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制自己的欲望(修身篇)
2021/2/26 7:02:26 传奇国学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想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来提升自己的境界、福报,从哪里做起呢?首先应该从格除物欲做起。我们的吃、穿、住、行都要力求俭朴,不要拿钱来奢侈浪费。

在《群书治要·政要论》上有这样一段论述:“故修身治国也,要莫大于节欲。传曰:‘欲不可纵。’历观有家有国,其得之也,莫不阶于俭约;其失之也,莫不由于奢侈。俭者节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节欲者安。尧舜之居,土阶三等,夏日衣葛,冬日鹿裘。禹卑宫室而菲饮食。此数帝者,非其情之不好,乃节俭之至也。”

考察历史会发现,凡是一国之君,国家之所以能够获得昌盛,没有不是凭借于节俭的。而失去天下,也没有不是因为过分奢侈浪费所导致的。节俭的人,能够合理地节制自己的欲望;奢侈浪费的人,一味地放纵自己的情欲。放纵自己情欲的人很危险,节制自己欲望的人就可以平安了。尧、舜所居住的地方只有三级土台阶,夏天穿着粗布所编织的衣服,冬日也是只穿着鹿皮制成的大衣,他们的衣服都是很粗陋的。禹也是同样,他的宫室非常简朴,饮食非常微薄。这几位帝王并非生来情况就不好,而是他们最大程度地做到了节俭。恰是因为节俭,才能够使天下太平。

也就是说,凡是修身、治国的人,关键点都是在于能够节俭,能够节制自己的欲望。所以《礼记》上有一句话说:“欲不可纵,傲不可长,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中国古人讲:“欲是深渊”。一个人的欲望一旦打开,就没有边际。所以古人告诉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从哪里做起呢?《大学》上说,要从“格物”来做起。“格物”就是格除自己的物欲,使我们在面对财色、名利都如如不动,这才叫有定力,才能够明智。“格物”之后才能够“致知”,我们的智慧才能够显明。“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意诚才能把心放正,才能够去治国、平天下。所以,我们想要修身,想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来提升自己的境界和福报,从哪里做起呢?应该从格除物欲做起。我们的吃、穿、住、行都要力求俭朴,不要拿钱来奢侈浪费。

中国古人从小教导孩子要勤俭持家。所以,曾国藩虽然做到了四省总督,家庭非常的富裕,但是他仍然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而且告戒他们,一个人一生的福分是有限的,不能年轻的时候都糟蹋光了。

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少年得志大不幸。”人在少年的时候就非常有钱有势,但却不知道珍惜自己的福分,大手大脚地放纵奢侈,很快就会把自己的福分给消掉。所以中国古人与西方恰恰相反,从小教导孩子要勤俭持家。

如果去参观乔家大院、常家庄园,看了之后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点。这些家虽然都非常的富裕,但是无一例外,都是用《论语》来教导子孙。甚至他们家的亭子上,写的都是《论语》上的教诲。他们之所以能够富贵超过三代,都是因为勤俭持家、孝悌传家。

所以,我们即使现在生活条件很好、很富裕,也不能够随意地浪费,要懂得惜福,懂得积福。并用自己的所学所能来贡献社会,回馈国家,服务人民。当一个人心中有这样一种观念的时候,他即使承担很重的工作,也不会感受到压力。因为他能够看到自己的工作对于国家、对于人民、对于社会所做的贡献,看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所以他没有压力。

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仲孙忌(原注忌作它)谏曰:“子为鲁上卿,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也。”文子曰:“然!吾观人之父母,衣粗食蔬,吾是以不敢。且吾闻君子以德华国,不闻以妾与马。夫德者,得于我,又得于彼,故可行。若淫于奢侈,沉于文章,不能自反,何以守国?”仲孙忌惭而退。
——《群书治要·说苑》
译:季文子做鲁国宰相的时候,要求妾不穿丝绸,马不吃粮食。有一位仲孙大夫看了之后就劝他说:“你是鲁国的上卿,妾不穿丝绸,马不吃粮食,别人将会认为你这是吝啬,而且会使国家不光彩。”季文子说:“是这样的吗?我看到国人的父母还穿粗衣、吃蔬菜,我因此不敢奢侈。而且我听说君子是靠高尚的道德使国家光彩,没有听说是靠妾和马为国增光的。所谓的德,是既能使我有所得,也能使他人有所得,所以才能够推行。如果放纵自己,尽情奢侈,沉迷于五欲六尘的享乐,不能反躬自省,怎么能够守卫国家?”这个仲孙大夫听了之后很惭愧地退了出去。
扫
码
关
注

传奇国学
彭绍峰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奇国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