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与其因为失败而发愁,不如说是因为失败后找不到借口而发愁
2022/11/21 6:30:00 今日笔记

     1.在各种投稿和情感咨询中,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样一种情况:

     女人说我老公如何如何不好,对孩子不负责任,不赚钱也不照顾家,对我也不好,但是一扭头她就去生二胎了。别问,问就是意外怀孕。我原来也不理解,后来我明白了一件事,就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女人,在亲密关系或者婚姻关系中,是没有避孕权的。她不能用套,因为这会让男人不开心,男人不开心就不睡她了,这对她来说可能比上大刑都要难受。为了让自己拥有有男人参与的360度沉浸式性体验,她们可以付出任何代价,更别提生二胎最倒霉的也不是她自己,是孩子。再一次感叹,管好下半身,啥事没有。真的没一个人是无辜的。

     2.郭德纲说的有句话我挺喜欢的:“一个人就算天下人都说他不好,只要他对你好,那你就得认他的好。”

     3.有位在养老院工作的护工说,她看过那么多老人,但凡晚年过得好的,都是退休金高的。老来啥都没有的,一定是最惨的;光有房有存款的,也不见得好,你想啊,周围的人盼着他走了继承遗产呢。人性就是人性,不能跟人性对着干。

     4.昨天和同学聊天,谈到以前的同学,大多数家庭条件好的,现在过得依然都不错,很多都是依靠了父母的资源。而那些家底差的,无论在就业还是在择偶上,都吃过很多苦,都处于被动被挑选的地位。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5.现在过的惨的叫的欢的都是2017-2020这一波最后接盘房地产的韭菜,高负债,高杠杆,对自己没有点B数,收入不稳定,遇到疫情就业环境变差,直接凉了。现在国家物价稳,供应充足,没债的人根本就没任何问题,一切照旧。

     6.20岁前的人生是父母给的,20岁后的人生是自己给的。别把自己的出身卑微的责任都推给父母和环境,一个人与其因为失败而发愁,不如说是因为失败后找不到借口而发愁。当理由找得越来越无懈可击,成功就离你越来越远了。失败没有借口,担当才是成功的前提。

     7.画大饼和拎得清的两种人:有种人特别喜欢画大饼,进而占人家便宜。总是吹嘘自己多么多么有钱,接了个多么多么厉害的项目。然后晃个钱袋子画大饼,让别人免费帮他推广,而自己却一毛不拔。与上面那种完全相反的另一种人,非常拎得清,从来不吹嘘自己,很低调。求人帮忙办事的时候,会先发红包,然后再开口。

     8.人格是一种极度复杂的精神结构,它是经验与功能的集合,并在动机、情感、认知、行动上维持一个人高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人格首先是关系的产物,就像一个乐于表达爱的人,调用的是曾经重要关系中被调谐的关系体验。而一个频繁自我攻击的人实际上是为了延续自己曾经在关系中受惩罚经验的一致性。

     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就好比大人曾经给予自己的是羞耻和厌恶,孩子就会在挫败经验出现时下意识的自我贬低,自我嫌恶。倘若大人给予自己的是冷漠,人就会接受一种自我疏离,无视自己真正的感受或需要。所以我们的人格烙印并不是孤立的经验模块,当我们获得一个熟悉体验的时候,总是暗含着那个体验曾经出现在什么样的关系里。

     相对复杂的是,人又会围绕这些受伤的经验构筑自己的防御工事,比如自我嫌恶的外围可能是目空一切的高人一等,这份傲慢不是为了蔑视他人,而是为了以第三宇宙速度逃离那个自我否定的身份。而自我疏离的外围可能是对他人的高度热情,有求必应,因为内心深处并没有自己的情感归属,所以才能允许任何人前来作客。

     简单来说,人格就是由核心情感经验(在重要他人的关系中体验和内化),以及围绕核心经验的外围系统(为了适应或防御)所组成的整体。当我们的外围系统能够很好的应对生活时,一个人可以带着创伤生活,只要不破防就不会有太多异样的感受。

     外围系统的灵活性和高级性决定了我们应对生活的能力,以及对生活的体验,而它的强度和灵活性又由它试图所保护的对象的脆弱性所决定。如果外围系统过于强大,彻底接管了自己的核心内在时,人会缺少一种活着的真实质感,比如活力感和存在感。当外围系统太弱的时候,人又很容易被破防,就像一个破败的小屋,寒风冷雨都能吹进来,总是让自己感受到凌冽和刺骨。

     当我们说成长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做两种工作,一种是提升我们外围系统的功能和等级,让它用最少的代价获得最高的收益,卡巴斯基的防护能力虽高,但是可能会过度消杀,让新经验流入前就被干掉,导致我们的核心经验模块无法更新。

     另一部分是让新的经验流入到自己的核心经验模块。就像一个人感觉到安全时,ta就不再需要那些激进的自我保护手段,那些曾经在这种手段下被摧毁的人或经验或许就能够幸存下来,去修正自己的原有经验。这是一个相互确认,相互促成的过程。

     9.饶毅教授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既不是中医药的拥趸,也不是反对中医药,我只是坚持真理;中医药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中医药商日益增长的金钱欲望和中医的一人一方相矛盾,为了利益最大化,不惜以病人的健康为代价,比如中药注射液。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今日笔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