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天龙八部》,今天你看了吗?
2021/8/23 20:00:00 人世租客

     新版《天龙八部》,今天你骂了吗?

     最近我也在看新版的《天龙八部》。同时注意到在微博热搜上,公众号上,自媒体,官家报社上:新观众不能接受,吐槽不断;金庸的书迷也无法忍受,骂声四起。

     其实挺让我意外的,毕竟我自己看剧以来虽不觉得多么出彩,但怎么样都说得上中规中矩。

     一

     如果满分是十分的话,段誉出场的戏颇显突兀(书中是有人带着段誉游山玩水),好像是傻瓜闯进了别人的领地,对应不上书中的“青衫磊落险峰行”,这里理应被扣分;还有新版的人物造型确实无力反驳,刀白凤上头顶着“水饺”,打斗的时候会不会担心掉下来,这里理应被扣分。

    

     有些观众吐槽的慢动作和气波对轰,我是稍微可以理解的。武侠剧越来越多的打斗慢动作,是因为现在的动作设计越来越有套路,放慢是希望观众看得到其中的一板一眼,而不是过去打斗里经常出现的王八拳。当时武打设计动作出招快,也有考虑到替身可以被更好的被忽略。

     至于气波对轰这事,只能说仁者见仁了,反正个人觉得在各版本《天龙八部》里,一阳指实在不该被设计成一道五颜六色(tvb版)或者透明(张纪中版)的“剑气”。书中的一阳指只是一门高深的点穴功夫。如果将一阳指和六脉神剑都设计成无形剑气,就不能体现六脉神剑被慕容博尊为天下第一剑谱的奥妙了。

    

     还有关于乔峰,虚竹和段誉在第一集中分别登场,而原著中乔峰到了第二册,虚竹到了第三册才出现。

     其实美剧里经常有的多线叙事,《权利的游戏》不外如是。当然新版《天龙八部》还没那个分量,但无非也是一种新的尝试。三个主角的角色镜头的切换;大理无量山,燕子坞场景的切换,都是在帮助串联人物之间的关系,线索,和感情,从而直到某事件发生的时候,聚集角色,性格爆发,产生高潮。

     实则在97tvb版的《天龙八部》里,乔峰,四大恶人,慕容复和马大元,白世镜同样也在第一集里都闪亮登场,你来我往的在一开始就打得个热火朝天。

     所以,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思考,今天的我们在吐槽和谩骂新版的《天龙八部》,到底是这部剧拍得不够用心,角色的性格不够饱满,剧中情节不符合原著吗?

     其实不然,今天我们所吐槽的,恰恰是即使按照原著的剧情拍摄,人物性格的走向大致符合原著里的构筑,可武侠小说的日渐式微,武侠小说的情节被逐渐摸透,这才是我们所吐槽的,我们是在失望的。

     今天,我们似乎在捍卫金庸原著武侠小说的分量,但实际上,我们无能为力改变的是,这世上再没有出现新的金庸或古龙,当你闭着眼睛就说得出电视剧的结局,你自然永远不会满意电视剧的上演。

     所以,真正的包袱,是每一颗期待武侠小说的重新崛起,不断翘首而又回回低头的等待的心。

     且当它(新版天龙八部)是老朋友吧。

    

     二

     再与大家分享一些《天龙八部》书中有趣的地方或一些不易察觉的设定。大家应该知道的是,金庸先生在撰写该书的时候,是深受佛经的影响。

     首先,天龙八部出自佛经《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指的是形象如众生,而实际上不是人的众生。

     八部者,分别是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八部者对应着书中的角色,段誉,乔峰,虚竹,王语嫣,四大恶人,慕容复,马夫人和游坦之。

     其次,佛说七苦,分别是:生,老,病,死,爱憎会,怨离别和求不得;佛说三毒,分别是:贪,嗔,痴。

     乔峰困在“命运”里,生在大宋,却是辽人,英雄大会上杀害很多大宋的武林人士。却在大辽挥军攻宋时,帮助大宋。看似乔峰困在了命运的无可奈何里,实际上乔峰从来没有在命运两难时做出选择,直到最后“家国”摆在眼前,他选择了自杀,终结了命运对他的拷问。

     段誉困在“感情”里,段誉真的喜欢王语嫣吗?王语嫣真的喜欢段誉吗?其实书中已经非常明了,段誉真正喜欢的是琅嬛福地里的玉像。一见语嫣倾心,是因为王语嫣和玉像的模样相似,所以,段誉舔狗般的追求,求的不过是,雕刻的玉像一动不动能投射在王语嫣身上的一颦一笑。他看似情痴,实则无情。

     虚竹困在“运势”里,有很多书迷羡慕虚竹的好运,逍遥子七十年功力;西夏公主枕边献身;陪做嫁衣却摇身一变西夏驸马,但有没有人想过,发生在虚竹身上的,是不是虚竹自己的选择,虚竹想做的是一个得道高僧,一心修佛。恰似寻常人的好运,对他而言却是整书下来的无所适从。

    

     最后,再说说金庸取名的一些出处,像木婉清的名字出自诗经里的“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和谢混《游西池》里的“莲池鸣禽集,水木湛清华”;阿朱和阿紫出自《论语》里的“恶紫夺朱”,阿朱的一切被阿紫夺走:作为段家的女儿;喜欢上的乔峰。

     “有情皆孽,无人不冤”,是1966年陈世骧读完《天龙八部》后写信给金庸赠与该书的评论。意思大致是,人生下来就有感情,没有人是完美的,从而人产生的感情也不会完美,人生完美的拼图,不是最后在一起的人,却是那些早已经造成的缺憾和错过的人。

     佛说七苦,不与人言;佛说三毒,常伴吾身。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人世租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