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扬帆起航,一帆风顺
2021/2/12 7:00:00 传奇国学

您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恭
贺
新
春
—Happy New Year—

传
奇
国
学
站在岁末的渡口,我犹如一个即将再一次远行的游子,此时的我,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欣喜与憧憬,又有对流逝岁月的感慨与眷恋。
回眸远望,迢迢长路,深深浅浅,曲曲折折,竟有许多讲不完的故事,风不干的泪水。风雨兼程的我们,感受过阳光一样的温暖,经历过酷暑严寒的淬炼。一路走来,总有几桩暖心的事,几幕感动的画面留于心间,尤如一朵朵开不败的花儿,绽放在心灵深处,时时漾着芳香,温暖着我们。
一
帆
风
顺
说过多少话 还是这句话
多少真心真感情
全都是这句话
风吹雨打它不会变化
山高水深它不会变挂
说过多少话 总是这句话
永远是这句话
含辛茹苦 有铁石融化
天长日久 有铁树开花
一帆风顺 又一次说着它
一帆风顺 再一次说着它
也许从黑发说到白发
是真心是真感情
拿起来就放不下
一帆风顺 又一次说着它
一帆风顺 再一次说着它

一岁年轮一岁心,岁月如梭不由人,面对前方的路,我们依然怀揣梦想,不畏惧深沟险壑,不畏惧生命的无常,活好当下,不负韶华,扬帆起航,驶向未来。

新
年
快
乐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祝福大家在2021年里扬帆起航,一帆风顺,千帆竞发!
民
间
习
俗
春联和年画
春联、年画都起源于上古时代的驱鬼习俗。汉魏六朝时代,每至春节,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立桃人,画神荼、郁垒驱鬼。后来发展为门神年画。宋代木版年画开始流行,年画的内容也扩大了,至今仍保存下来的《四美图》就是当时的年画。
春联出现在唐代。宋代写春联更加流行。明代贴春联已经普及全国。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并流传到韩国等地。春联既表达人们的心愿,又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
猪
年
大
吉

年糕和饺子
年糕,又名粘粘糕,谐音“年年高”,包含着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希望。年糕一般用黏性谷物制作。北方有黄米年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少数民族则有糯米粑粑。
北方最流行的新年食品是饺子,又名水饺、角子、扁食。5世纪的时候,“形如弯月”的饺子已经成为民间普遍的春节食品。宋朝以前把饺子称为“角子”,或“水角儿”。元代开始有“扁食”的叫法。明清以来,普遍使用“饺子”一词。
对于饺子的文化象征意义,一般的解释是:“角子”“饺子”谐音“交子”,即交子时的意思。就是象征春节的到来。所以,子时一过人们立刻开始煮水饺,使之成为新年第一顿饭。更深一层的解释,饺子也包含了美食的意思。古代缺乏肉食,包了肉馅的饺子自然是上好食物,民间谚语“好吃不过饺子”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春节时吃上饺子,当然是希望来年有更多的好食物。
新
年
快
乐

除
夕
守
岁
“亲知邀酌团年酒,儿女同争压岁钱。爆竹千家声未息,天衢车马闹如烟。”清末《燕京岁时杂咏》的这首诗描绘了老北京除夕夜晚时百姓家中及街巷里欢庆大年夜的情景。
除夕,古代称“除傩”、“大除”、“大尽”。老北京人称为“岁除”、“除岁”、“大年夜”,俗称“年三十儿”。“除”字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以新易旧曰除,即交替之意;“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除夕”即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之意。
守岁,对年长者来说有岁月易逝之感,有珍惜岁月之意。对青少年来说有新芽茁壮之感,有努力奋进之意。守岁是人生的一个驿站,也是对新的一年的憧憬和向往。守岁也体现了家人团聚,共叙亲情,送旧迎新美好的愿景。
除夕守岁自古传承着祭祀神祖、压岁钱、团年饭、包饺子、踩岁、放鞭炮、围炉聊天、游乐、猜谜语、打牌、玩升官图等众多习俗。
岁
岁
平
安

朝正/拜年
古代国家礼仪中的朝正、团拜和民间百姓之间的团拜、拜年是新年期间强化社会关系、亲情关系的重要活动。
朝正,也称“贺正”、“元会”,指大臣在新年向皇帝拜贺。周代每逢新年,诸侯要向周天子“朝正”,即朝贺新年。古代士大夫也有用名帖代替亲自上门拜年的习俗,一般视为中国贺年卡的起源,现代贺年卡的使用遍及各个阶层。
在家庭内,晚辈清晨起床首先向长辈叩头,并祝愿长辈健康长寿。然后,依次到各个亲戚朋友家向长辈拜年。而长辈则给拜年者压岁钱,祝愿他健康成长。朋友之间也互相上门拜年。如果亲戚朋友多,则拜年活动一直持续很多天。
春节的各项活动是从家庭内部,逐步扩大到亲戚之间,和整个社会的。除夕守岁,初一向父母拜年,然后出门给亲戚拜年。再次,向朋友拜年。再后,人们开始逛庙会。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则男女老少一同上街,赏灯、看狂欢游行--高跷、旱船、舞龙、舞狮、秧歌等。所以,春节是一个渗透到社会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层次的民族节日。
恭
喜
发
财

联
系
我
们

传奇国学
彭绍峰
更多精彩内容
请扫描二维码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奇国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