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清明不上坟?解答来了!
2023/4/4 武儿说健康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武儿说健康”,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免费收到最新内容了。

    

     2023年清明节即将到来,今年清明刚好在闰二月。有一种说法认为,“闰月清明不上坟”。真的有这个习俗吗?民俗学者表示,这一说法并无历史依据。

     北京大学中文系民俗学专业研究员王娟表示,闰二月不上坟,实际上古代是没有这个说法的,我觉得这个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一个说法。像山东有一些地区可能有这个习俗,“逢双不祭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好多地方习俗就被放大了,而且人们还特别关注,带有一种猎奇的那种心态,但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也没有什么历史依据。

    

     闰月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我国现行公历和农历两种历法,公历年和农历年相差11天左右。“经年累月”下来,就会发生农历年的月份与季节不能对应,寒暑颠倒的现象。因此,农历需要采取“19年7闰”的方法来调节,也就是在19年中安排7个闰月,以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

    

     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习俗主题。

     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所以古人们常在清明踏青,并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活动。各地的清明习俗到底有哪些呢?河大卫向您介绍10个真正的传统习俗。

     一、祭祖扫墓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上坟当天,人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将供品摆放在墓地前面,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一些新土,然后再在墓前磕头祭拜。清明扫墓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

    

     二、插柳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曳的杨柳,总能给人一种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感觉。自汉朝以来,人们就逐渐形成了折柳赠别的习俗,借此互祝平安,因“柳”与“留”谐音,所以也取恋恋不舍、尽情挽留之意。

     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三、荡秋千

     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由来已久,历史相对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后来为了避免某些方面的忌讳,才改为秋千。最早的秋千一般都是以树枝为架,然后再拴上彩带。后来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做成的秋千。荡秋千的习俗传承至今,深受人们喜爱。

    

     四、拔河

     拔河的运动起源于春秋后期,开始是在军队中盛行,当时叫“牵钩”、“钩强”,后来流传到民间,到唐朝时期开始称为“拔河”。

     拔河就是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比较粗的绳子,将对方拉出河界,就算获胜。唐玄宗时期,曾经在清明节举行大型的拔河比赛,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清明节的民间习俗了。

    

     五、蹴鞠

     蹴鞠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活动,起源于战国时代。蹴鞠就是指一种古老的皮球,球面是用皮革做成,里面用羽毛填充。蹴鞠运动是古代清明节时期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到了汉代,蹴鞠就已经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

     到了唐宋,蹴鞠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成为一种大型活动。在宫廷内,经常有数百人参加。《水浒传》里的高俅,就是一个蹴鞠高手。因为他球技高超,才深得宋徽宗赏识,一路平步青云。

    

     六、踏青

     踏青也称作春游,古时也叫探春、寻春等等。清明时节,春回大地,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人间处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踏青的大好时光。

     踏青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宋代,踏青之风最为盛行,一直相传至今。

    

     七、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也有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八、投壶

     投壶来源于射礼,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中国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九、吃青团

     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是清明节最有节日特色的食品。它是将一种清明节前后才有的艾草,打出汁拌进糯米粉里,然后做成团子,因为做出的团子呈碧绿色,所以取名青团。

    

     十、品茶

     清明茶又称明前茶,是清明时节采制的茶叶嫩芽,新春的第一出茶。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因而清明茶色泽绿翠,叶质柔软;且春茶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是一年之中的佳品。

    

    

     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END-

     感谢大家的阅读,你的阅读是对小编的鼓励,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小手轻移点一下右下角,点“ 在 看 ”,谢谢对小编的支持,小编一定每天给你们带来更多资讯。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武儿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