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解析“道可道,非常道”
2021/3/12 7:00:00 传奇国学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道德经》的第一章要点:

     第一个是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第二个是常,常是恒常的,不能常常变动的。

     第三个是名,名只是名号而已,很不可靠,也不要太相信。

     第四个是无,无和有是相同的,最要紧的一个字是“同”。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可以言说的道,便不是恒常的道;可以定义命名的名,也不是恒常的名。天地开始的时候,把它叫做“无”;万物的母亲,把它叫做“有”。所以常处于无,从无的角度来观察它的妙处;常处于有,从有的角度来观察它的边界。有和无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的两个方面,来源相同但名称不同,幽暗深远,叫做“玄”。玄而又玄,是一切奥妙的根本门径。

    

     老子第一章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无”。有时我们总是太在乎有的作用,却忽略了无的大用。

     一个杯子若是没有中空“无”的部分是不能实现盛水的功能的。

     其实我们的精神,信仰都是看不见的,但是它们的作用巨大。

     阴阳阴阳,我们总是喜欢阳而不喜欢阴,熟不知阴阳二者是相生的,就像成功和失败一样,从失败之中吸取教训才能成功。

    

     无在生活中的运用:

     1. 如果有健身习惯的朋友可以腾出一天专门休息,给身体一个回复的时间。

     2. 学习中途给自己一些放松的时间,比较推荐冥想 1~2 分钟。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它的自然发展规律。而这些规律,又不是完全可以用语言去描绘出来的。就如真理它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就如有些人用那样的方法获得了成功。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复制他的路而取得同样的成功。

     名字对于人和事物不过是代号而已。并不是这个人或事物的本质。而我们不要只看到表面现象。而被这些表象所迷惑。要透过表象去更深的了解它的本质。而这些看不到的本质才是真正的代表着事物或是这个人。

    

     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开始的。不可能一出现就是有形的。但是我们看到的都是有形状的实物。也只有看的见的实物它才进入了我们的思维,记忆之中。一件事情我们一般都是只看到结果,看到别人的成功。车,房,钱之类的。却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由外人看不见的努力长期坚持所换来的。就如一个人只去追求那物质上的东西。而忽略了精神灵魂这些无形的却,能带给我们充实,快乐,喜悦的东西。所以,世人才会物质越来越满足,却还是有那么多烦恼。忘记对自己智慧的修行。

    

     所以我们应该经常以旁观者空无,本真,没有功利性的心态,去看待人和事。这样才能获得最真的快乐,也才能看到事物真正的玄妙之处。而如果一味的用自己的情绪,成见,经验,置身事情之中去看待。就会有局限性,而看不到事物的全貌。以影响对人对事正确合理的判断。

     有和无是相互支配,相互存在的,缺一不可。不过是有形的结果看得见,但是没有形的规律和力量却看不见而已。就如人的意念,思考,潜意识在无形中支配着身体的言行举止。它们相互交替,运转,才形成了生命,世间万物的玄妙。而这一切玄妙,如果我们不看悟,不去探索,是不会明白的。这这也是智慧之门的开启。那将看到的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那么我们中国人,在继承这个哲学思想的方面,我们也能够把它继承下来,并且我们用在方方面面,这一点非常重要,将来对全世界也是一个贡献。

     还有一个角度学习《道德经》,关于修炼学,其实就实质上来讲,《道德经》就是讲的修炼。第一课我们讲到了《道德经》是老子修炼的总结,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其实《道德经》最实质的、最核心的、最终的内容是修炼,老子是从修炼这个角度来感知世界,从修炼的角度来写的《道德经》。

    

     关于《道德经》里面的词——“道德”

     这个“道德”和我们目前所知道的“道德”,说“这个人有道德”,与这个“道德”不是完全一个意思,我们今天说的这个“道德”,其实指的是人的思想、行为表现出来的,当然还有一定的标准,按照社会风俗的、习惯的,你达到这个标准就叫有道德,是这个意思;那么“美德”,这个“美”,就是美好的事物的那个美,那个“德”从古代讲是“得到”的“得”的意思,在事物当中,你得到了这种美和德,这个“德”,道和德是联系起来的一个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到社会中的一切,有“德”就能够吸引到好的东西,就让人看得起,就让人敬佩等等,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可以通俗的从这个角度,用这种语言去解释,要是太文词了可能不好解释了,不好理解了。

    

     所以,这个“道德”其实是个中性的词,道德还有不美的那一方面,就是没有德,丑的那种德,它是一种表现的形式。他是中性,我们现在说的就是一个合称“道德”,是一个合词,而《道德经》中的“道德”比这个“道德”要宽泛多了,它涵盖的内容很多很多。

     首先这个“道”,指的是宇宙大道的“道”,那么这个“道”就不简单了,而这个“德”呢,指的是符合这个“道”的那个“德”。

    

     所以说这个“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那么这个“德”也随指的很宽泛,所以《道德经》第一章讲道:“道可道,非常道”,老子本人发明了这个“道”的说法,但是他也说这个“道”是说不清的,为什么?后边老子从《道德经》中,也做过很多解释:“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那这个“道”是无所不有的,也是一切的起点。

     后来他也讲到了很多关于“道”怎么来的方法?后来庄子在《大宗师》经典中,也讲到了“道”,他说是:有真实、有验证的那个东西,但是他只能是那种只可以心传,不可以口授的,可以体悟而又用肉眼看不见,自己为本,自己为根,在没有天地之前它就存在了,而且是一直存在着,造就了这个宇宙。

    

     那个“道”我们怎么才可以得到呢?只有一个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那就是:内求。就是以身证道,得个人去感觉,依道而行,把握事物,“道”你就可以感觉到了,不然的话,这个“道”真的只能心传、能心里领会,但不能拿语言说出来,因为语言的力量太小了,不足以表达它。

     所以学习《道德经》的时候要理解,这个“道”和“德”合起来,跟我们现代的“道”和“德”,他的层面就不一样了。那么我们再一次强调的就是,真的到最后搞清楚《道德经》,需要:以身证道!宇宙大道其实真的证起来,真的到了那个水平,或者到了那个境界的时候,又非常简单。

    

     所以大道至简至易,那过程是比较长的,所以这里边要讲究慧根问题,为此我说不是这个群能完成的,这里边有很多内在的东西:要需要缘分、要需要慧根、要需要自己的努力,其实到最后,只要是努力,能够孜孜以求,能够依道而行,都能够搞清楚,“道”到底是什么?那么那个时候,你就是叫:大彻大悟了。好,讲到这里!

    

    道德经

     明天开始讲第二章把“有”破掉,为什么要把有破掉,因为一般人的痛苦来源就来自于“有”;你的钱比我多,你的官比我大。所以所有的痛苦都是从有来的,这个不破掉你永远都是痛苦不堪的。

    

    

     扫码关注我们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娣団剝浼呮禒鍛返閸欏倽鈧喛绱濇稉宥嗙€幋鎰崲娴f洑绠e楦款唴閵嗕焦甯归懡鎰灗閹稿洤绱╅妴鍌涙瀮缁旂姷澧楅弶鍐ㄧ潣娴滃骸甯拋妞剧稊閺夊啩姹夐敍宀冨閹劏顓绘稉鐑橆劃閺傚洣绗夌€规粏顫﹂弨璺虹秿娓氭稑銇囩€硅泛鍘ょ拹褰掓鐠囦紮绱濈拠鐑藉仏娴犺埖鍨ㄩ悽浣冪樈闁氨鐓¢幋鎴滄粦閿涘本鍨滄禒顒佹暪閸掍即鈧氨鐓¢崥搴礉娴兼氨鐝涢崡鍐茬殺閹劎娈戞担婊冩惂娴犲孩婀扮純鎴犵彲閸掔娀娅庨妴锟�

返回 传奇国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