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之死——台湾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葬礼
2022/7/6 20:32:20 阿敏笔记

    

     严家淦(注1)在蒋介石病逝7个小时后便发表就职演讲,宣布就任“总统”。

     人说有抢班夺权之嫌。

     新官上任三把火。

     严“总统”第一套旨令,以他牵头,有倪文亚、杨亮功、余俊贤等21位要员组成“陆海空”庞大的治丧委员会。称蒋介石的死亡为“崩殂”,这是不折不扣地把蒋介石当做了封建帝王。帝王要有帝王的葬礼。规格为台湾历史上的新高。

     同时,治丧会向全岛宣布五件大事:

     一是全岛从4月6日起历时一个月为“中华民国”的“国葬期”。

     二是“国葬”期间,全岛下半旗志哀。

     三是停止一切娱乐、宴会及各项庆祝集会。

     四是蒋介石的遗体停放在国父(孙中山)纪念馆五天,供人瞻吊。

     五是军公教人员一律着素色服饰,并佩戴2.5寸宽的黑纱。

    

     4月6日,蒋介石的灵堂设在了“荣民总医院”。

     整个灵堂庄严肃穆。灵前有五个用素菊花组成的十字花架,代表着蒋介石基督教徒的身份。灵堂四周插了89根蜡烛,象征着蒋介石的89岁。正中供奉着他的遗体和巨幅遗像,还有他的遗言。

     两个大花圈立于遗像两旁,右边花圈是蒋夫人宋美龄敬献。左边花圈是蒋经国敬献。灵堂四周,包括墙壁旁,都有花圈挽联,分别是各位大员敬献。哀乐是一遍又一遍地重放,人们踏着哀乐走进灵堂,脱帽、凝视、三鞠躬,履行着仪式。

    

     4月9日,是蒋介石灵柩移至国父纪念馆的日子。

     按照风俗习惯,移灵前,蒋经国要亲自为其父洗脸、穿衣。洗脸时要一手拿镜子,一手拿棉球蘸水擦洗,其间还应口念其辞。另外是穿衣。穿衣也是有讲究的。要穿7条裤子、7件内衣,包括长袍马褂。

     另外还要胸佩大红采玉勋章,左右两旁佩戴国光勋章、青天白日勋章。蒋介石最喜读的《三民主义》、《圣经》和《唐诗》也被宋美龄放在灵柩之中。另有毡帽、小帽各一顶,手套一副,手帕一块,手杖一支。这些都是蒋介石晚年平日常用之物。一切准备就绪后,才能由“荣民总院”移灵至国父纪念馆。

    

     移灵时,当灵柩离地时,孝子贤孙要先摔破老盆。当然这个老盆要由长子蒋经国摔破,摔破老盆后,蒋经国随着灵柩的向前移动,要一步一跪地臻哀。于是,他手下的一批要员官僚也就纷纷上行下效,一步一跪地臻哀。《中央日报》刊登了这些官僚一步一跪地臻哀的照片。

     话说移灵之后,接下来便是守灵。守灵也是有讲究的。因是“国葬”也讲“国格”。官员也讲本位,从大至小。

     严家淦和全体治丧大员轮流为蒋介石守灵。其间,台湾当局不知出于何种心态,还庄严地发表了《告大陆同胞书》一文,号召台湾民众,化悲痛为力量,完成蒋介石遗愿,实现中国一统。

    

     4月16日是蒋介石的大殓日。

     此仪式8时5分正式开始。

     8时8分45秒,四个彪形大汉出现在现场,将灵柩的棺盖缓缓地放在7尺铜棺之上。之后,由张群、何应钦、陈立夫、薛岳、谷正纲、黄杰、谢东闵等8位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中央常务委员将一面青天白日旗覆盖在灵柩之上。

    

     继而严家淦与“五院”院长、“行政院”副院长徐庆钟、“总统府资政”王云五、“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副主任于斌等在灵柩上覆盖了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然后,严家淦恭读祭文。

     因蒋介石是基督教徒,所有礼毕后,他们还要行基督葬礼仪式,唱赞美诗,超度死者的灵魂升入“天堂”。主持追思礼拜与安灵礼的牧师是周联华先生。周联华领导读经文、诗篇第23篇,读启应文。

     追断礼拜结束,响起圣乐,纪念馆外鸣礼炮21响。接着随着一声起灵的长喊,蒋介石的灵柩由八位壮汉抬起,慢慢地停放在灵车之上。

    

     灵车本身犹如装饰的花车:前身用20万朵深黄色的菊花装饰,两边各有几条白绋,车前挂一青天白日“国徽”及鲜花十字架。灵车队由99辆宪兵队开道车领前,包括“国旗”车、党旗车、统帅旗军、奉行蒋介石遗嘱令车、捧勋车、遗像车。车队后面是宋美龄挽蒋介石的大型黄菊十字架,亲戚家属随其后。

     再往后排是2000多执绋人员。目标是蒋介石灵柩的暂厝地——慈湖。送葬队伍长达五公里,浩浩荡荡。

     据台湾报载:在蒋介石灵柩驶往慈湖的路上,当局发动了成千上万的学生在灵车所经途中跪地“迎灵”;要求沿途商户停业“迎灵”;十字路口搭牌楼,各家挂挽额;平常失修的马路和未铺柏油的路面一律要整修,害得沿途各商家和修路工人日夜赶工,满肚子的怨水无处申诉。

    

     当日,治丧委员会的大员们还想出了“路祭”这个名堂,沿路分配各机构行号另设供桌,同时规定灵车经过时不许迎灵的人们抬头正视。此外还要求民众在大典鸣炮之时,在原地默哀3分钟。

     下午1时10分,安灵礼在慈湖宾馆完成。蒋介石的灵柩停放在正厅中央的灵堂上。灵堂是以漆黑光亮的花岗石建造的,长3.2米,宽1.8米,高1.43米。上镶着青天白日徽,灵台四周缀满白色雏菊。

     正厅东侧是蒋介石原卧室,房内一切布置保持主人生活原状。靠窗子的地方有一张深咖啡色的书桌,桌上有一架蒋介石生前使用的电话,大理石笔筒。书桌南侧有一台黑白电视机,还有蒋介石的鸭舌帽与眼镜,并排放在电视机上。

    

     北面靠墙地方有一个书架,放着蒋介石生前读过的各种书籍,墙上挂着一幅宋美龄画。在卧室的茶几上,放着一张主人生前用红铅笔写的一张便条:“能敢同能伸。”

     安灵礼完成后,蒋经国对参加大殓的人员致答谢词:“先君崩逝,野祭苍哭,敬礼致哀,悲恸之深刻,与虔诚之厚意,令人万分感动。经国遽遭大故,哀恸逾恒,无法踵谢,唯有奉行遗命,鞠躬尽瘁,以报答我国同胞之至诚与厚望。”

     至此,蒋介石丧礼才算完结。此次蒋介石丧事排场之大,实为台湾所空前绝后。

    

     丧事处理已毕,国民党中央于1975年4月28日举行会议,商讨党权归属要事。会议作出三项规定:一是接受蒋介石遗嘱,并即具体规划,坚决执行;二是保留党章“总裁”一章,以表示对蒋介石“哀敬”与“永恒之纪念”;三是中央委员会设主席一人,推选蒋经国担任。

     台湾当局为了“永恒之纪念”,并把蒋介石奉为反共的精神领袖,继“国父纪念馆”后,筹建“中正纪念堂”。在蒋介石病逝两个月后成立了“中正纪念堂”筹建小组,成员有俞国华、林金生、王永庆等16人。

    

     同年10月又成立了“中正纪念堂”筹建指导委员会。主要成员有何应钦、张群、陈立夫等25人。择定台北市杭州南路以西、中山南路以东、爱国东路以北、信义路以南之间地段为建堂基地。

     新修建的中正纪念堂,坐东朝西,遥望大陆;平面用方形,以寓“中正”之意;堂顶八角,造成多数之“人”字形,聚于宝顶,上与天接,以寓“天人合一”之思想;屋顶用天坛宝蓝玻璃瓦顶,蓝中带紫;顶上有青天白日“国徽”。古雅端庄,气势磅礴。

    

     另外,台湾当局还在台北其他地区建造了一些纪念馆,铸造了一些铜像、石像之类。此举说明台湾当局在蒋介石病逝后在寻找精神支柱。

     然则,无论台湾当局建造多少座纪念堂和纪念馆,竖立多少个铜像、石像,也无法改变全体中国人民心中对其的公正评价。

    

     纵观“四大家族”的发展史,他们以蒋氏家族为生而兴,以蒋氏家族为衰而衰。

     在中国近代史上,他们犹如一个机器身上的零部件,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人们形象的话说,蒋家王朝陈家党,宋家姐妹孔家财。应该说很深刻很形象。

     (资料来源:子钰说史|原文不代表本号观点)

     注(1):严家淦

     严家淦(gàn)(1904-1993),字静波。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学系。全国大陆解放前逃至台湾。曾任台湾国民党“ 政府” “ 总统”, 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

    

    ——严家淦

     1926年毕业,后在铁路任职。

     1930年任京沪、沪杭雨铁路管理局材料处处长。

     1939年为国民党政府福建省主席陈仪赏识,担任福建省政府建设厅厅长,8 月改任财政厅厅长。

     1942年调任战时生产局采办处处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新归还中国,随陈仪去台湾,任国民党政府台湾长官公署交通处处长, 兼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特派员。

     1946年后改任财政处处长,兼任台湾银行董事长。

     1947年台湾省政府成立,担任财政厅厅长。

     1948年调南京筹备成立行政院美援运用委员会,任委员。全国大陆解放前逃至台湾。

     1950年担任台湾“经济部部长”, 兼“ 行政院” 美援运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4 月改任“行政院” “财政部部长”。

     1954年担任台湾省“ 政府” “ 主席”。

     1957年调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美援运用委员会主任委员。1958 年再任“ 财政部部长”。

     1963年12 月担任台湾“行政院院长”。

     1966年3 月, 被选为台湾国民党“ 政府” 第四届“ 副总统”, 兼任“ 行政院院长”。

     1972年再次被选为国民党“政府” 第五届“ 副总统”。

     1975年4 月5 日,蒋介石去世,次日继任台湾国民党“ 政府” “ 总统”,并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

     1978年12 月, 他提名推荐蒋经国任国民党“ 政府” 第六届“ 总统”, 自己仍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 兼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会长。

     1993年12月24日在台北病逝。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阿敏笔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