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的性隐喻
2022/12/16 19:05:35 阿敏笔记

    

     辣椒在中文里面有性暗示的意味,在中文里形容一个女性“火辣”、“热辣”一般有身材姣好,性格开放的意思。辣妹子是个性鲜明的美女的意思。

     口欲上的刺激往往能够与性欲的刺激联系起来。

     《礼记·礼运》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而这种联系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在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联系,因此可以说是一种人类文化中具有普遍性的联系。

     人类词汇的创造存在着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而味觉则为这个过程提供了基础的依据。但这种辣椒与性欲的联系是出自中国文化的发明创造,还是从外来文化引入的“舶来品”?

     我们先来考查中国文化中与性有关的食物背后的象征体系,《金瓶梅》第四十九回“西门庆迎请宋巡按 永福寺饯行遇胡僧”,在宴请贩卖春药的胡僧的宴席上,可以看到露骨的饮食与性欲的联系:

     先卓边儿放了四碟果子、四碟小菜;

     又是四碟案酒:

     一碟头鱼、一碟糟鸭、一碟乌皮鸡、一碟舞鲈公;

     又拿上四样下饭来:

     一碟羊角葱钏炒的核桃肉、一碟细切的煯饸样子肉、一碟肥肥的羊贯肠、一碟光溜溜的滑鳅。

     次又拿了一道汤饭出来:

     一个碗内两个肉圆子,夹着一条花筋滚子肉,名唤一龙戏二珠汤;

     一大盘裂破头高装肉包子。

     教琴童拿过团靶钩头鸡脖壶来,打开腰州精制的红泥头,一股一股邈出滋阴摔白酒来,倾在那倒垂莲蓬高脚钟内,递与胡僧。

     那胡僧接放口内,一吸而饮之。

     这一段文字主要用拟态的方法把食物与性器官联系起来,如“肥肥的羊贯肠”、“光溜溜的滑鳅”。

     后半部的文字愈发露骨,“两个肉圆子,夹着一条花筋滚子肉”,其中花筋滚子肉,有的学者解作海参,有的学者解作灌肠,无论哪种解释,这道菜对阳具的拟态都是十分鲜明的。

     “裂破头高装肉包子”分明是对女阴的拟态。

     此后倒酒的环节亦十分生动,其中“鸡脖壶”、“腰州红泥头”、“滋阴摔白酒”还是“一股一股邈出”,胡僧最后还要“一吸而饮之”。

     这段文字对男女交合的拟态描写可谓神乎其技,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这里把性欲与食物联系在一起的依据是食物的外表形态,而非其味道。

     虽然中国古代很早就把性欲与饮食挂钩,但是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中国饮食文化中香料与性欲的关系。

     查阅史料、文人笔记和中医典籍,气味强烈的食物中仅有韭菜和花椒似乎与性欲有联系,其中韭菜主要用于“壮阳”,而花椒则是“滋阴”。

     韭菜“壮阳”的理由似乎是因其物态直挺不倒,而非气味强烈,否则为何不将其他具有强烈辛香气息的作物赋予“壮阳”的意义?

     花椒的“滋阴”也是由于其多子簇生的物态,被赋予了多子的含义,与石榴等物类似。

     也就是说,中国文化中将食物与性欲联系在一起的主要依据是物态,而不是香辛味。

     如腰果、泥鳅、牡蛎、各种动物鞭等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壮阳的食物,都是因其外形,如腰果似肾,而中医又认为肾与性功能有关。

     泥鳅善于钻洞,牡蛎似女阴形,被认为可以滋阴,各种动物鞭则是人类文明中普遍的以形补形说法。

     中国传统的食疗体系中讲究五行和阴阳的生化克制,辛味大热,但不必然对应壮阳,因此传统上中国饮食文化中认为的壮阳物并不一定是香辛料。

     中国民间认为的“滋阴壮阳”食物,主要依据的是食物外表的形态。

     这种思维方式反过来又影响了中医的理论,也就是说,为了配合民间根据物态来判定食物是否有“滋阴壮阳”功效的文化范式,中医对这些食物的性味判断也往这方面靠,以期达到文化上的一致性。

     因此现代中国文化中以“辣”作性欲的隐喻的文化范式,应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而非本土文化的产物。

     在目前可见的文献中,香辛料与催情关联最多的记载见于地中海沿岸的诸文明,尤其是黎凡特(levant)地区的文明,按照大致的时间先后顺序是埃及文明、亚述文明、犹太文明,腓尼基文明(包括迦太基文明)、希腊文明(包括其殖民地)、罗马文明,其中以腓尼基文明最为显著。

     古代埃及文明的记载中香辛料与宗教神明的关系较为密切,但与催情和性爱似乎并没有联系起来。

     腓尼基文明应该是最早创造出香辛料和性爱关联的文明,而腓尼基人以商业和航海著称,他们能够接触到比较多的香辛料,也大规模地从事香辛料的贩运。

     腓尼基人对于香辛料的理解自然而然地影响了他们的邻居,希伯来人、希腊人,以至于后来的罗马人都很大程度上接纳了腓尼基人对于香辛料的解释。

     但腓尼基人留下的文字记载很少,他们虽然擅长于航海和商业,却不喜欢记录历史,记录腓尼基历史的文献主要来自希伯来人和希腊人的手笔。

     《希伯来圣经》中记载了腓尼基人对巴力(Baal)神的崇拜,其中提到了腓尼基人在饮用了香料浸泡的酒后,在神殿聚众宣淫,取悦神明的场景。

     巴力神是腓尼基的主神之一,主掌土地丰饶和繁殖,取悦巴力神的方法之一就是性爱的宣示。

     希腊人传承了腓尼基人对于香料的解释,但是他们对这种解释赋予了更多的哲学解释。

     辣味调味料的催情作用来源于人类最原始的直观医学见解,传统的西方医学的发端在希腊,希波克拉底为代表的古希腊医学将人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

     胆汁质的人热而干,多血质的人热而湿,黏液质的人寒而湿,抑郁质的人寒而干。

     多血质的人性欲旺盛且生育力强,胆汁质的人性欲旺盛但生育力弱。

     古希腊医学认为情欲的缺乏源于体液的失衡。

     在辣椒进入欧洲以前,人们一般认为生姜这种调味料是同时具备热和湿的属性的,因此有利于提振性欲和生育力。

     玛格隆尼·图圣·萨迈特在她的《食物史》中记载西非的奴隶贩子给奴隶庄园中的“种人”喂食生姜,以增进其生育力。

     辣的感觉很早就为各个文明的人们所熟知,只是在辣椒广泛传播之前,产生辣的植物在亚洲主要是姜和花椒,在欧洲则是胡椒和丁香。

     辣椒以其强烈的辣味迅速夺走了原本属于这些植物的性隐喻,从而变成了最新潮的“表征体”。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有线电视台的收费色情频道要叫做“spice network”了,而标志则形似一支小辣椒,带有辛香的调味料在西方文明的语境下从来都是性隐喻的载体。

     原本并无辛香料和性欲联系的思维的中国,在近几十年来全球化的影响下,也开始用辛香料作为性欲的隐喻。

     根据网络流行潮语字典“Urban Dictionary”的解释,Chili pepper一词除了本义辣椒以外有以下几种意义:

     指年轻热辣的,穿着暴露的拉丁女孩;

     指Red Hot Chili Pepper摇滚乐队组合;

     指非常性感美丽的女孩。

     中文网络语言中,辣椒的意指与英语差异不大,但除了外表的美貌,身材好的意味以外,还有性格上开放、果断的意思。

     比如中文语境下的“辣妹”一词,即有双重的意义,是外来隐喻和本土类比隐喻的叠加。

     前文已经提到过,“辣”在中文中有爽朗、风流、狠毒、果断的意思,但这些意义都是指性格上的,而不是外表的。

     英文中的Chili pepper的隐喻意义主要是指外表的美好、穿着暴露、身材火热的女性。

     现代中文中的“辣妹”一词则兼有两种意义,似乎更偏重于外表的意义,也就是外来隐喻。

     马斯克起诉:新冠病毒来自美国实验室

     北京发热门诊主任斗胆发布的视频

     千万不要上当!又一轮抢钱开始

     囤药不卖的商家,你们不怕挖祖坟吗?你们最终会受到法律惩罚!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阿敏笔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