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帮张文宏医生说几句。
2022/3/31 12:00:00 人世租客
他在神坛时,挥斥方遒。
他在粪坑时,一再背锅。
这样的他,可以是大明王朝的胡宗宪,也可以是现在上海的张文宏。

几天前的上海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还是由张文宏主持介绍情况。
如今,则换了新人,一些谣言悄然而生,有人说张文宏已经被免职了。

有这样的谣言,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因为上海的防疫模式已经迫在眉睫,从原本的“精准防控”转变为更接近封城的动态清零。
局面的激变,令人想到他的所言:“当大幕落下,我自然会默默地走开。”

防疫的掌控权,始终要回归到国家。
上海的“精准防控”或许不符合国情,但也是一次谨慎的科学尝试性质的探索。
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张文宏医生与他背后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减少疫情带给上海人民的伤害和打击。
至少从上海过去的两年时间中看来,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还是相对比较好的,对老百姓的打扰和折腾已经算得上微乎其微。
但是,奥密克戎的传播性真的做到了无孔不入,这几天上海的新增感染数,一直居高不下。

也正是因为如此,张文宏医生遭受到网络上严重的质疑和辱骂。
有骂他祸国殃民,有扣他汉奸帽子,有让他磕头道歉,也有问候他双亲的。
从“喝牛奶比喝粥更有营养”到“抄袭风波”,再到“要学会与病毒共存”......张文宏尽量表达得言简意赅,却一次又一次的承受着莫须有。

总有人希望他身败名裂,即使这群人不在上海,没有接触过他本人,甚至只是从别人的口中听闻谣言。
但就像走火入魔,明明只是一个学术研究主任的医生,部分网民们却恨不得挫骨扬灰。
用现在的情况,否决他过去努力的工作。


好像张文宏不在其位,这天下就能太平,病毒就会消失一样。
然而确实,张文宏有得罪人的地方,他总爱说些得罪别人的话。
比如:
“一线岗位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这个世界最美好的是待在那个小镇上不出来。”
“你不是学医的,跟你说了也不懂,因为你读的书和我读的书不一样。”
“媒体上谣言满天飞,整个空气中闻到的,可能不是病毒的味道,是恐惧的味道。”
“没有特效药,在结果出来之前媒体不要宣传。”
这些话语不矫情,也不煽情,既拒绝成为鸡汤的原料,也拒绝成为“正能量”的批发商。
无论一个人的力量多大,也不能周全的保护一个社会。
我们不能把上海疫情的失控,完全怪罪在张文宏医生的头上。

其实在上海疫情之前,他就有过预警的发言:全球抗疫已出现疲惫和松懈,中国将面对更大的风险,应该未雨绸缪。
并且建议上海,应该针对“疫情规模超出现5倍或者10倍”做好预案。
疫情在华亭宾馆扩散的时候,张文宏也安慰上海市民:不需要慌乱和恐惧,疫情造成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已低于流感,况且疫苗是有效的。
该做的,都做了。
现在,疫情再次叩响城市的门,屎盆子却无处安放,挂在了他的身上。
罗翔说:无知者无畏,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气和一种莫名奇怪的自豪感,因为知识越贫乏,你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你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

知识越匮乏,他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越简单粗暴,越把信以为真作为旗帜,作为棍棒。
“张文宏不让吃粥,是崇洋媚外!”
“精准防控,就是给美国人递刀子。”
其中有相对的逻辑吗?
没有逻辑,但却极具感染力和煽动性。
历史还告诉我们:
执着于屁股歪不歪的群众,到最后会越来越极端。
他们随时把你吹捧成神,在高高在上处供养,小心谨慎的捧着。
但明天第一时间给你带上镣铐的,也是他们。
工贼、叛徒、双面人和反革命的标签,贴起来也是不遗余力。
无论是近在眼前的张文宏,还是远在天边的钟南山,都没有逃过网络暴力的问候。

明明标榜着爱国,却不明白国家也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会犯错会改正的人组成的。
为什么扣了那么大的帽子,伤害一个个素未谋面,具体到可以使其心痛,使其失望的人呢?
如果一个社会不能尊重和体谅医生,那么社会会变得更好吗?医疗资源会变得更丰富吗?
保持沉默才能无灾无难。具体到一个公众人物,可能是一个幸福的决定;但对于需要被建议的我们,无疑是一个被迫无奈的选择。
我们需要听到更多的声音,无论是疫情扰扰的今天,还是展望美好的明天。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人世租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