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译注德经篇(14)
2024/4/1 大川之道
《 德 经 》
77章 本段对应王弼本第75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甲本】人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乙本】人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是以饥。百生(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译文(甲本为准,乙本参照)】人民吃不饱,是因为拿出太多粮食来上税了,所以才挨饿。百姓不服统治,是因为统治者喜欢做政绩,所以才不能治理好国家。人民轻视死亡,是因为他们渴求活得更好,(因为活不好,生不如死),所以轻视死亡。只有不用民生做政绩的人,才是真正重视民生的。
【解析】这一章讲的是“有为”的后果,“有为”是什么呢?结合前面的文章大概能推断出它是不合天道的,是人为制定违背天道的规则来治理国家,目的是什么呢?当然是标榜自己能干,标榜自己政绩斐然。一个“有为”的君主,必然好大喜功,那就免不了搜刮民脂民膏,人民交苛捐杂税多了就吃不饱饭了,三天饿九顿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于是他们便不再珍爱生命,甚至觉得死亡是一种解脱,轻死背后的诉求是吃饱穿暖的“厚生”,若能满足谁又会轻死?那什么样的君主才是真正重视人民生死的呢?当然是不会为了政绩盘剥人民的了!
78章 本段对应王弼本第76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甲本】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仞(肕)贤(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细微生之徒也。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恒(烘)。强大居下,柔弱细微居上。【乙本】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仞(肕)贤(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坚强死之徒也,柔弱生之徒也。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兢(烘)。故强大居下,柔弱细微居上。【译文(甲本为准,乙本参照)】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筋骨肌肉就变得僵硬。万物草木活着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硬刚强是归属于死亡那一类的,柔弱细小才是归属于活物的。所以用兵逞强不能取胜,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所以逞强是下策,保持柔弱细微才是上策。
【解析】柔软是活物的特点,僵硬是死物的特点,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是主张以柔克刚的,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家,强硬只会引来不满,从而导致分崩离析。在现代女权思想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但凡那种拿着“真理”当令牌,天天喊着凭什么的女人,没有一个家庭过得好的,至于为什么后面有机会我们再慢慢探讨,记着一点,解决问题的方式永远不是硬碰硬,如果想找死,那硬杠就对了!
79章 本段对应王弼本第77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甲本】天下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印(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败(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馀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馀。孰能有馀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乙本】天下之道,犹张弓也。高者印(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馀而益不足。人之道,云(损)不足而奉又(有)馀。孰能又(有)馀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又(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又(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译文(甲本为准,乙本参照)】天道的规则,就像张弓射箭一样,把高的地方向下压一压,低的地方向上抬一抬,多的地方减一减,不足的地方补上。所以天道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去补充不足的,然而人道的规律就不一样了,是减少本来就不足的去补充本来就有余的。谁又能在有余的时候拿出自己有余的部分奉献给天呢?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到吧。所以圣人有成就而不自恃,有功劳而不居功,他们这样做是不想显示自己的贤能。
【解析】我一直认为取消公粮取消农业税还给农民发补助这是才是符合天道的,农民自古都是相对贫困的群体,让他们去奉养吃“国家饭”的就是典型的“损不足而奉有余”,而年年疯长的农村合作医疗是违背天道的,必然引起民愤。这个章节中老子揭示了一条普通人修行的道路,即“有馀而有以取奉于天”,把自己用不上的,有余的东西拿出来,给需要的人,钱多捐钱,物多捐物,有时间就去做义工。可能有人要问我这么做有什么好处了,是啊,小范围短时间确实看不到好处,但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大循环,比如你往回收箱扔了一件衣服,那么过来清理回收箱的人是不是有钱吃饭了,他不缺吃喝了是不是就不会偷你钱包了,衣服运到了贫困地区,那个得到衣服的人是不是不会挨冻了,不挨冻他是不是就能更好地去把地里的粮食种好,粮食好了是不是能换成钱供孩子上学,那个孩子出息了是不是能出来创造更多价值?而这一切仅仅源于你扔了一件多余的衣服!思维打开吧,我们能做的其实很多很多!修行不是让你清心寡欲故步自封!
80章 本段对应王弼本第79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甲本】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故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垢,是胃(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胃(谓)天下之王。"正言若反。【乙本】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水(柔)之胜刚,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是故圣人之言云,曰:"受国之垢,是胃(谓)社稷之主;受国之不祥,是胃(谓)天下之王。"正言若反。【译文(甲本为准,乙本参照)】天下最柔软的莫过于水,但攻坚克强却没有能胜过它的,因为谁都改变不了它。柔能克刚,弱能胜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却做不到。所以圣人留下言论,说:“能承受一个国家最坏的东西的,才可以说是国家的君主,能承受国家国家的不顺利的才能成为天下之王”,合于道的话,听起来好像说反了一样。
80章 本段对应王弼本第79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甲本】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右介(契)①,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介(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乙本】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介(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介(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注释】①右契:传世版和乙本都为“执左契”,契,为借契,就是今天的借条,一式两份,古代右为贵,左为贱,所以放贷者手里的应该是右契,借贷者手里的是左契,这里“执左契”应为误传。【译文(甲本为准,乙本参照)】和解大的恩怨,必有余怨难消,这怎么可能是一种好的处理方式呢?所以圣人手执借条却不去要账。所以有德之人仅仅保存着借条却从不要债,而无德之人却一分一厘都要要回。天道从来不偏袒于谁,却一直伴随着善良的人。《德经》完结~
本文为长缨个人观点,持续更新中,如您有独到看法欢迎留言探讨。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川之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