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列御寇
2024/3/31 大川之道

    

     【原文】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①。

     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②?”

     曰:“吾惊焉。”曰:“恶乎惊?”曰:“吾尝食于十?,而五?先馈。”伯昏瞀人曰:“若是,则汝何为惊已?”曰:“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③,以外镇人心,使人轻乎贵老,而齑其所患④。夫浆人特为食羹之货,多馀之赢,其为利也薄,其为权也轻,而犹若是,而况于万乘之主乎。身劳于国而知尽于事,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吾是以惊。”伯昏瞀人曰:“善哉观乎!女处已,人将保女矣!”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敦杖蹙之乎颐,立有间,不言而出。宾者以告列子,列子提屦,跣而走⑤,暨乎门,曰:“先生既来,曾不发药乎?”

     曰:“已矣,吾固告汝曰人将保汝,果保汝矣。非汝能使人保汝,而汝不能使人无保汝也,而焉用之感豫出异也⑥!必且有感,摇而本性,又无谓也。与汝游者,又莫汝告也。彼所小言,尽人毒也。莫觉莫悟,何相孰也!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

     【注释】①伯昏瞀人:传说中列子的老师。②奚方而反:因何故回来。奚,何。方,故、事。③内诚不解:内心赤城却不能超脱俗世。 形谍成光:言谈举止呈现出光彩。④齑(ji)其所患:招致祸患。齑,聚积。⑤跣:赤脚。⑥而焉用之豫出异也:你却享受着这种待遇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而,尔。之,此。【译文】列御到齐国去,半路上又折回来,遇上伯昏瞀人。

     伯昏瞀人问道:“你何故又折回来了呢”?

     列御寇说:“我感到惊恐不安。”

     伯昏瞀人说:“为什么惊恐不安呢?”

     列御寇说:“我去卖浆的店里就餐,十家店有五家在我开口前就给我端上来了。”

     伯昏瞀人说:“这种事为什么会令你惊恐不安呢?”

     列御寇说:“内心赤城却不能超脱俗世,言谈举止就会透露出光彩神韵来镇服人心,使人对我的尊重胜过对老人的尊重,长久下去必会招致祸患。卖浆人只不过是做些小本的饮食买卖,赚取一点利润,他们获利微薄,地位低下,还如此待我,更何况是万乘的国君呢?国君为国事鞠躬尽瘁,他们必然会把国事委托给我,然后用政绩考察我,所以我才惊恐不已”。

     伯昏瞀人说:“你的看法很对啊!你呆着吧,人们会来拥护你的!”

     没过多久,伯昏瞀人前去看望列御寇,见门外摆满了鞋子。伯昏瞀人面朝北方站着,用拐杖撑住下巴,站了一会儿,一句话没说就出去了。接待客人的人告诉列御寇,列御寇提着鞋子,光着脚就跑了出来,赶到门口,说:“先生既然来了,怎么不说一句教导的话呢?”

     伯昏瞀人说:“算了,我曾跟你说人们会来拥护你,果然来拥护你了。不是你能使人拥护你,而是你不能使人不拥护你。你却享受着这种待遇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必定是有什么东西扰乱了你的心,动摇了你的本性,而你又无奈何。跟你交游的人中又无人能提醒你,他们都是小人谄媚之言,全是毒害人的。都没有觉悟,又怎能相互告诫呢!现在灵巧的人多劳累,聪明的人多枕患,没有能人是无欲无求的。其实填饱肚子就自由自在地邀游,像没有牵绳的船一样漂流,这才是心境虚无而自由遨游的人。”【原文】郑人缓也呻吟①裘氏之地。祗三年而缓为儒,河润九里,泽及三族,使其弟墨②。儒墨相与辩,其父助翟。十年而缓自杀。其父梦之曰:“使而子为墨者,予也,阖胡尝视其良,既为秋柏之实矣?”

     夫造物者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彼故使彼。夫人以己为有以异于人以贱其亲,齐人之井饮者相捽③也。故曰今之世皆缓也。自是,有德者以不知也,而况有道者乎!古者谓之遁④天之刑。

     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

     庄子曰:“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古之人,天而不人。”

     【注释】

     ①呻吟:诵读。②使其弟墨:使他的弟弟学墨学。③相捽:相争扭。④遁:此处作“违”解。【译文】郑国有个名叫缓的人在裘氏这个地方读书,只用了三年就成了儒生,他像河水滋润土地一样惠泽乡里,恩泽族人。他让他弟弟去学习墨家,儒、墨相互争辩,缓的父亲则站在墨翟一边。十年后缓自杀了,他的父亲梦见他说:“让你的儿子学习墨家的是我,为什么不到我的坟前去看看,我已成为坟上秋柏的果实了。”

     造物主所赋予人们的,不是人的才智而是其自然本性。他的天性使他成为他所成为的人。缓总认为自己与众不同而轻视他的亲人,就像齐人自以为挖井有功而与饮水之人扭打一样。所以说,现在的人都跟缓一样。自以为本该如此,在有德的人看来这是不明智的做法,更何况在有道的人看来呢!古人称之为有违天道的刑罚。

     圣人安于自然,不安于人为;众人安于人为,却不安于自然。

     庄子说:“了解道容易,不去谈论却很难。了解了道却不妄加谈论,这合于自然;了解了道却信口谈论,这属于人为。古时候的人,顺应自然而不追随人为。”【原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①,单②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圣人以必不必③,故无兵;众人以不必必之,故多兵。顺于兵④,故行有求。兵,恃之则亡。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⑤,敝精神乎蹇浅,而欲兼济道物,太一形虚。若是者,迷惑于宇宙,形累不知太初。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冥乎无何有之乡。水流乎无形,发泄乎太清。悲哉乎!汝为知在毫毛而不知大宁。【注释】①朱评漫、支离益:均为人名。②单:“殚”的假借字。尽也。③以必不必:把必然的事理视为不必然。比喻心胸豁达,不固执。④顺于兵,故行有求:兵,泛指纷争。求,贪求。⑤苞苴竿牍:带着礼物去拜访别人,指应酬交际。【译文】朱评漫向支离益学习屠龙的手艺,耗尽了千金家产,三年学成却没有地方施展他的手艺。

     圣人不把必然的事情看做必然,所以没有纷争;众人把不必然的事情看做必然,所以纷争四起。有纷争,行为上就有所争夺。纷争,持续下去必然灭亡。

     普通人的心智,离不开交际应酬,把精神消耗在浅薄的事物中,还幻想惠泽大道万物,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像这样的人,在宇宙中迷失,劳累形体却不知道混沌初始。而像那至人那样的人,精神复归于鸿蒙初开的原始状态,甘愿休眠在没有任何有形事物的世界。像水流一样随顺无形,自然而然地流淌在清虚空寂的境域。可悲啊!世俗之人把心思用在琐碎的小事上,而不知道大宁的境界。【原文】宋人有曹商者①,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②,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③,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癕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注释】①曹商:人名。②穷闾:贫穷僻里。阨巷:狭巷。③槁项:干枯的脖子。馘(xù):脸。【译文】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为宋君偃出使秦国。去的时候,获得宋王给的几辆车子。秦王喜欢他,增加车子百辆。返回宋国,见到庄子,说:“身居偏僻狭窄的里巷,贫困到自己的编织麻鞋,脖颈干瘪面色饥黄,这是我不如别人的地方;一旦有机会使大国的国君省悟而随从的车辆达到百乘之多,这又是我超过他人之处。”庄子说:“秦王有病召请医生,破除痈疽溃散痤疮的可以得车一辆,舔痔疮的可以得车五辆,所医治的愈卑下得的车愈多。你难道治疗他的痔疮了吗?为什么你得到的车这么多呢?你走吧!”【原文】鲁哀公问乎颜阖曰:“吾以仲尼为贞幹①,国其有瘳乎?”

     曰:“殆哉圾②乎仲尼!方且饰羽而画,从事华辞。以支为旨③,忍性以视民而不知不信。受乎心,宰乎神,夫何足以上民!彼宜女与?予颐与?误而可矣!今使民离实学伪,非所以视民也。为后世虑,不若休之。难治也!”

     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⑤,商贾不齿。虽以事齿之,神者弗齿。

     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也。宵人之离外刑者,金木讯之;离内刑者,阴阳食之⑥。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注释】

     ①贞幹:栋梁。②圾:危。③以支为旨:以支节为要旨。④彼宜女与?予颐与:彼,指仲尼。与,欤。颐养。本句的大意谓:他是你要找的人吗?他能安养人民吗?⑤非天布也:不是上天的布施之道。⑥阴阳食之:阴阳两气交相剥食。引申为是非对错的相互纠缠【译文】鲁哀公问颜阖:“我想把孔子作为国之栋梁,国家有希望了吧?”

     颜阖说:“算了吧,太危险了!孔子还在注重装饰仪表,钻研华丽的辞藻,把细枝末节当要旨,教人们违背本性,既不明智也不诚信,这些东西占据了他的内心,主宰着他的精神,怎么能领导人民呢!他是你要找的人吗?他能安养人民吗?你找错人了!让人民背离真性而学习伪饰,这不是教化人民的办法。为后世着想,不如尽早放弃这个打算。孔子是很难治理好国家的。”

     施惠于人却总放在心上,这不是上天的布施之道。这种行为商人都瞧不起,即使有什么事情必须与他交往,内心也是瞧不起的。

     施加皮肉之刑的,不外乎是金属或木质的刑具;给内心世界带来惩罚的,则是自身的烦乱和行动的过失。所以人遭受皮肉之刑,不外乎用刑具加以拷问;而内心受到惩罚,则是是非对错的相互纠缠。能够免于内外刑辱的,只有真人才能做到。【原文】孔子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①,有长若不肖,有顺懁而达②,有坚而缦③,有缓而悍。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正考父一命而伛,再命而偻,三命而俯,循墙而走,孰敢不轨!如而夫者④,一命而吕钜⑤,再命而于车上儛,三命而名诸父⑥。孰协唐许⑦!

     贼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⑧,及其有睫也而内视,内视而败矣。凶德有五,中德为首。何谓中德?中德也者,有以自好也而吡其所不为者也。

     穷有八极,达有三必,形有六府。美髯长大壮丽勇敢,八者俱过人也,因以是穷。缘循,偃佒,困畏不若人⑨,三者俱通达。知慧外通,勇动多怨,仁义多责,达生之情者傀,达于知者肖;达大命者随,达小命者遭。

     【注释】①有貌愿而益:愿,谨厚。益,通“溢”,骄溢。②顺懁(juàn)而达:外貌圆顺而内心直达。③缦:同“慢”。④而夫:即凡夫。⑤吕钜:骄矜貌。⑥名诸父:称呼叔伯的名号。⑦孰协唐许:谁能跟唐尧许由一样。⑧心有睫:有心眼。⑨困畏不若人:困厄怯弱而又态度谦下。【译文】孔子说:“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比探知天象还要困难。自然尚有春夏秋冬和早晚变化的规律,可是人却面容复杂多变情感深深潜藏。有的人貌似淳厚却内心骄溢,有的人实为长者看起来却像后生,有的人外貌圆顺而内心刚直,有的人外表坚韧却懈怠涣散,有的人表面舒缓而内心却很强悍。所以人民趋义急如干渴,而弃义也急如避热。因此君子总是让人远离自己任职而观察他们是否忠诚,让人就近办事而观察他们是否恭敬,让人处理纷乱事务观察他们是否有能力,对人突然提问观察他们是否有心智,交给期限紧迫的任务观察他们是否守信用,把财物托付给他们观察是否清廉,把危难告诉给他们观察是否持守节操,用醉酒的方式观察他们的仪态,用男女杂处的办法观察他们对待女色的态度。上述九种表现一一得到证验,不好的人自然就挑捡出来了。”

     正考父首次被命为士就曲着背,再命为大夫便躬着腰,三命为卿便俯下身子,避开大道扶着墙走路,他如此谦卑谁还敢做不轨的事!如果是凡夫俗子,一命为士就会傲慢矜持,再命为大夫就会在车上手舞足蹈,三命为卿就要直呼叔伯的名号了,像这样,谁还会同唐尧、许由一样谦让呢?

     最大的祸害莫过于有意为德却有心眼,有了心眼就会内心纷扰,内心纷扰就会道德败坏!凶德有五种,以中德为首。什么叫中德?所谓中德,就是自以为是而反对跟自己不一样的。

     穷困窘迫源于八项极端,通达顺利源于三种必然,形态面貌则取决于六府。貌美、须长、高大、魁梧、健壮、华丽、勇武、果敢,这八项都超过他人的,因而自恃傲人必然导致困窘。因循顺应、俯仰随人、法弱谦下,这三种情况都能遇事通达。自恃聪明炫耀于外,勇猛躁动必多怨恨,倡导仁义必多责难。通晓生命实情的人心胸开阔,通晓智巧的气量狭小,通晓长寿之道的人随顺自然,通晓寿命短暂之理的人也能随遇而安。【原文】人有见宋王者,锡①车十乘。以其十乘骄稚庄子。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②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为鐈粉夫。”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③乎?衣以文绣,食以刍菽④。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注释】

     ①锡:通“赐”。②骊龙:黑龙。③牺牛:祭祀用的纯色牛。④刍:草。菽:大豆。【译文】有个人拜见宋王,宋王赏赐了十辆车子,他依仗这十辆车子向庄子炫耀。庄子说:“河边有个贫困家庭靠编织苇席为生,他的儿子潜入深渊,得到价值千金的珍珠。他的父亲对他的儿子说:‘拿石头来锤破它!这值千金的珍珠,一定在九重深渊骊龙的颔下,你能得到珍珠,定遇到龙在睡觉。等到龙醒来,你就要被撕成碎片了!’现在宋国危机的深重,不止于九重的深渊;宋王的凶猛,不亚于骊龙;你能得到车子,一定遇到了他迷糊的时候。假使宋王醒来,你就要粉身碎骨了!”有人来聘请庄子。庄子回答使者说:“你见过祭祀的牛吗?披着纹彩锦绣,喂着刍草大豆,等到把它牵入太庙去,再要想做回一只无人豢养的牛犊,还有可能吗?”【原文】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 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①。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 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②食,在下为 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以不徵徵 ,其徵也不徵。明者唯为之使,神者徵之。夫明之不胜神也久矣,而 愚者恃其所见入于人,其功外也,不亦悲夫!【注释】①赍〔jī〕:送。②鸢〔yuān〕:老鹰。【译文】庄子快要死的时候,弟子们打算厚葬他。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太阳和月亮为连璧,把星星当作珍珠,把万物当作陪葬品。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完备吗?哪里用得着再加上这些东西!!”

     弟子们说:“我们担心乌鸦和老鹰吃掉你尸体!”

     庄子说:“弃尸地面将会被乌鸦和老鹰吃掉,深埋地下将会被蚂蚁吃掉,夺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蚁,怎么如此偏心!”

     用不公平的方式来显示公平,这种公平也称不上公平;用不能验证的东西来求验,这种征验也不能算是征验。自认聪明的人被外物支使,神全的人可以应合自然。早就知道聪明人不及神人,而愚蠢的人还总是自恃偏见而沉溺于世俗和人事,他们追求的只是身外之物,这不是很可悲吗!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川之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