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包容人性卑劣,方能越过世俗悲喜
2021/7/21 7:00:00 传奇国学

    

    

     一、万事由心,很多事情看似是外界因素引起的,实则是因为自身无法调节适度所造成的种种结果。比如当别人做出不合理的举动时,我们就会因为对方不合理的行为而发怒、怨恨,这就像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一样,如果能够跳出世俗看悲喜的根源,就会发现很多时候换一种角度去看待问题,结局全然不同。比如在生活中别人惹我们生气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别人惹我们生气,是因为角色不同立场不同所带来的不可控因素造成的结果。换一种角度来看,如果你是对方的时候,你也会做出同样的举动,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去面对这一切的时候,就会感觉到难过,这就是生气的其中一个原因。其二,即便是遇到那些有意而为之的恶行,我们也应该明白,别人之所以做出这么愚蠢而又邪恶的事情,也是因为别人本身善乐观的错误和认知浅薄造成的邪恶。那么相比之下,说明我们的灵魂比对方要干净,比他们更加理性,品德也更加高尚,我们也有高于对方的优越性,当我们面对这种局面时,应该是带着一丝怜悯去同情对方的丑恶,更需要秉持一种从上而下的宽怀包容对方的卑劣,而为什么要生气呢?不就是因为我们无法将自己从情绪拉到理智的层面调节适度吗。

    

     《菜根谭》之中说:当怒火欲火正在沸腾处,明明知得,又明明犯著。知的是谁?犯的又是谁?此处能猛然转念,邪魔便为真君矣。当一个人的愤怒或欲念仿佛沸水翻腾时,人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虽然他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偏偏又去触犯。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是谁,明知故犯的又是谁,如果这个时候能冷静下来,弄清楚问题的根本,就会有一种突然觉悟的念头,那么邪恶的魔鬼都会变成慈祥的天王了。很多问题之所以存在,并不仅仅是问题本身,而是我们无法用正确的态度去处理问题而引发的结果。

     二、就好像情绪带来的问题一样,我们都知道情绪是不可控的,情绪所引发的结果也是糟糕的,却极少有人能够改正自己情绪的弊端,为什么我们明知故犯呢?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我们自身的认知浅薄。我们无法用更深的角度和更包容的状态去理解那些现象,所以一旦别人做了不好的事情我们就会生气,从来没有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或者缺乏包容人本身卑劣性的宽怀之心。其二,就是自己对于情绪管理的不自律性。没有更好的觉悟和毅力来管控自己的情绪,任由情绪占据了内心,没有事情时内心平静,事情一旦出现内心马上急躁起来。

    

     一念可以使火焰变红莲,也可以使地狱变成乐土,很多人都知道能够征服自己的情绪,就能够征服一切,但是改善认知,提升觉悟才是管理情绪的前提。如果不能从根源处觉醒,那么只是表面的压抑情绪,这对于自身来说没有任何益处。能够从事情的根源处着手,理性的看待问题产生的根本,在事情发生时有效控制自己的心性,才是我们应该修养的地方。有一个年轻人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为了确定明天能否继续赶路,就问坐在路边的一个大爷说:“这位大爷,请问明天天气怎么样?”这个老人没有看他,就说:“明天天气不错,是我喜欢的天气。”年轻人又问:“那明天是晴天吗?”老大爷说:“不知道。”年轻人又问:“明天是下雨天吗?”老大爷又说:“我也不知道。”年轻人疑惑的说:“你都不知道是什么天气,那你怎么会喜欢呢?”老人抬头看了看他,就说:“我知道自己没法控制天气,所以不管天气怎么样,我都会喜欢。”《道德经》之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生的际遇对于人生来说只是辅助,而自身的心性才是重要的根源,人生最重要的也不是遇到什么样的天气,而是不管遇到什么,都能坦然的接纳。

    

     不要总将自己的人生寄托在平顺的际遇上,而是应该磨练自己的心性,不管自己遇见什么样的生活,都能用更高的状态去释怀和宽容。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奇国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