起积累靠谱的健康知识

     用知识武装身体,不做医学小白

     更多健康疑问,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免费咨询20000+执业中医师

     - 完 -

     文中部分内容来源:《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尊重原创,传播健康正能量!侵删,小编邮箱:xufy@igancao.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甘草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