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称倒戈将军,张学良说他专门讲假话,一堆部下还成了汉奸
2018/11/13 8:26:37 月光四世

     1882年11月6日,冯玉祥出生。

     人情反复,世路崎岖。

     冯玉祥一生论变不论常,叛变如吃饭。其在滦州兵谏时叛清,护国运动时叛袁世凯,本属皖系,后投奔直系,但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又发动政变,重归皖系,请段祺瑞出山,随又推翻段。后来他加入国民党,信奉三民主义,追随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中原大战时,他在蒋介石、阎锡山间摇摆不定。与蒋介石斗争失败后,他的西北军被分化瓦解,遂写出《我所认识的蒋介石》,对蒋极尽攻讦之能,大揭蒋的黑幕。而在此前的1928年2月18日,蒋介石与冯玉祥在郑州“义结金兰”。冯玉祥给蒋介石的帖子道:“结盟真义,是为主义;碎尸万段,在所不计。”蒋介石给冯玉祥的帖子道:“安危共仗,甘苦共尝,海枯石烂,死生不渝。”

     他还曾皈依基督教,打着贫苦出身、革命军人旗号,主动亲近苏联,并得到过苏联的大量军援。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其主要的叛变有八次,时人有以“三姓家奴”吕布与之作比较者,戏称之冯奉先。吕布一投丁原,再投董卓,跳槽两次;刘备一投公孙瓒,二投陶谦,三投吕布,四投曹操,五投袁绍,六投刘表,七投刘璋。皆不及冯玉祥。张学良评价冯玉祥:“冯玉祥这人专门说假话,他差不多没有真话,我跟他接触就有这样的感觉。冯的失败就是因为谁也不信你了。你这个人,说话没信用了,那你就在哪也站立不了了,你要想做一个大的事情,做一个真正的政治上,你想统治,那你总得有你自己确定的主意。那个人——冯玉祥专门做假。带兵倒是很会带兵,所以韩复榘,石友三叛变哪。韩复榘已经是军长了,他跟我说,冯玉祥要他在门口给自己站岗,韩说,我有儿子、孙子,我实在受不了了,所以他后来不叛变了吗?”其第一次倒戈,为民国七年(1918)二月间,据喻血轮《绮情楼杂记》载:“方任混成旅旅长,驻扎武穴。时北京政府正思用兵西南,段祺瑞派曹锟为两湖巡阅使,曹于孝感设立南征大本营,冯国璋并赠宝刀一柄,对临军退缩者,准其先斩后奏。讵曹正剑拔弩张时,冯玉祥忽于二月十三日,在武穴宣布自主,一面声讨倪嗣冲,一面吁恳南北罢兵。并于十四日发表函电,有‘或罢兵,或杀玉祥以谢天下’等语。奔走其事者,为陆建章,盖冯陆为甥舅姻亲,陆欲藉此打击段阁也。段闻冯叛变,于二月二十三日下令免冯职,发交曹锟查办。冯遂唆使部下通电挽留,谓‘宁与旅长同死,不愿任其独去,如不获请,请将我官兵九千五百五十三人一律枪毙’云云。结果,由曹锟向段疏通,仅褫去陆军中将,仍留任旅长,交曹锟节制,自此冯遂成为曹吴股肱。”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立。汪精卫和冯玉祥举行了郑州会议,蒋介石和冯玉祥举行了徐州会议。这时,冯玉祥的态度对时局影响重大,为了拉拢他与南京合作,一下子送给冯200万元的军饷,冯玉祥立即发电武汉,敦促汪精卫驱逐鲍罗廷,实行清党。

     因其见风使舵,朝秦暮楚,有奶便是娘,翻脸不认人的行为,故有“倒戈将军”之称。

    

     1930年中原大战时,中央军空军轰炸冯玉祥西北军,众皆俱。冯招部训话:“天上乌鸦多还是飞机多?”众答乌鸦多。再问:“乌鸦拉屎时掉到你们头上没有?”皆答没有。冯最后总结:飞机投弹命中的机会极小。次日许昌被空袭,士兵皆不躲避,炸弹落处死伤无数,第八方面军总司令樊钟秀也被炸伤而死。1937年淞沪会战初期,冯玉祥在南翔长官部开军事会议,突然响起日机空袭警报。据张发奎回忆:“(冯)夺门而出,踉踉跄跄,向外面田塍直奔,一个不留神,滑脚跌进了稻田,弄得浑身上下尽是泥浆。“不久,冯干脆把公事交给副职顾祝同,自己撤退到百里外的宜兴张公洞。

     抗战开始后,冯玉祥被任命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淞沪战役时,其老部下宋哲元、石友三、石敬亭、孙连仲、刘汝明、冯治安等,唯恐避之不及。路留一步,味让三分,但冯玉祥的路走绝了,以至于落得个神怒人怨,众叛亲离。据《白崇禧口述自传》:“各方反冯之密报皆直接上达委员长,委员长衡量如此发展下去,影响很大。一日召见我,告诉我各方之反应,委员长说:解铃还是系铃人。要我打电报请冯回京。冯回到南京,委员长授意我向他转达他的部下不信任之意,希望他辞职,当我转告冯,幸而他无异议接受,可见冯在第六战区一定遭受困难,才肯辞战区司令官之职务,专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职。”蒋介石借故褫夺其兵权,有恩怨因素,也有事实依据。

     冯玉祥失势后,主要精力放在了与蒋介石的作对上。无奈,抗战胜利后,蒋资助其出国考察,眼不见,心不烦,放他一条去路。让蒋介石始料不及的是,在美国,为了断绝美国的援助,冯四处演说。在明尼苏达州,他在两星期内演讲竟达27场,超过了抗战爆发初期,胡适为争取外援在美国演讲的频率。他说:“蒋介石是屠宰公司的总经理,在中国屠杀了成千上万的教授、学生、老百姓。又是‘制造’共产党工厂的厂长,反共打内战,共产党愈打愈多,中国人民都倾向共产党了。蒋介石还是‘运输大队长,无底洞洞主’,他把美国送给他的武器、弹药,也都转送给了共产党;无论你给他多少援助,也填不满他这个无底洞。”这些言论,对美国朝野影响极大,蒋遂宣布开除冯的国民党党籍,断绝其财政来源。1948年7月,冯玉祥接受中共邀请,参加政协会议的筹备工作,携家人一行八人登上苏联轮船胜利号,取道苏联回国。在黑海上,船舱内忽然起火。9月5日,苏联新闻界对外宣布:冯玉祥和小女儿晓达因船失火遇难。官方的正式报告是:是日,船上放电影,胶片着火,影响及冯,遂因心脏病发或窒息而死。这场火灾极为蹊跷,有人猜测,冯当年得到苏联的军援后,即据为己有,却并未为对方办事,苏方对他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遂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冯玉祥对自己的多变,很是清楚,他曾斥吴稚晖为“变节为一人之老狗”,此一人,即蒋介石。

     1927年7月28日,鲁迅致信章廷谦:“北京我本想走,但有一件事,使我迟疑。我的一个旧学生,新近逃到南京了,因为替马二在北京办报,其把柄为张胡所得……。”“马二”即冯玉祥,言语极为不屑。所谓的“二”,国人专指二心、二臣等等。张学良则借别人之口议论冯玉祥:“名相士彭涵锋曾评价冯玉祥‘貌似刘备,才如孙权,而志比董卓,诈如吕布,运只袁绍耳’!”毛泽东在庐山会议期间,与彭德怀发生激烈冲突时,脱口骂彭是“冯玉祥”。这或许才是毛泽东对冯玉祥的真实评价。

     上梁不正下梁歪,冯玉祥的部下石友三也倒戈将军,且鹦鹉学舌,如法炮制。其先为冯部任师长,然后投靠阎锡山,后又回投冯;蒋冯大战中被蒋收买,不久投靠唐生智;唐失败后又投阎;中原大战投靠张学良,不久投靠汪精卫,被张蒋夹击全军覆灭;继而先投日后抗日,先与中共合作后又反共;最后又投降日本,结果被不想投降的部下用计抓捕,并活埋于黄河岸边。日伪十将,冯部占其六,除石友三外,尚有孙殿英、吴化文等。

     1924年,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坊间传闻他趁机偷藏了宫中不少宝贝。1928年某日,冯在故宫宴请北伐军高级将领,席间突然故宫全体杂役集合,大家齐声高喊:“冯将军是清白的,没拿故宫一针一线!”一时间惊呆了饭桌上所有的人。驱宫之举,国人皆叫好,惟胡适忿忿不平:“优待清室是国际信义,堂堂民国,欺人之弱,最不名誉。”后来溥仪一头倒入日人怀抱,是其后果。无信义之人执政,政府岂会有信义。

     梁启超也多变。他曾是戊戌变法的思想领袖之一,变法失败后在日本与孙中山往还密切,遂离弃保皇维新立场,渐有赞成革命之意,政治主张从君主立宪逐渐转向民主共和。辛亥后,他搁置以往恩怨,与出卖六君子的袁世凯合作,并为之出谋划策。当他知晓袁欲复辟帝制后,毅然予以揭发,并与蔡锷密谋倒袁。其《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从头到脚将帝制论驳了个体无完肤,立论之深,力透纸背。梁启超的汲汲转变轨迹大致为:维新——共和——保皇——拥袁——反袁,最后退出政坛转入学界。

     对梁启超的流质易变,时人有以“不忠不孝不悌”相赠者,不忠,即背叛光绪帝,不孝,即背叛康有为师,不悌,即背叛六君子兄弟。但孙宝瑄却不这么认为:“盖天下有反覆之小人,亦有反覆之君子。人但知不反覆不足以为小人,庸知不反覆亦不足以为君子。盖小人之反覆也,因风气势利之所归,以为变动;君子之反覆也,因学识之层累叠进,以为变动。其反覆同,其所以反覆者不同。”梁启超的幼子梁思礼也辩解道:“怎么评价父亲这个‘一生多变’,我觉得,要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与时俱进’。时代变了,所以他才‘不惜以今日之我战昨日之我’。我觉得父亲的一生应该算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一生,为了探索民族富强的道理,虽然走过弯路,但是目标却始终不变。他一生的著书立说和参与政治,始终没有离开过这个目标。”面对为人和蔼可爱,全无城府,一团孩子气的梁启超,殷海光也说:“虽然梁启超已经是历史人物了,可是在这发霉的社会看来,反而显得他的见解是那么鲜活、刚健、康正、开朗而有力。”

     后人何以普遍指责冯玉祥,而宽容梁启超?冯之多变为己,梁之多变从公,冯之多变无常,梁之多变有常,君子小人之辨,即在为公为己、有常无常一点。无异见则无大师,在不断的扭转中,形气转续,变化而嬗,造就了梁启超的思想,为之提供了激情与灵感,使之路子越走越阔;对于冯玉祥立场的波诡云谲,游走不定,盟友们并不认为是事随境迁,顺应潮流,而是失信,同僚们并不认为是探索寻求,躁竞以戾,而是无从,故路子越走越窄。

     大伪似真乎?大真似伪乎?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月光四世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