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译注道经篇(3)
2024/4/1 大川之道

     《 道 经 》

    

     第7章

     本章节对应王弼本第7章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甲本】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芮(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

     【乙本】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

     【译文(甲本为准,乙本参照)】天地长久且恒远。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恒远,是因为它不主动去生发万物,所以能长久存在。所以圣人退而把自身意志放在百姓意志之后,百姓反而把他托举到前面,他为了百姓不顾自身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因为圣人没有自己的私欲吗?因此反而成就了他自己。【解析】天长地久与上一章节里面谷神不灭(天地永存灵魂不灭)相呼应,这一章节讲述了天长地久的原因,是因为天地不去干预物的生发,不主动生发万物,让万物随着自己的天性成长消亡。圣人治世就是效仿天地,“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他们把自己的想法放在百姓利益之后,不与百姓相争,百姓反而尊崇他,把他托举得高高的,他不及自己利益甚至生命,百姓反而把他保护得好好的,老子不愧是PUA鼻祖啊,把人性拿捏得死死的,冠之以“无为”,实则步步为营,看似没做什么,却把乾坤玩转在掌中!再想想咱捧上天的那些人是不是也是用的这种方法收服我们的呢?哈哈。

    

     第8章

     本章节对应王弼本第8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甲本】上善治(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①,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信;言善信;正(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静(争),故无尤。

     【乙本】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②;言善信;正(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释】

     ①有静:传世版为“不争”。利万物而不争侧重于“利”,更接近于有为,是为而不争名的意思。利万物而有静,则侧重于静,即静止不动,风平浪静。当水风平浪静时是不会有水患的,自然是对万物最利的,最怕的就是水倾泻而下脱离原有河道,那就是灾难了,不利万物了。

     ②予善天:传世版为与善仁。“予”和“与”都是给予的意思,差别不大,但“仁“和”天”差距极大,到底给予是要顺应“仁”还是“天”呢?答案在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德经对“仁”并非持肯定态度,老子推行的是“天”。善,好,引申为最合适的,最好的。

     【译文(甲本为准,乙本参照)】最善于治理天下的圣人就像水一样。水对万物最有利的时候是其风平浪静之时,它处于众人都厌恶的地方(低处),所以是最接近于道的。圣人处在最合适的地方,志向在最深远的大道中,给予百姓的是最符合天道的,言论是最诚信的,为政他是最善于治理的,做事他是能力最强的,行动是最善于择时机的。所以只有不争(守静),才能没有忧患。

     【解析】此章节解读并非标新立异,而是因为该版本与传统版本有极大差异。结合前后文,不难看出这一章节是对上一章圣人“无为”的展开描述,他的无为就像这水一样,处于低处,风平浪静,不倾泻就是对万物最有利的状态,这水一旦想有所“作为”了,形成洪水,决堤而下,那么对万物来说就是灾难。所以圣人效仿天道,静守在最合适的“低处”,心怀天下,静水流深,慢慢滋养着百姓。只要圣人能守静,天下就不会有动乱,百姓就能安居乐业。

    

     第9章

     本章节对应王弼本第9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甲本】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乙本】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甲本为准,乙本参照)】拥有了还想要更多,不如停下来。锻打至尖锐,无法长久保持。金玉装满屋子,不能守得住。富贵且骄纵,是给自己留祸根。事业做成了就退休归隐,这是天道规律。【解析】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道理,千年后的今天依然被大家认同,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川之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