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偏见塑造了浅薄,也终将要为偏见付出代价
2021/8/14 7:00:00 传奇国学

    

    

     一、自己就是偏见的“帮凶”,而自己也成了偏见的“受害者”。举一个例子,我们都喜欢人生的智巧、聪明、权势,这样一些顺利而又美好的状态,“美好”本身并非是一种错误,但是错误的是当人的主观情绪,将这些所谓好的事物推向一个极端的时候,事物便会产生另一个相反的影响。正如古人常说“物极必反”的道理,就是如此,我们太过于推崇智巧,但是智巧太多时,产生的必然是伪诈的心思,我们也总在追求人生的富贵与名利,但是名利积累的多了,却纵容了内心的极度膨胀。所有好的事情都会产生坏的结果,而其始作俑者就是自己的主观心思,当我们由情感产生偏见,使人生事态产生偏颇时,自己还不自知,却不知自己也成了这偏见的帮凶。《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叫:仇边之弩易避,而恩里之戈难防;苦时之坎易逃,而乐处之阱难脱。来自仇家和有过节的人的弩箭容易躲避,但是在恩惠中夹杂着戈矛却难以防范;处在苦难之时的沟坎容易躲避,但是在得意之时的陷阱却难以逃脱。我们总在警惕人生的低谷,甚至惧怕、逃避,当身处其中时,也会以过度沮丧的状态应对,但是低谷的状态真的会对人生产生很糟糕的影响吗?

    

     其实并不见得,当我们走过低谷那一段时间,再回头去看的时候,就会发现低谷对我们产生的负面影响微乎其微,或许还会因祸得福,反而是身处低谷时产生的痛苦情绪,使自己终身难忘。而对于人生繁华呢,我们从来不会在意繁华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反而不遗余力的趋之若鹜,正因为从未在意,所以繁华背后的伤害总是难以防范且伤害深重。我们从来没想过其中会存在着负面影响,所以当影响出现时,通常让我们猝不及防,我们未曾察觉和防范,甚至最后在问题出现时,连挽回的余地都没有。就像从古至今,那些因为身在高位而过度居功自傲,或者因为拥有某种优势而以此作为资本故作骄矜,最后却给自己带来恶果一样。比如说身在高位不懂收敛的年羹尧,又比如在曹操手下过度卖弄的杨修。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人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长得漂亮,一个孩子长得丑,于是父母特别偏爱长得漂亮的孩子,而疏远那个长得丑的。但是当他老了之后才发现,反而是长得丑的孝顺一些,而那个长得漂亮的因为小时候过于溺爱,疏于管教,不但不孝顺,反而对父母极其无理,这种父母不就是咎由自取吗。

    

     二、任何事情都有不同方面的影响,最重要的是面对不同状态时,自己的心态是否合理。所以,不要拿自己的主观情绪去衡量事物的本质影响,因为我们所认知的层面往往会背离客观,所以才会在身处低谷的时候过于沮丧,身处高位的时候过度骄狂,最后反而因此惹致祸患。《庄子》有一句话形容的非常好: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以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其所以善者,是以大乱。天下的人都知道追求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却不知道追求他已经知道的东西;天下人都知道非议他认为不好的事情,却不知道非议他所认为好的事情,所以就天下大乱了。人皆知好的状态之中存在的正面影响,却疏忽了其中暗藏的祸患根源,在得意的时候,对于隐藏在其后的陷阱视而不见,又或者即便察觉也以侥幸心态避之,所以总躲避不掉其中的问题。所以人在得意之时,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被繁华表象所迷惑,扰乱了心智,就像曾国藩一样,身在高位的时候是何等谨慎,处事也如履薄冰,就是意识到高位背后隐藏的问题,对于世俗庸众来说,最难得的就是这样谨慎警惕的心思。而对于智慧浅薄者来说,一旦人生遇见如愿的事情,早就忘乎所以,得意忘形,将谨慎的思维抛之脑后,这样的心态不就是让自己慢慢走向深渊的根源吗?公仪休担任鲁国宰相的时候喜欢吃鱼,别人争着把鲜活的鱼送给他,公仪休却拒绝了。弟子问他为何如此,公仪休回答说:“就是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接受,如果接受了鱼而被免去宰相之位,以后再喜欢吃,都不能吃到自己的鱼了,如果我不接受,以后可以长期靠我的俸禄买鱼吃。”

    

     《道德经》有一句话叫:“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道满足才不会遭到屈辱,这样才能将福分延长久一些,所以身在高位时谨慎处事,才能达到平衡人生的结果,避免自己过分疼爱那个长得漂亮的“孩子”。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奇国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