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冬不养肾春易病,六大症状,小心肾虚!
2022/12/3 10:10:51 韵聚岐黄

     冬不养肾春易病《黄帝内经》:“肾者,人之本也。”肾就像是万物生长之源,孕育着机体生长之机,无论是人类的生殖繁衍,还是人体的生、长、壮、老、死等生命活动规律,都和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果说,脾乃后天之本,那么肾就是先天之本,负责封藏人体的“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决定先天体质的强弱。

     《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通于冬气”,肾与冬季相对应。”

     冬季作为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自然万物皆静谧闭藏,而肾具有潜藏、封藏、闭藏精气的特点,是封藏之本,肾的脏腑特性与冬季相通应,所以在冬季更应该重视养肾。

     而现在正值初冬,正是开始养肾的最佳时间。此时培好一年之根本,来年方可根深叶茂,身强体健。

    

    

    六大症状,小心肾虚

    

    

     俗话说“十人九虚”,说的是肾虚很常见!至于你是不是肾虚,不妨先对照下面做个小测试:

     1头发

     判断肾虚先看头发!肾其华在发,肾虚看头发,头发生长得好不好,有没有光泽、分叉,若过早出现白发、脱发、头发干枯就是肾虚的表现。

     2水肿

     肾主水,肾亏,水盐代谢出现异常,会有水肿的表现,如肿眼泡、黑眼圈、脚肿。

     3气不足

     肾主纳气,会出现慢性的咳喘,很多呼吸衰竭的病人,气不足,也会出现肾损伤。

     4尿频

     肾主司二便,所以很多老年人便秘、夜间尿频实际跟肾亏有关。

     5腰酸腰胀

     腰为肾之府,肾亏病人会感到腰酸腰胀。

     但腰酸背疼并不等于肾虚,有许多人觉得腰酸背疼,可能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当,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加强运动后疲劳感就会消失。

     6月经紊乱

     肾主生殖,肾亏会引起女性月经紊乱、不孕不育。

     此外,记忆力减退、骨质疏松等也与肾亏有一定关系。女性肾虚还会出现脸色发暗、黑眼圈、看起来疲劳、睡不醒的样子,总是莫名感觉怕冷,不缺觉还总打哈欠,所以爱美的女性一定要注意啦。

    

    

    记住三点,抓住养肾黄金期

    

    

     1注意“四养”,日常护肾1、养肾忌过咸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

     如果长期偏嗜某种性味的食物,就会导致相应所入之脏气偏盛,功能活动失调而引发疾病。

     中医认为,咸能养肾,过咸则会伤肾。过咸饮食会伤损肾精,导致精亏于下,虚火上浮,即成高血压、中风等症。

     2、养肾不受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人遇到恐惧时,往往会出现下肢酸软,几乎站不起来,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这是恐伤肾的表现。因此,想要养肾护肾,使自己恐惧的事情需尽量避免。

     3、养肾不过劳

     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依赖于后天脾胃运化之精。若身心劳倦,则脾胃受损,肾无以为养,同样不利健康。

     此处的劳倦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去理解:

     身体的劳倦:冬日运动可生阳,但若过度健身,则不仅不会生阳,反会耗阳,阳气伤损到一定程度,则会伤损肾精。

     心理的劳倦:熬夜加班工作,用心算计得失,心神劳累,亦伤肾精。因为,肾主髓,脑为髓之海,若过于用脑劳心,则渐伤髓海,此亦属伤肾。

     房事劳倦:冬天,阳气敛藏于肾水之中。此时若过度房事,会使敛藏的肾精外泄。如不节制,中年之后易出现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须发早白或腰膝酸软之症。

     4、养肾常吃黑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豕,其谷豆。”即是说肾在五方为北方,在五色为黑色。

     中国民间有“逢黑必补”的说法,认为黑色食物有防衰老、保健、益寿、防病、治病、乌发美容等独特功效,其实就是黑色入肾的体现。

     比如黑豆、黑芝麻、黑枣、黑米、黑木耳类食品,都是补肾的好食材。

    

    2补肾全在练,常做六个小动作1、冷面

     用20℃左右的冷水代替温水来洗脸,可提神醒脑,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中医认为,心之华在面,冷水洗脸可帮助心肾收藏精气,有利于冬季的心肾保养。

     2、吞津

     唾液由肾中精气所生。唾液得肾气而最有助于温肾。

     平时闲暇可轻轻扣齿72下,然后用舌头在口腔内左右各搅动12下,慢慢会产生口水。分三小口将津液慢慢地咽下,以意念把口水导入丹田之中,即可。

     3、热足

     晚上7~9点是肾经气血最弱的时辰,此时泡脚、按摩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滋养肝肾的目的。

     但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泡脚水不宜过烫,以45℃~50℃为佳;泡脚用的容器以木盆为好。

     4、握固

     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第四指)的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如攒握宝贝一般。

     握固可以固守精气神在体内,平时走路、坐车、闲聊、看电视时都可以握固。

     5、搓腰

     并腿坐于床沿,两手掌对搓至手心发热,分别按在后背腰部,上下按摩腰背肾腧穴,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可补肾纳气。

     6、脚跟健走

     健走的最好方法是,迈开大步,脚后跟先着地,不要弯曲膝盖。腿往前迈时,脚尖伸直如同踢球;前脚落地时,后脚脚尖踮起。

     脚后跟先着地,实际上就是刺激了“肾经穴位,经常用这种方式健走可以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

    

     3艾灸补肾,立竿见影艾草本身具有温经散寒之功,艾灸能使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又因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络属之关系,致使通达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循环全身。

     所选穴位如三阴交、足三里皆为肝、脾、肾经合穴,气海、关元、神阙为任脉之腧穴,同时也是脏腑的募穴。特别是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

     使用灸法,正如《针灸大成》所说:“艾炷又加杂药而成,其药多为温热芳香之辈,药有五味五气,内合五脏,气味择经而行,各归其所,其补阳主力更著。”

     因此,常灸关元、气海等,可以起到温补肾阳的效果。

     以下是常用的补肾穴位:

    

     1、肾俞:培补肾元。

    

     2、神阙:温阳益气、补肾健脾。

    

     3、气海:培补元气、回阳益阴。

     注意:阴虚者慎用,孕妇禁用。

    

     4、关元:温肾健脾、补益固脱。

    

     5、足三里:健脾益胃、补益气血。

    

     6、三阴交:温肾健脾、调经止痛。

    

     7、太溪:滋阴益肾、壮阳强腰。

     艾灸时间:艾条悬灸或艾灸盒灸,躯干每穴30—45分钟慢慢适应延长,肢体每穴25—35分钟慢慢延长,一日一次,一个礼拜休息1-3天。

     想要明年开春就活力十足吗?冬季养肾刻不容缓,大家赶紧行动起来吧。· 完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最不可思议的是你没有点“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韵聚岐黄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