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译注-德经篇(7)
2024/4/1 大川之道

     《 德 经 》

     本段对应王弼本第56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甲本】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闷(?),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坐()其阅(),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浅();故为天下贵。【乙本】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①;锉()其兑(),而解其纷;是谓玄同。不可得而亲也,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浅();故为天下贵。【注释①同其尘:“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同其尘,将万物等同于尘土,即一视同仁。②挫其锐:老子主张“不尚贤”,故“挫其锐”应理解为废去让人锋芒毕露的机会。没人能崭露头角获得好处自然就没有纷争。【译文(甲本为准,乙本参照)】知道天道的人不去探讨,探讨的人没有真正懂得天道。堵上窗户,关上门,讲欲念关之门外,让阴阳之光和谐,对万物一视同仁;废去让人锋芒毕露的机会,就能解除各种纷争,称之为天下大同。看待人没有亲疏之分,看待事情不考虑利害关系,看待物品没有贵贱之分,这才是天下最可贵的品质。【解析】这一章节还是接着上一章节在讲得道之人的样子,他如婴儿,婴儿是不会说话的,所以该章节的开篇立意就是道者无言。

     老子道德经并不是散落的只言片语,而是前后呼应,有严禁逻辑的一部著作。“知者弗言,言者弗知”毫无悬念不存在知解释为知道或者智慧的问题,他就是知道懂得的意思,婴儿是深谙大道的,但婴儿不会说,随着婴儿逐渐长大,他渐渐背离大道,反而开始会说了,此段理解就这么简单!懂的人说不出,夸夸其谈的人半桶水乱晃!

     “同其尘”、“挫其锐”就不赘述了,注解中有,“不可得而亲也....”这一段历来都注解得非常敷衍,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找找其他版本,“不可得而”字面理解就行,就是不可以对他怎样的意思,这一段联系前面章节里的“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我解释为对我友善的人我对他友善,对我不友善的人我也对他友善),就非常好理解,就是对人对事对物一视同仁嘛,就是把前一句“同其尘”展开来说而已,能如此公平公正对待万物自然是天下最贵重的德行了。

    

     本段对应王弼本第57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甲本】以正之()邦,以畸()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兹()昏;人多知,而何()物②兹()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无欲不欲而民自朴。"【乙本】以正之()国,以畸()用兵①,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③,而国家昏;人多知巧,而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无欲不欲而民自朴。"【注释①正:正道。奇,与正相对,即歪门邪道,本人觉得“畸”更符合语境。用兵,需要武力,即战乱。下文“正复为奇”佐证此推断。②奇物:奇异之物,奇珍异宝,难得之物。③利器:杰出的人才。乱世出枭雄。【译文(甲本为准,乙本参照)推行正道国家安定,用歪门邪道就会陷入战乱,用“无为”取信于天下。我怎么知道这些的呢?因为天下禁忌越多,人民越贫困;人民中杰出的人才越多国家就越混乱;人们智慧越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就越多;法令越多,盗贼就越多。所以圣人曾经说过:“我什么都不做,人民自然秩序井然;我清净自处人民自然行为端正,我不多事人民自然富足,我没有欲望不跟他们索取人民自然淳朴。”【解析】“以奇用兵”诸多版本译注成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通读前后文“正、畸(奇)”在这里指的是两种不同的治国方式,即一种正道一种非正道,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又怎可能研究“兵法”?故不可能存在以某种方式用兵的言论。“民多利器”历来也有分歧,字面上理解是人民拥有锋利的兵器,但如果作此理解,国应该是危而不是昏,既然国家昏昏,混乱不堪,必然需要的是治世之才,所以民间有的应该是杰出人才,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无须过多人为治理,而“人才”必然要大刀阔斧作为一番以展示自己的治世之才,这与“无为”是相悖的,所以逻辑上就是人才越多做的越多国家就越乱,越乱越寄希望于人才,陷入恶性循环。

    

     本段对应王弼本第58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甲本】其政闷闷,其民惇惇①;其正()察察,其邦()夬夬(?)②。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此段残毁)【乙本】其正()闷闷,其民屯屯(惇惇);其正()察察,其?)。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③?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肆,光而不眺(耀)⑤。【注释】①闷闷:沉闷,沉稳的意思。惇:敦厚老实。②察察:清正廉明。?:一种动物,这里指人民像动物一样没有心智。③极:极致,极点。物极必反,所以极是两种相反形态的转折点。④正复为奇:正道也会转变成歪门邪道。奇:同“畸”,不正常,歪的。⑤光:好处。耀,夸耀,赞美。【译文(甲本为准,乙本参照)国政沉稳厚重,人民就敦厚老实;国政清正廉明,人民就像动物一样健壮而没有智巧。灾祸,和幸福相伴相生;幸福,潜伏着祸患,谁能知道它们什么时候就相互转换了呢?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道,正道到极点会反变成歪道,善良也会转变成作恶。人们迷惑于此已经很久了。所以懂得的人公平看待而不去区分他们,公正对待而不挑刺,直面他们而不逃避,接受它们的好处而不夸耀。

     【解析】老子认为,治天下应该“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所以国家安稳政治廉明的标志就是人民丰衣足食敦厚老实没有歪心思。然而,这一切并不是恒常的,阴阳无时无刻不在相互转换,阴与阳正与反相生相克,物极必反,看似祸患,其发展方向却是向着幸福去的,大战之后是和平,盛世过后必然衰退,这是天道规律,至于为什么这样,人们始终弄不清楚。于是圣明的人便不去想这些问题,既来之则安之,是福,享受就是,是祸,直面而不逃避,普通人的修行莫过于活在当下,顺应大道而生。

     本文为长缨个人观点,持续更新中,如您有独到看法欢迎留言探讨。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川之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