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译注道经篇(9)
2024/4/1 大川之道

     《道 经》

    

     第25章

     本章节对应王弼本第25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甲本】有物昆(混)成①,先天地生。寂呵缪(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筮(逝),筮(逝)曰远,远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乙本】有物昆(混)成,先天地生。寂呵缪(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也,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筮(逝),筮(逝)曰远,远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注释】①有物昆(混)成:混,为混沌,即天地未开时的混沌(无极)状态。道在这个时候已经存在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天地、阴阳),两仪生三才(天地人、日月地球、上下中),这里面有先后关系,依照的规则就是道,所以道必须先于天地而生。现在某些大师宣称两仪生四象是不对的,两仪生的是三才(天地人、日月地球、上下中),三才生四象(东西南北、上下左右、春夏秋冬、年月日时),这里面的玄妙后面我们再探讨,中医和命理都是以此为基准。【译文(甲本为准,乙本参照)】有个东西是生于混沌中的,先于天地之前就生成了。它无声无形,就那么独立地存在着,状态从来没有改变。它可以被视作万物之母。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是什么,所以就用“道”这个字称呼它,我勉强起的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说它大,大的意思是川流不息,川流不息的意思是源远流长,源远流长的意思就是返璞归真。道之大,天之大,地之大,国王之大,一国之中有这四大,国王不过是占了其中之一而已。人依托于地而生,地依托于天而生,天依托于道而生,道依托于自然(混沌)而生。【解析】道德经第一章就提出“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的观点,又说“两者同出,异名同谓”,与本章节中“有物混成”“未知其名”相呼应,这个东西是从混沌中来,不知道叫什么,为了能区分它我用“道”这个字来称呼它,实际上叫什么并不重要,只是一个代号而已,那么说“道”还是说那个混沌中生出来的东西实际是都是说的一回事,而这个东西就是天地万物所遵循的那个规律,这就是“异名同谓”。在这一章节中,老子对这个道又展开了描述:它看不见听不见,很大,大到包含了万物,大到包含了古今,它一直在发展延续,没有止境!顺着它往前追述,我们能探求到万物开始的那个原始点,比如一颗果实,它在春天的时候是一朵花,一棵大树,在很多年前它是一粒种子.......这就是我们探寻道的意义,由今及古剥离出最初的本性,返璞归真。我们看到的天大地大君王之大,实际都没有道大,因为人依托于大地而生长,大地依托于宇宙而存在,宇宙遵循大道而运行,而大道来源于混沌之中,至于混沌是什么,它又依仗于什么,老子没说,自古也没有人研究,或许是另一个“道”吧!能悟透大道已经是凡人极限了,古来又有几人能懂?

    

     第26章

     本章节对应王弼本第26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甲本】重为轻根,清(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甾(辎)重,虽有环(荣)官(观),燕处则超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乙本】重为轻根,清(静)为躁君。是以君子冬(终)日行,不远其甾(辎)重,虽有环(荣)官(观),燕处则昭(超)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译文(甲本为准,乙本参照)】重是轻的根本,清静是躁动的依托。所以君子即使终日在外行走也不会放下辎重,只有辎重随身,营寨环绕,才能生活得悠然自在。然而为何大国的君主,却轻率地凭自身喜好在天下行事呢?轻率就失去了根本,妄动就失去了依托。

     【解析】中国人做事讲究一个“底气”,底气就是我们所依托的东西,就是本章节所说的“重”和“静”,生活悠然自得依托的是吃穿住行的物资丰富,发号施令依靠的是实力雄厚,然而很多君主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依靠匹夫之勇行走于天下,那注定是要失去国土失去君主之位的。

    

     第27章

     本章节对应王弼本第27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甲本】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适(谪);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钥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材),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①;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唯(虽)知(智)乎大咪(迷),是谓妙要。

     【乙本】善行者无运(辙)迹;善言者无瑕适(谪);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钥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材),是谓曳(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智)乎大迷,是谓妙要。

     【注释】①故善人,善人之师:善人,是指有道之人,如上文所说善行者、善言者。传世版为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解释为善为道的人是不善为道的人的老师,表示贤良之人教授无知之人的意思,然而通读前后文老子并无“教化”他人之意,“教化”是儒家的思想。所以“故善人,善人之师”更贴合文意,后文“不善人,善人之资也”则可解释为,不善于(某种技能)的人是善于(某种技能)的人的资财(即客户,服务对象)。【译文(甲本为准,乙本参照)】善于走的人不会留下车辙痕迹;善于言论的人,不会留下疏漏;善于计算的人不依赖筹码;善于藏物的人不拔钥匙也没有人能打开;善于捆绑的人,不使用绳索别人也解不开。所以圣人一直都是善于救人的,而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因为任何事物都是有用的没有无用的东西,这就是遵循大道。所以,善于某种技能的人,是同样善于此技能之人的师友,不善于这种技能的人是擅长者的服务对象。不敬重师友,不爱护服务对象,再聪明也是个大糊涂,这是个精深微妙的道理。【注释】这一章的主旨是如何“无为”,引出了一个“物无弃材”的概念,即使是啥都做不成的栎社树它也有它的用处。老子的“无为”实际是顺为,即顺着万物本性,把万物的天性释放出来,不要人为地拿着规矩去度量它们,它们自然能物尽其用互相平衡。比如善于行走的人,走过一点足迹都没有,你若是个外行都看不出他来过,那么你需要让他出来教别人怎么走吗?当然不需要,作为“圣人”应该让善于行走的人从事信使之类需要行走天赋的职业为那些不善于此技能的人服务,同样,让善于计算的人服务于不善于计算的人,让所有善于某些技能的人服务于不善于该领域的人,这就是圣人的“善救人”,从传承角度看,善行者应为善行者之师,善言者应为善言者之师,把其他不善此项者当做服务对象,我们应看重天赋师承,而不是同一化教学,不适合某项技能的人则是擅长者的服务对象,应该用来爱护,而不是恨铁不成钢,如不懂这个道理就是个大迷糊!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川之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