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道森:不需要你痛哭流涕
2021/12/5 11:10:35 人世租客

     一

     11月28日,是一个25岁男孩的生日,他可能在KTV里通宵达旦,可能在酒吧里觥筹交错,可能和女友坐卧不离.....

     但25岁的鹿道森却异常的冷静,妈妈没有发来生日红包,他主动发了一句谢谢,接着退了租来的房子,把个人物品寄回家,把自己的摄影工具送给朋友。

     最后,设置好定时发送的遗书。

    

     遗书中有太多太多的不堪和羞辱:童年的校园霸凌;被同学嘲笑“鸡婆”“假姑娘”;父母寄予期望的天才儿童却发展平平;不想结婚,也不想生育。

     25岁的鹿道森,眼里是自己空空如也的钱包,如同自己的世界,空空如也。

     挫败感,失落感和无力感,就像没有光的夜晚裹挟着这位少年。

     鹿道森的遗书有这样的一句话:压垮我的不是一根稻草,而是无数的沙粒,我走一步都像背着大山走。

     原来,在生命的最后,他都不曾体会过温暖。虽然他没有成为父母期望的人,却也成长为自己的模样,但生活的铁锤无情的辗压,致使他无数次窒息。

     在生命的最后,鹿道森用自己短暂的生命之旅呼吁:

     请停止校园霸凌吧,请从此刻开始爱你的孩子吧,你值得被爱。

     25岁的男孩,所求不外乎是温暖和自由。

     可是这两样东西,他花费了所有气力,却徒劳无功。

     二

     实际上,共鸣是虚伪的,人和人之间几乎不会有真正的共鸣,通常人们在听完朋友或家人的抱怨后,无人知晓时总会唠叨一句:这可真蠢呀。

     鹿道森的自杀,在网上确实引发了哀嚎一片。各种为他哭泣的文章,为他哀悼的留言,为他慷慨激昂的宣言。

    

     我没有为他悲伤,只是有一些唏嘘。

     2019年,12起校园霸凌,2020年,9起校园霸凌。

     我关注的媒体人文章里中:校园霸凌有7篇;孩子和家长沟通,有11篇;关注弱势群体,有50篇以上。

     但个体死亡的案例,真的换来社会反思吗?

     说句难听的真话:并没有。

     鹿道森悲剧新闻的报道,背后都有大量倾泻的感动。抖音上,痛哭流涕的视频也是不胜枚举。

     就像鹿道森的悲剧,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同情,觉得他的特立独行需要被包容,即使不能理解也要试图接纳。

     但也是在今天,大陆上的任何角落,有同样的一群人,在痛斥着娘炮,负能量,少年娘去死。

     许多问题的讨论不再是非胜即负,而是非生即死。看不惯就要弄死,要打倒,要灭绝。

     回头再看那些揭露黑暗的文章,何尝不阴暗,何尝不负能量。

     何不食肉糜。

     这才是真正的绝望。

     三

     绝望不能唤醒觉悟,这是一些媒体人的常识。

     虽然选择的权利看似在日与俱增,但社会环境和商业背景下,选择权利却陷入以偏概全,以权谋私的狭隘。

     就连我们看到的热搜,都是精挑细选的,就是想给你看的。

     现实里,文字的力量正在被削弱,人们开始相信快速浏览的新闻,相信人云亦云的自媒体,相信一手划过的短视频。

     我们想象一下鹿道森所希望普通人的一生是怎样的:

     父母开明没有家暴,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没有校园欺凌,没有天灾和车祸,没有诈骗集团的巧言令色,没有遭遇性侵和抢劫,没有穷到房租困难,更不会患上不治之症。

     生在一座城市,会用智能手机,没事可以打打游戏,虽然有一些小小邪恶的念头,却没有做过坏事,如果可能,遇到一个恰好够爱的异性相伴。

     明明是少数人的一生,你们却管这叫做普通人。

     鹿道森的死,不是要你为之感动和愤怒。

     而是需要你真真切切的去爱他人,真真切切的爱上自己。

     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只要每个人都有坚持的一点精神力量,坚持的审美标准,对别人多一点宽容,对口号不要那么上头,爱恨的记忆再长久一点。

     这世界就不会堕落到只剩感动。

    

     四

     最后再说说老生常谈的父母。

     有人说,鹿道森的遗书是一份成为父母第一堂课的教科书。

     孩子是敏感的,是擅于记忆的。

     9岁的时候,父亲踢下去的那一脚,对25岁的鹿道森仿佛发生在昨天。对他而言,原本用来治愈一生的童年,却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有人说,是鹿道森自己太差劲了,扛一扛就过去了,说实在话,谁的学生时代,没有过帮别人抄作业,没有过交保护费,没有过被威胁找人群殴你。

     我们都过来了,为什么鹿道森却不可以。

     因为鹿道森的家庭不允许他普通到被校园霸凌,被人辱骂,父母对他的期望是完成跨级功课。

     因为鹿道森的家庭讨论围绕着金钱和期许,父母的争吵占据了他几乎所有的羁绊和联系。

     他那些占据童年的诉求,却没有迎来愿意倾听的怀抱。

     鹿道森的遗书,是值得那些将信将疑的父母阅读的,真的有校园霸凌,真的有脆弱和敏感,真的有不敢言说的痛苦。

     为人父母需要行使的权威,边界在哪里?需要寄托的希望,底线在哪里?这都是为人父母阅读后,值得思考的问题。

     鹿道森的遗书,是一个孩子和父母说明道理,但他的父母再也没有机会反驳或辩解。

     12月1日,是2021年最后一个月的第一天,舟山警方发布通报,鹿道森的遗体被找到。

    

     听说,如果有人思念,死者的灵魂就会在这个世界逗留。但我希望对于鹿道森这个人,我们应该学会遗忘。

     因为他做好道别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人世租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