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中学课程——从“谈氟色变”到正确认识氟
2017/12/21 酷炫化学实验室

     12月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科普拓展课程在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顺利开展。此次课程的内容是《从“谈氟色变”到正确认识氟》,由来自中国科学院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的张新刚研究员及其课题组的三位科普志愿者讲授。

     张新刚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氟的性质,氟化学的历史与发展,含氟化合物的应用,合成方法以及氟对环境的影响。张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氟单质分离史上伟大的化学家们为了制取氟气、研究它的性质而前仆后继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生命的故事,让同学们了解到氟单质的分离是化学元素发现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危险最大、工作最难的课题。氟单质的分离是氟化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此后才出现了氟利昂和聚四氟乙烯等伟大的发现。随后张老师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同学们介绍了含氟化合物的应用,厨房用具、户外用品、交通运输、半导体通信、节能环保、医药农药、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事业中无处不见氟的身影。虽然含氟化合物已经渗透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天然的含氟化合物却非常少。紧接着张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含氟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化学合成方法以及生物体内合成含氟化合物的方法。最后张老师也介绍了含氟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减小含氟化合物对环境影响的措施。经过张老师的科普,同学们已经对氟化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有趣的六氟化硫实验”小视频让同学们更直观的认识到六氟化硫具有密度大、不支持燃烧等性质。

    

     接下来科普志愿者们给同学们讲述了氟碳相、水相和有机相三相分层的原理,并让学生们动手操作调出了鸡尾酒一样的三层彩色相。

     此外,利用氟化钙不溶于水的性质,同学们将氯化钙溶液滴加至氟化钾溶液中观察到大量白色沉淀生成,成功鉴定了氟离子的存在。由于氟离子与铁离子具有更强的结合能力,当向含白色沉淀的溶液中滴加入血红色硫氰酸铁溶液,震荡后,血红色褪尽,再次证明氟离子的存在。最后利用相同的方法,同学们还成功鉴定了含氟牙膏中的氟离子。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酷炫化学实验室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